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范凡,刘达来源:《大河美术报》日期:2025-04-19人气:65

      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生态、社会的全面振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为艺术设计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尤其是青壮年群体走进城市,导致乡村文化传承断层,许多传统技艺和文化习俗面临失传的问题。此外,乡村文化建设缺乏创新,难以满足现代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需要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

  艺术设计在乡村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的再设计,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使非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提取非遗元素并结合现代审美与需求进行视觉表现,不仅丰富了非遗的表现形式,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有利于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在传统村落景观建设方面,艺术设计可以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同时,利用数字化设计手段保护和修复古建筑、古街巷等历史遗迹,使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乡土文化的生命力得以激活和延续。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

  在乡村生态景观设计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结合景观设计理念,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设计美化村落的景观与公共空间,可以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还可以为游客提供较好的旅游体验。浙江松阳陈家铺村的先锋书店正是设计改善乡村景观、激活文化空间与文旅融合的典型案例。书店由古老的乡村礼堂改建而成,通过建筑师的设计使其与窗外的梯田、竹林、群山融为一体,营造出独特的阅读氛围。近年来,该书店吸引了一大批文化爱好者和游客自发前来阅读体验,还进一步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

  ☆提升乡村经济附加值

  艺术设计为乡村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设计师可以通过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具有创意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通过对乡村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形象设计、包装设计等方式,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设计参与乡村文旅融合建设,将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需要具备多维度的能力,以应对乡村发展的需求。因此,艺术设计人才在专业技术之外,还需要具备文化传承创新、产业运营管理、数字技术应用等综合能力。

  在乡村建设中,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要求艺术设计人才深入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并将其融入创意设计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例如,贵州侗族刺绣IP化开发,通过对侗族刺绣的图案、色彩、工艺等进行深入研究,将其与现代时尚审美元素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民族和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

  产业运营管理能力要求艺术设计人才不仅要具备产品设计能力,还要了解市场需求、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推动乡村产业系统化升级。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人才要掌握AR、VR、3D打印等数字技术,并能够熟练将其应用于乡村旅游、文化展示、产品设计等领域。例如,利用AR技术开发乡村旅游导览系统,更直观地向游客展示乡村历史文化和景点信息。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乡村特色文创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利用数字技术全面打造智慧乡村解决方案。

  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

  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在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和评价机制等方面与乡村振兴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严重制约了艺术设计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

  在课程体系方面,艺术设计教育仍然以传统的设计理论和技能培训为主,很少涉及乡村文化、乡村产业、乡村生态等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虽然学习了大量的设计理论知识,但在面对乡村实际问题时,却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难以挖掘乡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艺术设计人才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目前,学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许多学校和地方的合作仅停留在表面,这导致实践教学与乡村实际需求脱节。

  评价机制的单一是一个突出问题。当下,艺术设计专业的评价机制主要侧重于学生在设计竞赛中的获奖情况,以及对设计作品的创意、表现手法等专业技能的考核。学生的设计作品过度注重形式与创意,忽视乡村应用的可行性与实用性。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不利于培养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造成艺术设计教育与乡村需求错位的深层原因还包括学科壁垒等方面的因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侧重于艺术和设计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对农业、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甚少。当艺术设计人才在面对乡村复杂问题时,缺乏跨学科的思维和方法,难以从宏观的角度为乡村振兴提供设计解决方案。在乡村产业规划中,艺术设计人才在关注产品外观设计的同时,容易忽视产业的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人才可能只注重文化符号的提取和应用,而忽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求。

  乡村振兴背景下设计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

  ☆设置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之外,开设模块化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能够对接乡村发展的需求。

  乡村品牌策划课程,涵盖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方面,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品牌策划的核心要点和方法技巧,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品牌形象,为乡村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根据需求开设田野工作坊,组织学生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和设计实践。学生在田野中完成从现状调研、问题分析到改造方案设计的全过程。在田野调查中,与村民密切接触,会让学生更了解乡村居民的需求和期望,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从而确保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搭建产教融合的实践平台

  构建“校—政—企—村”协同的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加强学校与政府、企业、乡村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项目支持。艺术类院校可以通过驻地课题组广泛联结群众,并针对社会需求,激活基层公共文化活力。与此同时,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不仅提高了专业能力,还增强了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责任感。

  建立项目孵化机制,设立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体项目也是不错的举措。例如设立“乡土文创孵化计划”为学生提供资金、场地、技术支持等一系列配套服务,选择优秀的乡土文创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产品,并推向市场。通过项目资助和孵化,学生不仅能将自己的创意设计变为现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能积累创业经验。

  ☆建立创新的设计评价体系

  在设计成果评价方面,建立创新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设计方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效用。这要求评价机制不仅关注设计的创新性和理论深度,还要注重其在乡村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不仅要有独特的创意和新颖的表现形式,还要能够解决乡村中的实际问题,满足村民的现实需求和期望。

  除此之外,设计评价还应着重考虑设计的文化与社会价值,从文化传承价值、生态可持续性、产业赋能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文化传承价值主要评估设计方案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否能够挖掘和弘扬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生态可持续性评价设计方案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是否采用了环保材料和技术,是否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产业赋能效果评估设计方案对乡村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创新的设计评价体系,全面衡量设计在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与社会价值创造力。

  结语

  艺术设计在乡村文化传承、产业创新和生态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构了乡村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能力需求,需要设计人才具备文化传承创新、产业运营管理、数字技术应用等多维能力。

  本研究表明,针对当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教育供给与乡村需求错位的问题,艺术院校应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的实践平台与创新评价机制,有效弥合了艺术设计教育与乡村需求的鸿沟,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文章来源:  《大河美术报》    https://www.zzqklm.com/w/qk/35647.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