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学生资助精准化水平提升的思考与研究

作者:梁武莹来源:《经济导报》日期:2025-04-18人气:62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和高校资助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高校对于精准化资助也越来越重视。新形势呼吁研究者以更广阔视角审视资助工作,响应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精神及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精准资助”理念,确立以学生为核心,德育为先的资助新理念。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任务目标也从“不能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上升为“不能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去终身发展的机会”的层面,实现从物质扶持到精神、心理乃至个人发展等多维度帮扶的转变,在“扶贫”的基础上更应凸显“扶志”的理念,鼓励大学生自我发展。基于此背景,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探索资助育人工作的精准化实施路径。
  二、广东理工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化存在的问题
  (一)广东理工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化实证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化过程中的问题,本研究以民办高校广东理工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广东理工学院开展调查,对问卷所收集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所得出的访谈内容进行总结,调研数据和收集的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直接在“广东理工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章节中体现。
  1.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 
  本调查问卷的设计结合当前资助工作精准化的现状以及有关政策,针对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化情况编制,旨在了解当前资助政策的实施效果、精准资助宣传情况、学生满意度情况及改进空间,问卷条目与涉及方面情况见表1:
  (2)访谈调查
  为了收集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化的实证材料,选取不同年级、专业、家庭经济状况的20名学生,5名辅导员、2名资助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交流,了解资助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以期获取更多的信息。访谈方式采用面对面访谈、微信语音和电话访谈的形式开展,访谈内容包括以下三点:①学生对资助政策的看法和感受;②资助工作精准化在实际操作中的难点和痛点;③辅导员、资助工作人员对精准化资助工作的理解和建议。
  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此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广东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及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相关人员,主要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形式发放,共发放500份问卷,发放过程设置答卷总数不超过1次,回收有效问卷456份,有效回收率为91.2%;访谈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访谈、微信、电话等方式对27名相关人员开展随机抽样访谈,27名人员包括受问卷调查的学生20名、辅导员5名、学生资助工作者2名,其中25位参与人员访谈结果较为客观,有效访谈率为92.6%。
  (二)广东理工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精准资助对象认定流程不完善
  在填写问卷调查的学生中,17%的学生对于经济困难认定标准表示持有明确的认知,72%的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困难认定的标准,但是也有11%的学生表示对此标准并不了解。深入分析学生对评审流程及结果的看法,我们发现大约34%的学生认为整个过程及结果是基本公平公正的,而19%的学生则认为部分环节体现了公平公正,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大概47%的学生对是否公平公正持不了解和不明确态度。这一结果表明,尽管多数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标准有所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此认知模糊或完全不了解,且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当前的评审过程仅达到了基本的公正水平。
  在访谈中,广东理工学院辅导员陈老师表示,当前班级民主评议流程在实际中显露出一定的不公平性。举例来说,本年度他的班级迎来了200名新生,初期阶段辅导员与新生之间尚缺乏了解,资助的评估主要依靠“贫困认定申请表”内容及学生所提供的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评价的全面性。尽管在评审过程中,辅导员可能对某些学生的申请持保留态度,但由于信息获取的限制,不得不遵循既定流程进行。
  辅导员卢老师在接受访谈时提道:“每位辅导员平均需负责约200名学生的日常管理与关怀工作。”作为广东理工学院学工团队的一员,他们承担着繁重的职责,往往难以在紧凑的日程中给予每位学生个性化关注。
  辅导员王老师认为,“群众基础”在班级学生民主评议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出身贫寒的学生,因为自身的成长环境,性格较为内向,在班级活动中也往往不敢表现自己,所以在评议环节中,班级评议小组难免也会受到一些主观判断的影响。
  总的来说,广东理工学院在精准资助对象认定流程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提高学生对认定标准的认知度、减少评审过程中的主观性以及优化班级民主评议体系等,以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和精准。
  2.学生对资助政策的了解不足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差不多一半的大学生对资助政策比较不了解,更有甚者完全不了解。问卷数据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广东理工学院在资助宣传工作力度方面尚欠缺,学生对资助政策方面的认知不够。高校作为资助政策宣传的核心力量,更应积极主动,利用多样化的宣传手段来加深学生对资助政策的理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了解资助政策的相关内容。
  据调查广东理工学院每年在资助政策方面的宣传力度很大,但从调研结果来看,成效并不好。虽然学生资助政策形式多样,但大部分学生只了解其中的一项或者一般是获得某项资助后,会相对深入地了解该项资助政策,对于其他资助政策并不是很了解,比如申请助学金的学生会对国家助学金的政策较为熟悉,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则主要关注贷款额度与申请步骤,而对于资助对象以及目的意义等方面,可能仅有粗略的认知。
  3.精准资助实施效果不明显
  (1)资助结构不合理
  从现有资助资料看,家庭困难学生资助的效果并不理想,广东理工学院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领域,存在着资助结构不合理与资金筹措渠道单一的问题。虽然国家资助在资助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学校自筹资金及社会各界捐赠也起到了补充作用,但相较于整体需求,社会捐助的数量相对较少,且大部分为无偿性质,有偿捐赠的比例偏低。
  (2)对精准脱贫目标的动态关怀和心理关怀较少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庭难免会出现突发的意外事件,从而使他们陷入贫困的境地,若政府部门及高校未能对学生的家庭状况保持动态的关怀,这部分学生或将因家庭变故而面临学业中断的风险。高校虽然可以在经济方面给予贫困学子援助,但由于某些贫困学生因心理负担沉重、自尊心强,导致他们即使在学业上遇到困难,也拒绝接受学校的帮助。因此高校在实施精准扶贫策略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广东理工学院精准化资助育人质量提升对策
  (一)强化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发展
  《把立德树人融入资助工作全过程》一文明确指出,需“强化资助工作的教育引导功能”,确立“促进青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资助工作的核心导向”。高校在实施资助策略时,其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即在保障经济资助到位的同时,构建全程、全员参与的资助育人机制。
  为提升资助育人的精准度,高校亟须构建和完善资助育人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成长导向型的资助模式。在培养学生能力上,高校既要夯实学生基础技能,又要根据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助其提升相应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浸润层面,高校应当致力于营造一种积极、正面的道德氛围,让道德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高校应通过多样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的能力,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加大宣传力度,做到精准资助
  高校应构建老师、学生管理者及经济困难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与实践体系,实现从“任务导向”向“育人成效”的根本转变。倡导建立“学校资助中心—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的闭环机制,该机制由学校资助管理部门的工作者、辅导员及学生骨干组成。资助大使的选拔范围不应仅限于已获奖助学金的学生,还广泛吸纳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党团员、学生干部等多元人才。只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展现出强烈的志愿服务精神与意愿,即可成为温暖传递的使者,并鼓励他们成为资助大使,积极传播正能量。
  (三)开展动态管理,提高资助精准度 
  高校在资助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灵活的动态管理机制,以提升资助工作的精准性与有效性。高校通过追踪学生的多元信息:家庭背景、心理状态、学业绩效及能力发展等多个维度,洞察其生活与成长的个性化需求,为精准资助与育人奠定基础。比如,高校可以利用学生成长档案、综合素质评估系统及诚信记录等手段,每学期定期审视学生成长轨迹,同时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动,灵活调整助学金受助档次等,确保资助措施的时效性与针对性。高校还可以积极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推动资助管理模式的智能化与动态化,优化资源配置,深化资助育人的细致程度。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掌握学生在入学、在校及毕业等关键时期的状态,采取相关的帮扶措施,确保资助工作的精准性与连续性。对于突发临时困难的学生,学校应迅速响应,启动紧急帮扶机制,提供及时的困难补助,缓解学生当下的经济压力,彰显高校对学生成长关怀与支持。
  四、结语与展望
  (一)结论
  在“精准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广东理工学院的资助育人工作一直致力于对贫困学生的精准关怀与支持。而现阶段高校资助工作已迈入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纪元,其核心侧重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精准资助育人强调资助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确保资助资源能够真正地落实到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入贯彻,也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
  (二)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1.研究不足 
  本文以广东理工学院资助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样本的调研,总结出精准化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找出阻碍该学校实施精准资助策略的关键因素,同时对广东理工学院精准化资助工作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同类高校处理精准化资助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鉴于研究条件的局限性,本文所探讨的样本范围相对狭窄,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广泛性。同时,由于本人在此领域的研究水平较低,因此本文提出的部分意见和对策尚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2.未来展望 
  针对民办高校面临的资金瓶颈,其解决之道不仅在于政府的鼎力支持,更需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动员与深度参与,形成多元化融资的合力。这一问题,不仅是我国当前民办高校经费来源探索的重要一环,也是未来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而需深入考量的课题。
  当今众多发达国家的私立大学凭借优质教育和悠久助学历史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其在资助模式上的创新(如多元筹资、校企合作、社会捐赠等)值得借鉴。我国可结合民办高校实际,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探索更契合我国国情的资助体系,为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文章来源:  《经济导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71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