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性多球训练在中学⽹球课的应⽤研究
1.选题依据
⽹球运动进⼊中国较晚,但近年来中国⽹球项⽬取得成绩有⽬共睹,尤其在刚刚落幕的巴黎奥运会中郑钦文创造历史,拿下中国首枚奥运网球单打冠军。相对⽹球课⽽⾔,虽然深受⼴⼤⾼校学⽣的喜爱,但是普及程度也不是很⾼。⽽⼩学校园能够开展⽹球教学的也不是很多,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即使是拥有⽹球教学场地与师资,但也会出现场地少、学⽣多的问题,如何优化场地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使学⽣更好地掌握⽹球技术,是⽹球教学中的重点。本⽂选择哈尔滨市新区第三学校⽹球教学为研究内容,以组合性多球训练为⼲扰因⼦,多学⽣⽹球教学进⾏实验研究,更好地提升学⽣健康⽔平以及掌握⽹球技术,使⽹球教学在中⼩学校园的普及与推⼴提供参考与借鉴。
2.研究⽅法
2.1实验组与对照组⼈数
选择该校7年级⼀个班级的学⽣,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
测试内容为:50⽶折返跑计时、800⽶跑计时、1分钟跳绳记次数。
2.2⽹球技术测试
发球:每⼈10球,2球⼀区域,发进发球区4个以下为不合格、5-7为合格、8以上为优秀。
正、反⼿抽球:教师掷球,10个球,回球落点在单打区域内即可,4个以下为不合格、5-7为合格、8以上为优秀。
2.3实验实施
两组教学内容:下⼿发球、正⼿抽击球、反⼿抽击球。
教学⼲预因素:实验组以组合性多球训练为主、对照组常规教学学⽣对练为主的训练⽅式。
2.4教学实验控制
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练员、课时、教学环境等因素相同,区别在于在技术教学后的练习过程中,对照组的练习⽅式是教师教完技术动作后,当技术动作初步定型后,学⽣分为2⼈⼀组进⾏对练;⽽实验组则是以教师喂球进⾏多球组合性定点与移动中击球练习。每组学⽣以20-50个球为准,视教学时间⽽定。
3.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基本身体形态⽐较分析
3.1.1 实验前对两组学⽣身体形态的测试分析
身体形态是指学⽣身体外部形状与特征,主要体现在学⽣的身⾼与体重两个⽅⾯。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的身体形态的测试,实验组学⽣身体为155.25±3.313cm、体重为35.88±5.015kg;对照组身⾼为 156.81+3.996cm、体重为 36.63+7.810kg。经过T检验后发现,p值均⼤于0.05。可⻅,该实验保证了两组学⽣⽆论在年龄、身⾼、体重⽅⾯不存在差异性,确保实验进⾏的公平性。
3.1.2 实验前对两组学⽣身体素质测试分析
身体素质是指⼈从体育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各种身体能⼒,是衡量身体状况的⼀种标准。通过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的身体素质进⾏测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25⽶折返跑两组成绩分别为9.51±0.231s、9.81±0.154s,800⽶跑为145.23±0.562s、146.44±0.519s,1分钟跳绳为98.34±11.22次、101.43±10.55次,对三组身体素质的T检验结果p值均⼤于0.05。可⻅,实验组与对照组学⽣在实验前两组学⽣的身体素质区别不⼤,便于实验的进⾏。
3.1.3 实验前对两组学⽣⽹球技术的测试分析
通过实验前的测试发现,两组学⽣在发球、正⼿抽击球和反⼿抽击球所取得的测试结果分别为2.05±0.113和2.16⼟0.201、2.92⼟0.216和3.02⼟0.131、1.75⼟0.214和1.57⼟0.201。对三组数据进⾏T检验发现p值均⼤于0.05。学⽣在发球、正、反⼿抽击球技术上不具有明显差异性,⽹球技术⽔平⼀致,对接下来的实验构不成影响。
3.2 实验后实验组学⽣情况对⽐
3.2.1 实验后实验组身体素质的变化分析
经过16次课的⽹球教学,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融⼊了⽹球的多球训练内容,通过对实验后实验组身体素质的测试,实验组学⽣在25⽶折返跑的成绩上测试结果是由实验前成绩9.51±0.231s提升到了实验后的8.34±1.212s,t检验p值⼤于0.05,表明经过8周16次课的⽹球教学与多球训,实验组学⽣在反应灵敏上的变化不显著,反应灵敏程度有所提升。800⽶跑上有由实验前变成127.42±1.519s,耐⼒素质得到了提升,提升的效果经t建议p<0.05,具有显著性。表明,学⽣经过16次课的训练对其耐⼒有提升效果,较为明显。1分钟跳绳也是如此,提升效果较为显著。可⻅,实验前后实验组的素质⽅⾯⼈体灵敏反应提升效果不明显,对于学⽣的耐⼒及反应耐⼒提升的效果较为显著。
3.2.2 实验后实验组⽹球技术对⽐分析
实验前后实验组学⽣的⽹球技术⽆论是发球技术还是正⼿抽球技术、反手抽击球技术均得到了提升。发下⼿球由实验前的2.05⼟0.113提升⾄5.23⼟0.241,正⼿抽球由实验前2.92⼟0.216提升⾄6.56⼟1.129,反⼿抽击球也提升⾄5.12⼟1.324。三组⽹球技术前后对⽐测试结果为p值均⼩于0.05,对于本身来讲,实验组学⽣在实验前后经过8周16次课的教学,⽹球技术得到了提升,技术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3.3 实验后对照组学⽣情况对⽐
3.3.1 对照组学⽣身体素质情况对⽐分析
通过对照组实验前后学⽣身体素质指标测评后发现,对照组在25⽶折返跑的速度有原来的9.81±0.154s提升⾄8.51±0.105s,800⽶跑的速度由146.44±0.519s提升⾄135.73±0.421s,1分钟跳绳由原来的101.43±10.55次提⾼到120.26±12.307次,从数据上来,对照组也经过16次课的⽹球教学,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改善与提升,但对其改变的幅度进⾏了T检验后发现,对照组在反应灵敏上不显著,⽽其余两项耐⼒及反应耐⼒体现出p<0.05,具有显著性。可⻅,经过8周的⽹球教学课程后对照学⽣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在耐⼒与反应耐⼒⽅⾯较为显著。
3.3.2 对照组学⽣⽹球技术对⽐分析
对照组经过8周16次课的教学后,对学⽣掌握的下⼿发球、正⼿抽球、反⼿抽球三项技术的测试结果进⾏T检验,可以看出,在经过16次课后,对照组在发下⼿球、正⼿抽球、反⼿抽球技术上均有所提⾼。对照组发球、正⼿抽球、反⼿抽球提升⾄4.23±0.129、4.23±0.323、4.58±0.434。经T检验后发现,除正⼿抽球外,其余两项技术t检验p<0.05。可⻅,学⽣在发下⼿球与反⼿抽球技术提升效果具有显著。
3.4 实验前后两组学⽣情况对⽐
3.4.1 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变化分析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三项身体素质的测试项⽬进⾏了T检验后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25⽶折返跑的测试上,P>0.05,表明⽆论多球训练还是常规的⽹球训练对于学⽣的反应灵敏项的素质影响关系不⼤;⽽在800⽶耐⼒与1分钟跳绳反应耐⼒两项测试的数据进⾏T检验后发现p<0.05。表明,两者具有明显差异性,结合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身体素质前后变化,说明多球训练对于学⽣耐⼒和反应耐⼒的提升效果要⽐常规⽹球的训练效果要显著的多。应该在⽹球教学中多采泳多球训练,设计更多的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3.4.2 实验组与对照组⽹球技术变化分析
对于实验后两组学⽣的⽹球技术的测试量化标准数据进⾏T检验后发现,发下⼿球技术、正⼿抽球技术、反⼿抽球技术三者数据进⾏t检验后发现p<0.01,说明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球技术的提升差异性较⼤,实验组明显⾼于对照组。可⻅,⽹球教学过程中采⽤的多球训练对学⽣⽹球技术的提升具有明显地促进作⽤,⽽常规教学⽅法虽然也具有提升的作⽤,但是相⽐之下差异性较⼩。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实验组在实验后发现,多球训练对于学⽣身体素组的提升集中在800⽶及⼀分钟跳绳⽅⾯较为显著,即提升了学⽣的耐⼒及反应耐⼒;⽹球技术上的提升具有显著性,提升的幅度较⼤。常规的⽹球教学与练习对于学⽣的身体素质除反应灵敏⽅⾯提升不⾼之外,剩余身体素质提升较为你明显,但实验前后对⽐后发现,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技术上,发下⼿球及反⼿抽球技术的提升具有显著性。
4.2 建议
在⽹球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采⽤多球训练的⽅式,促进学⽣的学习能动性,通过多球练习,调查学⽣的积极性与练习密度,提⾼学⽣对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球教师在⽹球练习过程中,多设计⼀些有关多球训练的练习⽅式与⽅法,并运动到⽹球教学当中,这对学⽣提升技术的熟练性与稳定性具有促进作⽤。
加强教师教学业务能⼒的提升,利⽤有限的教学场地及器材构建多元化的多球训练教学,并且培养学⽣互助式学习理念,促进学⽣之间的多球训练的达成,以便提升教学效果。
文章来源: 《网球天地》 https://www.zzqklm.com/w/qt/3101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