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与路径探析 ——基于河南地区现状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用好红色资源”,强调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1]1,受限于大多数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这些地区大都发展缓慢。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有着巨大的能量,对实现农民致富、涵养淳朴民风、推动乡村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打造富有竞争力的数字化红色文化产业,打破传统宣传设计的单一形式,使红色文化资源的效用价值进一步提升,深入挖掘乡村红色文化,实现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与融合的新动能。
一、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催人奋进、涵养道德、引领人们价值观的作用,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价值,对促进乡村经济产业的发展、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高城市与乡村资源的交互流动有着重要价值。
(一)推动产业经济“强”起来
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超越了原有地域时空的限制,将红色文化资源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丰富乡村经济发展的样态,给乡村发展特别是革命老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处于分散状态的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随着数字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众多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手书、纪录片等整合成数字文化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库,这不仅为宣传数字文化资源,也为革命老区实现招商引资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附加值,解决革命老区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2]2河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实现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形成鲜明特色的红色旅游文化与传统文化交汇对接的旅游线路,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助力开辟乡村振兴新空间。
(二)助力乡村氛围“活”起来
和谐的乡村环境、牢固的基层党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堡垒,夯实基层党组织有利于实现乡村的民主管理,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的交流互鉴,借鉴优秀党组织的长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使宣传更为便捷,打破传统红色文化资源地域性辐射范围小的缺陷,不仅便于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而且方便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和商业运作,丰富乡村产业形式,提高乡村的知名度,跨越地域时空的限制,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提供了极好的资源。借助数字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更加便捷的开展各式各样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对于非本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使人们更好地融入到红色文化当中,提高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兴趣。另外,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教育党员干部实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的方便,便于各地区学校有效的扩展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为实现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促进乡村环境“美”起来
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乡村振兴不仅关注经济、文化方面,更要为革命老区人民建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能够使乡村发展更富有活力和开放性,为老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带来动力,使老区人民享受美好的自然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革命老区的绿色生态发展。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了革命老区的旅游服务业,能够减轻革命老区的生态压力,在改善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能够避免过载带来的影响。
二、河南运用红色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河南的革命老区与其他省市的革命老区类似,红色文化资源这种具有天然优势的资源,应紧跟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步伐,当前,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
(一)数字化红色文化发展迅速致使政府监管难匹配
政府对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的顶层设计高瞻远瞩,但对于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具体,规章条例上仍显不足,相关配套政策仍不健全,市场监管与市场活力之间的矛盾仍未有效调节,考验着当地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
(二)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待深入
河南范围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比较分散,且南北距离较远,多地也在积极探索利用文化节、旅游线路等活动进行开发,但河南红色文化资源本身的内涵价值发掘程度不够,衍生品的创新力不足,文化产业链延伸不长,省内各市县之间全局性整合力度不够,设计包装程度欠佳且出现设计单一等问题,数据库建设仍需进一步深入。[3]3受限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水平,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数字技术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如何在挖掘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提高利用效能,克服开发形式单一,形式化、简单化等问题尤为重要。
(三)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全产业链、专业人才不足
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力量联动不足。其根源仍是对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投入资金有限,河南省不可移动文物达65519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占比约0.56%,其中革命文物保护修缮费用占比约4.3%,可见河南省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但是相对于湖南等省份的资金投入确有不足,如湖南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修缮每年花费超5亿元,革命遗址1832处;河南每年花费财政资金超2100万,革命遗址366处;湖南对革命遗址的财政资金投入是河南的4倍多。[4]4红色文化的资源开发与保护大多是由政府投入,社会资本的参与程度有限,民间资本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参与不够,自生动力不足,且革命老区人口流失严重、人力资源缺乏。红色文化博物馆、纪念馆、景区、遗址、培训基地等资源的开发还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条,还未将革命老区的历史人文资源、生态资源进行有序开发与整合,红色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不够,招商引资的渠道不够宽泛,宣传手段单一趋同。同时,景区的工作人员多为本地村民,除安保、讲解人员外,具备数字化、专业化人才短缺,管理水平滞后,省内大部分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不够深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足。
三、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助推河南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数字化推动了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创新,推动了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开发,顺应了时代趋势和文化保护的双重需求,有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本文以顶层设计-基础保障-人才体系-媒介平台-特色品牌的“五位一体”为解决路径。
(一)持续顶层设计优化,锚定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方向标
一是要突出规划引领。以省政府发布《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河南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促进条例》为指导,加紧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二是要加快传承保护。丰富数据库中各县乡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展开对全省红色文化资源的普查审计工作,明确以数字驱动为导向的数据库建设,充实省级数字资源库数据,成为宣传全省红色文化资源亮丽的动态名片。逐步出台省市区各级革命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明析各层级保护标准、各层级的主体责任、各层级的指导方法,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详细规定保护开发过程中各层级的监管、资金等要求,加快建全革命文物保护奖惩机制,加大数字媒体宣传深度、力度、广度,重点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片区亮点建设,实现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加大县级以下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修缮、数字化工作。
(二)建设健全保障设施,夯实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根基
数字化技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由静态向动态的突破,为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影响政治、经济、社会提供了便捷通路。搜集、整理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协调,整合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是实现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当前学界对于数字赋能的研究不够系统深入,且相关概念与逻辑机理的学术探究工作仍然不够成熟,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利用研究有待深入,系统性理论研究缺乏。十八大以来,省内各市县逐步推进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基本摸清了省内革命文物现状,旧址的修缮保护工作在逐步推进,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各种主题公园在不断地建设完成。[5]5提高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需加强政府与高校、研究所合作的红色文化资源理论与实践研究,做好基础性资料搜集数据化工作,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可能。加强多主体合作,对文献、传统媒体资源、乡村地理环境、人文信息整合建立统一数据库,实现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
(三)完善数字人才体系,优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引才机制
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过程需要大量的新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对当地的红色文化非常熟悉,同时需要具备数字化技术的相关手段,是对文化传播、媒体运营等熟悉的多面手。[6]6可以通过已有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为空间载体对人员进行培训,并逐步制定短期与长期的培训计划,对于提升人才质量,强化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实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单位、政府机关的沟通合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文博单位人员深入革命老区进行实践培训与项目合作,与众多互联网企业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加大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人才,加强引进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复合型人才,激发更多人才投身到革命老区的广阔天地中。
(四)发挥数字媒介优势,搭建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共享平台
搭建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是实现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必然要求,平台能够增进不同红色文化地域经验的交流,是提高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方法,各市县需要加快红色文化数据库的建立。例如,河南师范大学建立的中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带动了中原红色文化的研究。数字化的优势首先在于传播的有效性和广泛性,使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显著提高。其次,建立各层级共享平台,为传承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促进了各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共享与合作极为有益。再次,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更能延续本地特色,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
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赋能是打破传统红色文化宣传模式的有力手段,当前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带给人穿越时空的体验,加速红色文化的传播效能,配合传统乐曲舞蹈资源,给受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感受,与英雄的亲密接触,通过沙盘预演,三维模型立体展示等等,这些沉浸式和趣味性的组合,扩大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通过数字复原使人们更好的感受红色文化资源所具备的魅力,虚拟与现实提升了人们的体验,各种网络资讯、新媒体、自媒体平台,使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更加有力,扩宽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渠道。
(五)打造特色文旅产业,开发特色品牌的数字化创意产品
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能够很好的活跃因疫情而停滞的文旅产业,活跃的文旅市场同样需要优秀的创意产品充盈人民群众的视野,带来更加优越的体验。随着5G技术等数字化手段的普及,线上线下交互体验的数字文创产品日益增多,已成为乡村文旅产业的红色品牌形象,这也为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传承提供了载体,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助力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当前,备受年轻人喜欢的红色革命游戏,将红色文化资源以数字形式融入到游戏场景中,那些红色形象符号通过游戏浸润到年轻人的思想中,年轻人在红色文化场景中去感受历史的厚重。未来,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打造红色游戏的衍生品更富有前景,具有红色文化独特品牌的数字纪念品、音乐等将逐渐流行,例如《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舞台剧,“延安十三年”歌舞剧等都是带动相关产业的典型之作,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优势在带动周围产业的道路上更富有动能。
本文来源:《村委主任》https://www.zzqklm.com/w/xf/3217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