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高校美术学类专业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在社会经济快速进步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进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矛盾不再是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与落后的高等教育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群众日益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间的矛盾。因此,推动高等教育质量升级、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成为我国高等院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鉴于艺术高校美术学类专业与理工类、文史类等专业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中,应践行新的方法和路径。
一、艺术高校美术学类专业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思路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高等教育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并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毕业设计与论文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一环,必须明确新时代下美术学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系统性、科学性地推进实践探索。
思路一:多主体参与
在以往的高校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中,高校既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又是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的主要评判者。这样的“双重身份”,使得高校对于学生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的判断存在一定的“主观臆断”,无法真正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许多高校打破了传统“独立教学”的教育模式,开始尝试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科融合等多种模式,将地方科研部门、文化机构、相关企业等多个主体纳入教育体系,以求从多方面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在此过程中,艺术高校美术学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实践能力、艺术素养的全面考察。高校在构建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中,自然也应考虑多主体参与协同,共同把关美术学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各方需求的应用型美术人才。
思路二:实施全面质量监控
构建艺术高校美术学类专业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应注重实施全面质量监控。美术学类专业毕业设计与论文的教学周期较长,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美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指出毕业创作(论文)不少于400学时。在长达半年以上的时间里,学生面临着实习、就业、考研等多重压力,而指导教师也会因复杂的教学任务、时间、空间等因素,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进行严密有效的监控,同时,当下AI技术的智能性正在渗透进学生的学习中,在以上多重因素影响下,导致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过关、抄袭等现象频发。要想解决此类问题,高校必须构建全面的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监控体系,从选题开始,层层把关,制订严格的审查程序和审核标准,以保证美术学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符合毕业要求。
思路三:数字化技术推动质量保障体系升级
传统高校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保障主要通过指导教师实现。然而,随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面临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也更为复杂,给指导教师带来了较大的教学压力。要想提升指导教师的工作效率,高校必须主动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数字毕业设计、论文保障建设平台,打破以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存在的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实现多主体协同指导,驱动高校美术学类专业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科学化、体系化、数字化,真正为艺术高校美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二、艺术高校美术学类专业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当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艺术高校美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在此背景下,艺术高校可通过构建“一个核心、双重闭环、持续改进”的美术学类专业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全面加强对于美术学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的管理,助力高素质、应用型美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1. 一个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
首先,高校应建立美术学类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标准,明确美术学类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所需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标准,同时设计“能力标签”,并将其与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的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相对应,保证每一个“能力标签”都有一个或多个对应“支点”,助力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
其次,高校应主动构建毕业设计与论文监控追踪系统,利用数字平台从选题开始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数据进行全面记录,以便教师能够对每一环节的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实施严格把控,保障最终质量。
最后,开展达成度分析。考虑到美术学类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和撰写论文期间存在的实际问题,高校应构建达成度分析系统。一方面,要保障毕业论文的撰写理论联系实际,从毕业设计的生产实际出发,进而保障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和实用性。避免部分学生拖沓、影响论文完成进度和完成质量或者理论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另一方面,要将达成度分析系统与美术学类专业毕业质量标准挂钩,帮助教师实时了解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能力提升情况,确保最终的毕业设计及论文撰写质量能够符合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2. 双重闭环:过程监控闭环以及质量决策闭环
第一个闭环为过程监控循环。美术学类专业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可分为选题、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撰写与指导、中期检查、答辩与毕业展、成绩评定、综合评价与持续改进八个环节。学生需逐一完成这八个环节中的任务,以达成美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
第二个质量决策闭环是在第一个闭环的基础上构建的。具体而言,在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前期,当学生在选题、任务书撰写、开题报告、论文撰写与指导、中期检查五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便会自动触发第二个质量决策闭环机制。第二个决策闭环机制由信息数据库、信息处理反馈系统,以及质量评估系统三个环节构成。当学生在某一环节中出现质量问题时,信息数据库便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质量展开分析,通过多主体评估给出质量问题解决方案;当学生改进后,系统会再次进入质量决策循环中,实施问题分析与反馈,直至本阶段论文质量合格;如此循环,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任务,达到艺术高校美术学类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标准。
研究发现,过程质量闭环系统与质量决策闭环系统二者既相互交叉又彼此独立,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从选题到最终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评估等环节的一体化管理,指导教师可实时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情况展开调整,严格把关,促进毕业设计和论文质量的稳步提升。
3. 持续改进:数字化驱动的质量提升系统
与课堂教学不同,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的周期更长、开放性也更强,教师无法实时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对学生实现有效监管,可能会造成部分毕业生信息滞后、论文进度缓慢、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同时各质量保障主体也不能及时形成保障合力。基于此,高校需要主动利用数字平台构建开放、共享、互联的质量提升系统,并将毕业生相关信息囊括其中,通过数字平台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的系统化管理。
在质量提升系统中,高校应注重以下三个模块的构建:首先是资源共享模块。该模块的作用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并将通知信息及时传递至学生,确保所有专业学生都能紧跟高校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的进度;其次是毕业设计与论文指导模块。在此模块下,指导教师及其他主体能够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有效指导,并能够看到以往所有的指导数据,有助于促进学生持续改进,实现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层层把关;最后是督导测评模块。该模块主要是针对教师、企业等质量保障主体而设计的。在此模块中,多方主体能够就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展开综合测评,并精准定位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从而制订针对性的指导改进方案,促进毕业生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艺术高校美术学类专业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实践应用
1. 完善美术学类专业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规范与标准
美术学类专业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规范应积极响应国家对于新时代美术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以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为核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深厚专业知识和良好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艺术高校也应明确各主体在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保障中的职责,如学生的诚信职责、教师的指导职责,以及督导的审查职责等,要求各主体协同配合,共同保证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
2. 严格执行导师责任制度
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与论文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首先,艺术高校应严格执行导师责任制度,要求指导教师按照美术学类专业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规范标准开展指导,认真审核学生的毕业设计及论文内容。其次,高校可将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与论文指导质量与其的工作绩效、评优评先、职位晋升挂钩,促使教师主动加大对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力度。最后,艺术高校可构建指导教师审核制度。例如,定期、定时组织专业的考核小组,对教师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次数、指导间隔时间、反馈时间,以及学生当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度是否符合既定标准等多项内容进行审查,并督促存在指导内容过于简单、次数不足、指导反馈雷同等问题的教师及时整改,确保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的稳步提升。
3. 严格把关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监管的各个环节
3.1 选题关
选题是美术学类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的第一步。与其他专业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一般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喜好选择创作主题,进而完成相关的理论研究。但是学生的选题一般存在局限性和不切实际的可能性,因此,艺术高校应主动构建“指导教师-学院-高校”三层次的选题质量把控体系。当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实际、兴趣爱好、社会实践经验等确定毕业设计与论文选题后,应主动上报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开展初步指导与审核,随后上报至学院,并在学院审核后,上报至高校。在这一环节中,指导教师、学院和高校应从选题的科学性、新颖性、实效性、前瞻性,以及学生的个人能力等方面出发,对学生的选题实施评估,为学生后续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打好基础。与此同时,对选题来源于实习或社会实践的学生,应参考企业导师的意见。
3.2 指导关
在指导环节中,高校应明确指导教师的指导要求和指导标准。每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学生不应超过8个,且每名学生可由两三位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以全面把控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的方向。在指导教师安排方面,高校也应注重中、青年教师的穿插结合,以及时有效地跟进学生的毕业设计与论文完成进度,保障指导质量。
3.3 期中检查关
期中检查分为学院自查与学校抽查。在学院自查方面,学院应组织同专业教师对所有美术学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论文进行审查,包括学生的开题报告、任务书、指导记录等,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改进意见,为学生下一步的改进计划指明方向。同时,高校也应组建由多方主体参与的抽查小组,共同对美术学类多个专业的毕业设计与论文,以及指导记录、教师自评报告等实施抽查,并提供改进方案,确保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的不断提升。
3.4 答辩关
论文答辩和毕业展是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此环节中,学院应建设毕业设计与论文答辩工作小组,系统推进答辩和毕业展览工作的顺利展开。每一小组应由三到五名专业教师组成。通过毕业展览和毕业答辩对学生的作品和论文进行双重审核。最终,学生的综合成绩评定将按照规范审核10%,指导教师30%、主审教师20%、答辩小组40%的比例进行综合计算,其中指导教师和主审教师给出的分数应结合毕业设计和论文两项内容按照比例换算评分。
四、总结
综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规模扩展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阶段。艺术高校应主动响应国家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要求,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一个核心、两个闭环、持续改进”的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同时深入推进实践应用,不断提升美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出源源不断的优质美术人才。
文章来源: 《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