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视域下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作者:李志民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5-03-08人气:173

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针对乡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必然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兼顾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产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实现产业链的升级、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当前,开展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对于激发乡村市场的优势和潜力,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和指导作用。

一、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意义

产业转型升级能促进乡村产业的兴旺,是深化乡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基础,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支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产业转型升级能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撑作用。产业转型升级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村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的同时,兼顾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当前,乡仍然是绿色发展的洼地构建绿色生产、供给、经营体系,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乡村自身的资源、环境、区位优势转变为绿色发展高地,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建设好美丽乡村,进而有效解决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过上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

(二)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途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着力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带来农业的转型发展随着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按照时代需要和现实需求,必然要求深化乡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化乡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支持乡村传统产业向绿色转型升级中,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理念贯穿于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各个环节,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创新引领等方面培育新增长点,从而促使形成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新格局。

(三)产业转型升级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改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高、产出低”的发展模式,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水平,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大量削减废气废水废渣等的污染,提高产品附加值,防治环境污染,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力发展低消耗高效、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绿色产业,不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发现,乡村经济产业发展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产业发展要素活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普遍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制约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影响了产业的绿色发展。

(一)产业要素活力不足

人才、土地、资金产业发展所必需的核心要素但目前不仅严重不足,而且城乡之间缺少良性互动严重制约乡村的产业振兴具体表现为一是人才缺失。农村青壮年纷纷涌入城市去谋求新的发展,当其进入城市后便不愿意再回到农村,一些村庄甚至出现了“空心村”的情况。乡村空心化问题导致缺少必需人才队伍,尤其是具备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才能的,制约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二是土地供给不足乡村人口外出,加上城镇化进城,大量土地被低效使用甚至闲置荒废,无法满足乡村发展新产业新经济业态所需的土地供给。三是资金不足。由于乡村市场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自身资源有限,外来资本进不来,导致乡村产业发展资金供给不足,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乡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具备合理的产业结构,但现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乡村广大地区表现得相当突出。一是第一产业占比过大,仍是乡村地区的主导产业,但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有限,产业链未能有效延伸,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产业融合程度较低,一二三产未能实现有效融合,产业分布较分散,聚集度较低经营主体之间存在沟通不够到位、信息无法共享等问题,导致各主体间长效化的利益分配机制无法形成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是乡村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经营主体不强。经营主体普遍规模较小,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农产品生产、种养过程仍然主要采用传统方式,缺失科技含量,产品生产效率较低。二是产业同质化。在乡村产业同质化发展的问题普遍存在,同一类产品相互模仿产品差异性不大,生产出来的不够精致、缺乏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三是生产过程中生态意识不强。乡村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过渡消耗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过于依赖生长激素和化肥的应用,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环境保护问题,耕地流失水污染、工业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愈来愈制约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视域下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围绕乡村现有资源和条件,努力探索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乡村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并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一)探索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相关规定的要求和原则,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健全乡村经济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大力加快乡村经济发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离不开自然资源优势的充分利用,其重点在于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及产业的特色性。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形成不同的发展方向,多渠道、多形式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与城市形成良性互动,依靠与城市产业的协同和互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要努力通过挖掘资源禀赋、优化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融合等方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各村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基础上,要充分依托自资源优势,“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发展乡村产业通过差异化、互补性发展,解决乡村产业中普遍存在产业同质化问题,促使乡村产品精细化、高附加值化、高技术化重点挖掘自身的特色产业,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围绕主导产业集聚相关要素,多方位整合乡村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加快规模效应的形成,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繁荣

(二)构建乡村新型农业产业体系。

要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构建乡村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一是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基础,以提高单产为关键,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建设粮食丰产片区,确保粮食安全。坚持安全高效、生态环保的原则,优化种植和养殖品种结构,发展优势特色品种,推广生态环保型种养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二是构建新型农业供给体系实现现代农业转型,推进产业融合,要转变小农经营思维,实现规模化生产,借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农产品深加工体系,深化产业链条。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着重解决产业基础设施薄弱、产品供给同质化问题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三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注重培育龙头企业,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打造龙头企业为主体、中小企业为骨干的现代企业组织体系。

(三)构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基础,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实现产业的发展繁荣。乡村产业兴旺,老百姓经济来源有保障,才能把人留住,乡村振兴的其他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因此针对现阶段乡村普遍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构建多元化、特色化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一是促进经营主体间的融合,以重点产业激发乡村新活力、产业集群激活农业新潜力、拓展产业链条发展新产业,加强各经营主体之间的沟通,共享相关信息,形成和完善各主体之间长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二是促进乡村产业间的全方位融合,根据产品需求、供给的不同,打造田园综合体,以循环经济模式,挖掘农业生产各种功能,实现产品多元化经营,从而实现需求融合和供给融合。同时,要加快建立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个体的融合,促进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农产品生产经营品牌化、标准化,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四)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要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包括人才振兴、政策支持、科技投入等,充分激活乡村发展活力,通过市场化经营促进产业发展。一要激励能人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兴旺离不开人才支撑、能人带动,要完善乡村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老百姓的生态意识,提升生产主体、经营主体的综合素质,让农民了解新知识、新技能,打造新型知识型农民,并积极推动人才下乡,通过返聘退休党员干部、选派驻村工作队、聘用大学生村官等方式强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二要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以科技成果入股乡村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积极发展村经济的线上发展空间,将农副产品、特色手工艺品等向外输送。三要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政府政策支持、银行贷款扶持、引进社会资本等多元化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做大做优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项目,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四要不断增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水平,比如可以通过“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鼓励、引导村集体成立企业、股份农(林)场、农(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四、总结

在彻底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之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工作。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转变发展方式、贯彻新发展理念,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贯穿于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潜力、农业发展活力、农民发展动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供给、经营体系形成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效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