从流通率看我国房地产走势研究
房地产行业的流通率指的是二手交易数量与存量房总量的比值,不同国家、城市、甚至区域之间的流通率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流通的过程也可以看作供需匹配,体现着房屋资源的配置效率,因而流通率对房地产来说是重要的指标。受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是动态的,可根据流通率对其走势进行一定研究,以便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1 我国房地产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的房价居高不下,很多人买房难,导致商品房大量滞销,建设企业也受到经济损失,负债难偿。这种情况下,房地产行业的金融风险加剧,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来说都是严重的威胁。具体来说,县城商品房供大于求,三四线城市需求量小且成交量适中,一二线城市需求大但成交量不高;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十分重视,促进房地产行业成为了拉动内需的必要手段,房地产更是财政收入和城市建设的主要驱动力;在消费群体上,农民逐渐占据了较大比例;房地产行业还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信用膨胀、投机行为等问题。但国家一直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国家制定了“去库存”的战略目标等,通过宏观调控政策解决资源配置效率低、库存多的问题。
2 影响房地产发展的因素分析
2.1 产业因素
工业是拉动房地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房地产行业与工业关联较大,无论是工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房地产行业的参与。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能够帮助扩发就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房地产关系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会因为关联产业的发展而升值,产业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其持续发展与房价居高不下有直接关系。同时,金融的优势在于利用资金的合理分配带来经济效益,推动行业发展,其劣势则是资金容易涌入主导行业,这就导致房地产行业的自己大量涌入,哄抬房价,使得房地产成为暴利行业。
2.2 区域因素
我国东部地区的房地产需求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条件差距。东部地区城市群密集,人口规模大,且对人才的吸纳度更高,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较大,因而能够对中西部地区的人口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导致人口向东部转移。相比之下,西部地区人口本就稀少,加之外流人口,消费水平会有所下降,市场需求也会萎缩,尤其是西部地区,建设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房地产的市场需求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这样的形势下,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集中于狭小的空间内,房地产需求较旺,价格必然较高。西部地区生活环境相对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欠发达,房地产供过于求,购买量和购买价格均不高。
2.3 发展模式因素
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可依靠出口拉动经济,但中西部内陆地区则主要依靠投资和消费。其中,投资多为政府主导,房地产就是主要的投资领域之一。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消费能力不强,且资源不足,只能通过投资创造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这种发展模式将房地产置于主要的经济发展指标中,也就决定了房价的居高不下。我国长期以粗放型的方式发展经济,房地产的成本高就难免价格高,降价会导致资金回笼难,造成房地产行业的经济损失,因此房地产企业也往往不会过多降价。更重要的是,房地产行业促进了劳动力和资金的聚集,涉及到农民工等群体的经济收入。在采取措施管控房地产行业发展,实现去库存的同时,国家还是会兴建一些房地产工程,以确保扩大国民就业这种发展模式在初期效果良好。
2.4 城镇化因素
我国的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因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必然的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农村人口对房地产的需求会持续扩大。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多,消费能力提升,且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有所改变,对于便捷、舒适的城市生活也更加向往,其房地产购买动机更强。城镇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会在发展模式因素、区域因素、产业因素等层面进行战略选择,但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城镇化都是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城市发展会带来科技、交通、环境等方面便利,因而城市房地产的成本并不止存在于房屋本身,更多的是附加价值以及城市生活成本。例如学区房的房价高于普通商品房,就是因为其带有的优质教育因素。
3 中国房地产走势分析
3.1 房地产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1)经济形势的变化。近年来的经济运行成“稳中有变”的态势,内部环境出现新的机遇和挑战,外部环境也变化明显,中美贸易战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面临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变数。较为明显的表现就是经济指标的变化,包括消费和投资在内的指标均有所下降。在动态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核心就是“求稳”。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房地产实现稳增长变得更加困难,可以说是“严峻期”。
(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微调。所谓的“微调”就是几乎维持稳定,之所以进行微调,是因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发展影响极大。即便是小小的变动,也会极具影响力,在政策层面来说已是不小的波动。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强调积极和稳健,同时也要求其具有更高的有效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在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同时,更要保证货币流动性,使之充裕且合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后,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调结构、扩内需也将成为其着力点,减税与扩大支出可能成为应有之义。
(3)基建和乡村振兴的经济投资将增大。补基础设施的短板、促进乡村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房地产行业在这样的环境下需重新思考发展方向。转移发展目标,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4)宏观政策需重视。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化,国家对行业发展的引导更加明确。新时期,“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更强,作为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经济政策,去杠杆需要耐心。同时,改革开放层面,也将会退出重大改革措施,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诸多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可用作发展的指南,需要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分析并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内涵和具体要求,以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3.2 基于流通率的中国房地产走势
(1)流动率稳定提升的基础是经济条件。经济发展稳定,才能活跃房交易活跃,提升流通率。GDP增长能够影响存量房流通率,但其高低并不会决定流通率的高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行业会不断成熟化,对GDP的依赖较低,这样的情况下,即便GDP增速放缓,只要保证较为稳定的预期,同样能够促进流通率稳步提升。经济不景气时,GDP下行,流通率也会随之下降。但二者在频率上并不是统一的,GDP下行频率相对较高。相比于实际经济增速,人们的经济发展预期对流通率影响更大。经济景气时,GDP增速的波动性较大,但流通率则不然,会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
(2)流通率提升的前提条件是住房自有率。流通率的上升要以住房自有率提升为前提,若将存量房视作水库,则住房自有率就是水位线,控制着一个地区或者经济体内房屋的流通量。住房自有率越高,就表示可流通的房屋更高,说明该区域或经济体内的房屋成交势能更大。流通率与住房自有率相对一致。但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背离现象。一方面是因为自有住房增速小于存量房增速,住房自有率因此有轻微下降。另一方面,住房成交持续活跃,投资性需求增大、新房市场弹性小,也会提高存量房市场成交率,从而推动流通率上升。
(3)流通率上升的核心动力是人口流通。人口多,意味着需求更大。人口规模对房地产的需求能够产生驱动作用。首先,具有一定购买力的人口基数增大,楼市交易更容易实现成交;其次,购买力较低的人口增加,对于住宅租赁市场来说是一种机遇,能够使租赁型住宅投资市场更加活跃,间接地提高楼市成交率。
4 结语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其走势与流通量有直接关系,流通率对房屋的资源配置影响较大,能够够促进房屋需求的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情况。可以说,流通率是房地产走向的关键点。对房地长走向进行分析时,需要对影响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和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宏观政策和经济形势,明确影响流通率的因素。
本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http://www.zzqklm.com/w/kj/212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