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下山西省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与技术竞技的时代,信息、互联网及技术推动产业的融合已成为必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产业的融合发展密切关系到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山西省作为国家重点资源型综改试验区,其转型的成功与否与其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改善将有着重要的关联。山西省丰富的旅游资源、浓郁的文化氛围再转型过程中实现产业化,改善山西省经济产业结构,实现转型,推动区域产业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增长。
1 山西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山西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山西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包含两个层面的元素,一方面是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山西省历史文化深远悠长,有着丰富且深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根基,这不仅体现在晋北、晋中、晋南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俗,还体现在山西不同区域闻名全国的小吃以及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多处红色文化基地等等。山西省以旅游区为基准点进行文化产业辐射建设,通过资源开发以及公共服务等实现文化产业的完善,以公共文化为辐射点,进行文化出版、影视传媒以及展览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进而挖掘特色文化,以点带线,实行全方位、全区域文化的开发,举办文化节,扩大文化的传播渠道及推动文化交流;另一方面文旅产业融合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现代社会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主要的选择方式。山西省文化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承接了产业融合的机遇,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将其与其他产业相交融发展,带动地区新兴产业的孵化与发展。如: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洪洞大槐树等围绕文化及旅游特色建设特色景区等。
1.2 山西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正向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旅游资源的分散性降低了产业的融合集中度,不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文旅产业融合度较浅。其次,文旅产业融合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创造与运营方面缺乏创新,同时文旅产业的融合缺少专业的人才进行规划与运行。第三,政府在文旅产业融合的支持力度较弱,缺少相匹配的政策及资金的政策支持及优惠倾斜。
2 文旅融合下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模式
文旅产业的融合是山西省转型发展的重要途经,研究文旅产业融合的模式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要方式。山西省在文旅产业融合过程中体现出三种融合模式。三种模式不仅将文旅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同时还通过对文旅产业产品创新及产品开发运营创新提升山西省文旅产业的吸引力和创造力。第一种模式是文旅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一方面文旅产业与第一产业融合挖掘农业观光园、农家乐、农业特色小镇以及农业生态园等形式,这些形式一定程度上满足现代都市人们对农家生活以及生态绿色的追求,具有特色的农家乐以及特色小镇成为人们闲暇时间放松身心的重要选择方式之一。另一方面文旅产业与第二产业融合挖掘工业展览区以及工业旅游,比如山西省一煤炭为基点,开发出煤炭旅游业,让人们进一步感受煤炭艺术品以及煤炭的产生和生产。第二种模式是文旅产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这一融合模式通过将文旅产业的服务业部门融合挖掘开发旅游运输业、特色节日旅游、展会旅游等等,将服务业与文化旅游业相融合创新人们休闲娱乐的形式以及更多文旅产品,同时通过创新营销渠道实现推广。第三种模式是文旅产业间内部的融合。通过文旅产业间的融合进行省内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进一步开发省内片区旅游项目,省际间旅游以及更大范围的国际旅游,将省内旅游资源进行重组构架,一方面实现省区内部文化旅游产品资源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口碑效应与品牌效应实现省内文化旅游区及产品在省际间以及国际上的推广。
3 文旅融合下山西省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1 文旅融合下山西省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山西省作为资源型转型的重要试验区,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实现转型是必要的,一方面转型带来经济效应,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建设并完善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转型带来社会效应,建设生态绿色经济,环境资源节约型经济。山西省发展经历阵痛转型期,产业的发展正遇瓶颈期,这表现在地区城市发展、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等多个方面,而这可通过文旅产业融合下实现产业转型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提升地区综合发展动力。从经济层面来看,文旅融合实现产业间及产业内部的优化调整,促进就业,创造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从社会层面来看,文旅融合不仅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文居住环境,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3.2 文旅融合下山西省转型发展的可行性
山西省实现文旅产业融合背景下的转型具备一定的可行性。首先,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产业间交叉和重组融合,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及管理创新,实现产业的融合。其次,山西省客观的社会环境促使转型成为可能,山西省分布广泛的文化遗产以及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为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客观载体。文化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及区域性,使其具有高的可重复性创造复合性,将文化旅游产业化,在保持特色的同时实现市场化和品牌化,有效推动转型。
4 文旅融合下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机理分析
4.1 文旅融合下山西省转型发展的自发提升效应分析
文旅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产业发展更多以创新创意及技术为支撑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及其市场效应。在这一背景下,资源型地区的转型首先形成自发式的提升效应。文旅产品种类丰富并不断的实现升级,满足不同的文化需求,各具特色的文化给人们以不同的文化体验,实现旅行的最终目的。而在技术科技的发展,技术创意为文旅产品注入活力,将静态化单一化的产品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实现文旅产品的动态化和多元化。这也就要求在文旅产业融合下,转型升级实现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升级更是产品内涵的升级。这一融合通过不同的融合模式实现第一、二、三产业间的升级融合,打造独有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及项目。
4.2 文旅融合下山西省转型发展的引致扩散效应分析
在文旅产业融合的背景下资源型地区转型的自发提升效应为其引致扩散效应提供了基础条件。引致扩散效应从两个时间层面及空间层面进行双方位的扩散。一方面,从时间上,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挖掘、创新与传播在时间上是承前启后的,而旅游与文化是两个相互依托的载体,将文旅产品赋予时代含义,与传统相结合,更深层次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在文化产品与旅游资源的相结合实现转型,并形成产业发展间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从空间上,以省内片区景点为基点,进行渐次范围的扩大,提升文旅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拓展市场,建设不同文旅产品的关联链,推动复合产业的形成,进而延申文旅产业的价值链。
5 文旅融合视角下山西省转型发展策略
文旅产业的融合是实现资源型地区转型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不仅使得产业的空间得以延申,产业的竞争力得以增强。还使得山西省产业结构得以优化调整,产业深度融合,产业发展合理化,发展方式科学集约化。为使文旅产业进一步融合,主推山西省转型发展,需要以下两个方面的发展策略。一是从软件层面来看。一方面,政府进行转型发展定位,在产业融合层次的定位选择,以及地区特色文旅产品的选择,将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定位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产业转型发展定位。另一方面,培育适应文旅产业融合的新型技能人才,为产业的融合转型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及人才层面的补充。通过专门的教育体系建设及专业的培训多种渠道培养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从硬件层面来看。一方面文旅产业融合需要从单元的基地建设到整体的区域建设为支撑基础。山西省文旅产业融合实现转型首先需要文旅基地的建设,以单元的文旅基地为辐射点提升旅游知名度,并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打造品牌效应,进入辐射区域征集文旅产业的建设,提升文旅产业在产业中的占比,助力转型。另一方面转型需要资源地区生态修复及补偿建设。山西省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行矿区环境修补及补偿,为文旅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本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https://www.zzqklm.com/w/kj/212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