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纪录片中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

作者:孟令强来源:《声屏世界》日期:2024-10-18人气:36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国家形象是在文化交流传播愈益频繁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外部公众、国际舆论和内部公众对国家各个方面的主观印象和总体评价。新媒体时代的国家形象往往和媒介形象紧密联系,媒介形象在国家形象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媒体信息鱼龙混杂,容易造成国家形象的扭曲化传播,纪录片因其真实特性,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如何真正的发挥此种优势,创作出能够被外部公众所接受的作品,进入大众视野,完成展形象的作用,是当前纪录片创作应该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外合拍纪录片《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共五集,分别聚焦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创、生态以及民生五大典型议题,影片不回避问题,致力于传播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被翻译不同语言版本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取得良好的海外传播效果,是近年来外宣纪录片成功的代表之作。

纪录片中国家形象的意象书写

和合共生:世界经济的奉献者形象近年来,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了从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转变,展现出巨大的经济发展韧性和潜力,逐步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领者。《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经济篇中罗飞体验了两条新开设的跨境铁路,探访了中国制造新经济产业模式,走访了中国首个自由贸易区,探索中国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中老铁路”和“中欧班列”两条跨境铁路的运行,贯通了中国与东南亚以及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十年来运输货物总额达2000亿美金以上,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路径;以君宝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深化全产业链建设,带动国产份额全面反超,为中国经济实现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斯拉新能源车厂落户上海,带动了临港地区健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推动“中国制造”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最终实现了多方共赢。本片通过聚焦中国经济发展新征程,展现了中国如何以开放、共享的积极态度为世界经济注入新活力,塑造了中国甘于为世界经济奉献的正面形象。

自立自强: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形象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新时代中国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科创篇中,深海研究团队的叶聪等研究员主动放弃国外已有的技术条件,历经十年,砥砺创新,最终实现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制造百分百国产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超大城市上海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等数字技术进行城市管理,实现了“一网统管”,为世界范围内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借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建民团队,通过给患者植入闭环神经刺激器解决复杂的脑疾病治疗问题,展现出随着研究深入脑科学如何影响医疗领域。通过对以上领域的观察,纪录片展示了中国如何突破国际社会的科技制约,不断开拓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天人合一:生态保护的先行者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将继续引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为保护地球家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能否履行生态保护约定,实现绿色发展,在国际社会中备受瞩目。《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生态篇中,东北老工业基地清河发电厂为助力国家达成双碳目标,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快自身转型速度,以连续四年经济亏损为代价探索光伏能源,迈出了节能减排的坚实一步;江西省政府为修复鄱阳湖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善处于崩溃边缘的生态系统,在鄱阳湖实施为期十年的禁渔政策,并妥善处理好政策执行过程中渔民转业和生活保障问题,使长远环境和短期利益得到较好平衡,展现出中国政府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坚决态度;海南国家公园为拯救几近灭绝的长臂猿,成立了研究保护中心,赵龙辉、范朋飞等研究员对长臂猿进行长期检测和繁殖,刘章理、王丽等护林员定期进行森林巡护并教育当地村民重视环境保护,在多方努力下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生态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煤电转型、鄱阳湖十年禁捕以及海南国家公园长臂猿保护三个案例展现了中国在履行生态治理承诺方面所做的努力,表达了中国政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决心,塑造了生态环境保护先行者的中国形象。

以人为本:人民福祉的守护者形象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多个选题都是以基层民众的视角为出发点,通过对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诸多领域的观察,彰显出国家在发展洪流中对个体命运的关怀,塑造了中国政府为人民谋福祉的守护者形象。制度篇中,罗飞走访了少数民族全国政协委员、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者以及上海基层立法点的民意信息收集员,深入解读中国如何通过独特的政治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民生篇中,罗飞走访了偏远地区农民、城市流动人口和新一代灵活就业人群,以细致入微的视听语言探讨乡村、城市以及网络经济中的发展成果共享问题,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的生存现状和精神风貌,增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和理解。本片通过深入基层,与普通百姓面对面交流,用镜头捕捉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思考,展现国家政策变动如何为群众解难题,让群众享公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纪录片建构国家形象的路径选择

借助他者视域,提升自我陈述的话语权力。中国对自身形象的塑造是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主要途径,但是此类纪录片存在表达方式狭隘诟病,往往用“中国话”讲述中国故事,对自身形象过度美化,且中国的话语权在国际社会中还有待提升,导致纪录片说服力低,很难真正走出国门,发挥其应有的形象传播作用。法国心理学家雅克·拉康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提出了镜像阶段理论,认为自我的“社会化”总是与“他者”联系在一起的,自我的存在、发展与他者密切相关。纪录片中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同样与“他者”有密切联系。借助他者视角,纪录片能够削弱以自我为中心的叙事偏见,跳脱出原有的思维桎梏,通过海外受众更易接受的陈述方式和表达方法来呈现故事,提升影片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而完成纪录片中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的使命。总的来说,将两种不同的国家形象塑造方式相结合,互通有无,且平衡好二者之间在形象塑造中的地位关系,能够拉近与异域受众之间的心理接近性,弥补自塑过程中国际话语权不足的弊病,更好的塑造符合我国国情的真实形象,展现更加真实可信,立体全面的中国。

《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采用中外合拍的创作方式,由SMG与Discovery联合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承制,通过英国人罗飞的视角聚焦中国政治、经济、科创、生态以及民生五大方面,进行深入的实地探索考察,以“他者”视域构建了一个真实全面的“自我”形象。该片能够以此视域进行叙事并取得成功主要基于两点前提。首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在摄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纪录片的创作进行宏观掌控。其次英国人罗飞有二十五年的中国生活经验,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能够以第三者的视角对中国形象进行客观中立的展现。在节目中,罗飞既是问题的提问者,也是问题的回答者,通过对国际社会所关注的中国热点问题进行多方探查,将其真实的展现出来,并结合专业学者的讲解以及自身感受,在受众内心搭建起中西文化合作交流的桥梁。如在制度篇中,罗飞走访了少数民族全国政协委员、青年创业者、基层民意信息收集员等群体,对中国制度的运行问题进行深入探查,以西方思维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完成了“他者”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的自我塑造。

占据国际视野,搭建多元文化的交流桥梁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搭建好多方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纪录片创作就要学会站在国际立场思考问题,用世界语言讲述本民族的故事,打破地域限制,为受众呈现更加丰富、多元的世界图景。

首先,纪录片选题要国际化。纪录片要站在人类社会发展高度深度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取中国政府、企业以及普通个体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剖析,找出解决国际共同问题的中国方法,提交中国答卷,展现中国智慧。《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从政治、经济、科创、生态以及民生五大议题出发,带领受众探讨“中国制度是如何运行的?中国能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吗?科创正在如何改变中国?中国能实现对生态治理的承诺吗?中国人能共享发展成果吗?”,这五大问题即是中国工作的重点,也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将解决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搬上荧幕,分享中国发展经验,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疑虑。

其次,纪录片创作手法要国际化。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指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根据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将文化划分为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高低语境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是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国家,其语言呈现方式偏于内敛、含蓄,而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低语境文化环境在传递信息时则更加直接了当。纪录片要实现跨文化传播,就要找到本土创作方式与国际语言相结合的临界点,减少不同语境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折扣,才能突破东西文化传而不通的壁垒,真正发挥好纪录片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作用。《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在解说词设置上,避免东方传统的隐晦式表达方式,剖析问题更倾向于单刀直入,避免不同语境文化差异化带来的信息折扣。为了达到更好的国际传播效果,该片还采用双语摄制方法,在讲述主人公故事时以汉语为主,而在与专家学者交流或结论总结时,则以英语为主,同时影片被翻译成近20种不同语言版本在海外播出,语言的统一使得不同语境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折扣得到进一步消解。

立足平民视角,唤起异域群众的情感共鸣。好的文艺作品要做到以人为本,纪录片亦是如此。在当下的全球传播中,一个个平凡小人物的个体命运更能够在跨文化传播中触达人心,串联起各国民众的共同记忆。相比于宏篇大论,异域受众对平凡人物的真实故事更感兴趣,因此国际市场中的纪录片要改变以往过度强调中国发展奇迹的灌输式传输方式,将记录视点下移,变宏观为微观,以微观映宏观。纪录片要更多关注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通过对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细腻刻画来展现国家发展变化的壮丽图景,唤起异域群众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想要了解中国人民真实生活状态的欲望,从而潜移默化的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的心理转变,让积极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深入人心。

《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将视点聚焦于基层群众,探查在国家政策变动面前,普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制度篇中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吴新慧深入基层,搜集民众意见,讲述中国如何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民生篇中,罗飞在上海深入调查环卫工人等社会服务人员的居住和工作条件,以亲身体验来感受中国政府在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通过平民视角,影片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受众与剧中人物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接受影片传递的更深层次的信息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个体命运来展现国家战略,以小见大,对异域受众的内心触动更加强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可接受度。

秉持客观立场,突破对外话语的隔阂藩篱纪录片中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不能回避目前中国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昧的美化形象反而会显得虚假,失去远端受众的信任和认同,无法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纪录片创作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重新考量与受众之间的关系,脱离宣传本身,以第三者身份秉持中立客观的态度对国际社会关心的中国问题与受众进行交流,主动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分享发展成功经验,探讨困难与不足,着重描绘中国各界在发展难题前所做的努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拉近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突破话语隔阂的藩篱,展现并让受众接受媒介所表现的立体、全面、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

《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跳出“唱衰”与“歌德”中国的二元对立,没有刻意的褒贬倾向和情绪渲染,而是始终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对中国人民生活现状进行参与式记录,既重视展现一个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又不忌讳暴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生态篇中,主持人罗飞来到江西省鄱阳湖区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此地实行了十年的禁渔令,数以万计的沿岸居民因此丧失收入来源,通过罗飞的引领,影片既展现了曹金亮等因政策红利创业成功的老板,也介绍了熊宏伟等失业渔民拮据的生存现状。民生篇中,影片直击一线城市基层劳动者的住房、医疗、教育等生活问题,既表现出国家为提升人民生活幸福度而不断努力,又指明当前基层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始终以诚恳的态度来讲述故事,既不否定优点,不避讳问题,客观真实的对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行表现。 

结语

  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动荡,质疑、否定中国之声音依然存在,纪录片要充分发挥媒介形象塑造方面的优势,传播立体、全面、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借助他者视域,通过国际化的选题和创作方法,立足平民视角,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和典型案列讲述了中国如何应对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和挑战,主动回应国际社会关切,积极提供解决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塑造了客观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国家形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帮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纪录片任重道远。


文章来源:  《声屏世界》   https://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