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破“茧”化“蝶”——共享经济时代下的现代集合住宅发展

作者:周媛来源:《城市住宅》日期:2021-02-01人气:1384

1  何为“茧”

据1997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选取的调查对象中,66%的居民表示会相互交谈或者寒暄两句,30%的居民经常登门拜访,而邻里之间互不相识者只占6%。

但是在中国青年报2017年的一项社会调查中显示,在选取的调查对象中,40.6%的人与邻居不太熟悉,34.8%的人表示从未来往,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认识邻居。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20年中,相熟的邻里关系从94%骤降到53.3%,而独来独往的人也从6%增长到34.8%。人与人之间相遇时不再寒暄,邻里关系愈发冷漠。

邻里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邻里关系的和谐,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还是对我国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但是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邻里关系却“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这种现状,使得人们与邻里、与自然之间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壁垒。

2  成“茧”

2.1  “茧”的外在原因

2.1.1  社会经济的发展

1949年建国之后,人们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各方面都在进行着相应的建设。住宅被成排建造出来。大门成为了划分空间的手段,不作采光通风用,与平房中门的功能大相径庭。人们习惯随手关门,使得邻居之间的串门多了些正式的味道,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多了层透明的屏障。

2.1.2  邻里结构的转变

在集合住宅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社区模式发生改变,导致现代邻里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社区模式是在福利分房时代的单位型社区,住户大多是单位同事,属于熟人社会。现代的邻里打破了这种模式,使得很多陌生人住到一起。由于异质性所带来的心理隔阂,减少了邻里间的往来。

2.1.3  交通体系的差异

同时集合住宅中的交通体系也对邻里之间的交往产生了阻碍。住宅楼的垂直交通体系,在水平方向上相当于一条有尽端的小巷。居民的流动路线单向化,在为居民提供邻里交往的机会上,仿佛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缺憾。

2.2  “茧”的内在原因

居民在对设计中交往空间的实际利用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2.2.1 空间闲置

建筑师在前期建筑设计中,特意将部分空间空置出来,作为后期的交往空间。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这片空间反而形成了一个闲置空间,无人问津。

2.2.2  丑陋利用

在建筑设计中留设的交往空间,反而被居民们用来堆放杂物、垃圾。这种行为,不仅没有有效利用空间,还对空间造成了污染,对建筑内部的空间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2.2.3  占用空间

交往空间被超常规使用,如私自搭建或者占用,这完全违背了设计的初衷,同时也损害了他人的权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无法改善,甚至可能会进一步的恶化。

2.3  “茧”中的生活

与此同时,邻里关系的冷漠还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首先是犯罪率的升高,邻里之间不闻不问,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产生。其次,冷漠的邻里关系使人无法得到安全感,进而使人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再次,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冷漠的邻里关系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因此,如何破“茧”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破“茧”

3.1  共享经济时代

随着ICT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共享经济正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图7)从服务共享到实物共享,再到如今知识的共享,共享经济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2011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共享经济列为十大改变世界的创意。

共享时代也引起了城市空间的变革。空间不再是封闭静止的个体,而是由多元素组成的开放空间。这一改变使得人们在城市中,与家庭、邻里和社会的关系也变得有所不同。

3.2  现代集合住宅

集合住宅的雏形出现于19世纪末的欧洲及美国的大城市。由于其适合现代都市生活,一经面世便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20世纪末,开始体现出其对社会的真正价值。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建筑师也正试图去重现传统的公共空间以及人情氛围。

3.3  如何破“茧”

3.3.1  功能策略——合

共享时代下的空间不再是独立单一的单元,而是将其合并成一个更开放的空间。将住宅中利用率低的空间,从每户中拆分出来,合并成共用的交往空间,从单一功能变成多种功能。人们在其中可以进行各种交往,空间利用率也大大提高。

3.3.2  空间策略——变

空间变得开放,使用空间的方式也变得多样。空间可以根据需求自由的排列组合。空间从一个被限定的静态部分,成为一个可调的动态部分。失去限定的空间充满了可变性,为集合住宅注入了新的活力。

3.3.3  整体策略——联

空间变得自由开放,各个功能都相互联通,从分散的每家每户变成一个整体,居民在建筑中相遇相识。人与人之间从寒暄转变为可以坐下来喝茶聊天。交流变得多了,人们之间那道冷漠的壁垒也就不攻自破了。

4  化“蝶”

4.1  马赛公寓——勒·柯布西耶

4.1.1 功能策略——合

马赛公寓将整座建筑分为若干个垂直单元,单元又被划分为私有及公有,按照体系进行布置分隔。居住空间内,使用率低的空间减至最小,仅满足功能要求。这使得公用空间较私有空间稍大,同时也是其几倍高。

在屋顶花园上,空间不只包含一种功能,而是糅合了许多交往功能,如电影院、健身房等。人们在这里交友畅谈,为建筑注入了一丝生活的气息。

4.1.2  空间策略——变

从马赛公寓的平面单元中可以看出,跃层空间将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分开。从标准平面上来看,儿童房中有可移动的隔断,可通过隔断将空间扩大,使空间的功能变得多样。

这种可调式平面布局,可以适应各种场景。接待客人时,可将空间扩大成一个整体;客人离开后,空间又可被分成多个部分,供休息、工作用,空间充满多变性。

4.1.3  整体策略——联

马赛公寓底部设置架空层,将其与地面绿化及公共场所相融合。让居民尽可能融入社会与自然,增进居民交往。而在公寓中部则是一些商店和公共设施。屋顶上设有儿童活动场地及健身房等,沿屋顶周边还布置了一条跑道。这使马赛公寓成为了一个满足社交需求的小社会,打破了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壁垒。

4.2  “8”字住宅——BIG事务所

4.2.1  功能策略——合

“8”字住宅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联排住宅中的私人庭院从平面式分布变为立体式分布。垂直街区化住宅通过一条盘旋而上的坡道得以实现,在坡道的不同高度上,可以看到低层的私人庭院,打破了传统庭院的私密性,使其成为开放式的空间。

4.2.2  空间策略——变

不同类型的居住空间围绕着室外公共场地进行组织,形成一个舒适宜人的集合住宅社区。建筑底层沿周边道路展开,分布着商业和办公。这样的功能分布使得各类型空间都相得益彰,住宅可以得到良好的景观、通风及光照。

4.2.3  整体策略——联

“8”字住宅中的立体街道打破了传统的垂直交通体系,将坡道与街道结合在一起,在空中不断盘旋上升,如同纽带一般将所有住户串联起来。街道也在不断转折的过程中成为人们交流、聚集的节点。

4.3  大仓山集合住宅——妹岛和世

4.3.1  功能策略——合

妹岛和世在大仓山集合住宅的设计中,试图通过庭院组织来与社会产生联系。考虑到规模大小以及居民隐私问题,选择将住宅内部的功能进行少部分地压缩,在中部设置多个小型庭院,并对外开放。

4.3.2  空间策略——变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并未对每个空间有明确的功能划分,而是让住户在进行使用的时候,自由地划分空间。空间则可根据需求进行改变,功能随时根据住户之间的动态关系而进行相应调整。

4.3.3  整体策略——联

居住在此的住户,在底层都拥有独立的入口,餐厅等一些开放性空间的开窗面积都很大,使内外相互联通。闲暇时人们在庭院里活动,这时人们与外界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此展开,混凝土的外墙下不再是冷漠的邻里关系。

5  结语

未来的某一天,集合住宅不仅仅是只供居住的建筑,而是一个微型社区。社区之间通过城市层面上的共享空间相互连接,成为一个小的社会组团,产生了一种新的联系。人们开始走出社区,走向社会。交往不再停留在邻里层面,市民可以在城市共享空间中发生交集。城市也同样破“茧”而出,成为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集合住宅”。


本文来源:《城市住宅》:https://www.zzqklm.com/w/kj/12544.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