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的策略研究
前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北部湾,东连广东省,西与云南省接壤。受特殊地理位置影响,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包括壮族、汉族、瑶族、苗族等。数量众多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独特且兼容并包的民族人文生态,造就了色彩各异的广西民族文化。在儿童舞蹈创作领域融入广西民族文化,有助于儿童舞蹈独树一帜。基于此,研究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广西民族文化分析
广西民族文化是指生活在广西境内的多个民族,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广西民族文化以本土性与兼容性和谐统一为表征,以内涵丰富、久远神奇为特色,以鲜明的南方山水品格为个性。广西民族文化的内容包括多种的民族文化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壮族锦绣文化、侗族建筑文化、瑶族服饰文化、苗族刺绣文化等。舞蹈文化是广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广西地区各民族的舞蹈艺术及其相关的文化现象。因广西多民族立体交叉的特殊社会环境,形成了兼具人文价值与艺术价值的传统民族舞蹈文化体系,包括壮族舞蹈、瑶族舞蹈、侗族舞蹈、苗族舞蹈、汉族舞蹈等。
壮族舞蹈、瑶族舞蹈、侗族舞蹈、苗族舞蹈、汉族舞蹈等是广西民族舞蹈文化的代表,具有歌与舞融为一体、表达形式多样的特点。其中,壮族舞蹈包括绣球舞、师公舞、采茶舞、捞虾舞等,类型多样,动作丰富;瑶族舞蹈的代表是大长鼓舞(广西金秀大瑶山六巷乡坳瑶地区)、师公舞陶鼓舞(广西金秀山拉珈瑶区),舞姿刚健,边舞边击,涉及耍鼓、造屋、模拟动物、制鼓、祭祀等动作;侗族舞蹈的代表是大歌舞(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匏颈龙”舞蹈,多声部合唱,模拟自然,造型独特,承载侗族历史、习俗与信仰;苗族舞蹈的代表是芦笙舞(融水、隆林、三江、龙胜一带苗族聚居地),边演奏边舞蹈,涉及手持小芦笙、站圆圈、逆时针旋转作舞等形式,兼具抒情与活泼;汉族舞蹈的代表是舞龙舞狮等,表演形式多样,技术精湛,象征意义丰富。
2 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的价值
2.1 丰富舞蹈表达
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文化已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民族舞蹈文化是广西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积淀,更是广西各族人民精神与情感的汇聚成果。将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过程中,可以从舞蹈身体姿势、节奏、形态、动态以及节拍、音调、速度、服饰、布景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儿童舞蹈表达,增强儿童对舞蹈的感知与体验。
2.2 传承优秀文化
广西民族文化历史久远,多民族集中居住,可用于儿童舞蹈创编的文化素材取之不竭。将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中,可以萃取广西民族文化的精华,结合时代审美需求,校正舞蹈文化认知,扭转儿童舞蹈认知甚至是大众认知中舞蹈文化“西方化”倾向,促使民族舞蹈融入主流文化体系中,全面传承发展优秀文化。
2.3 拓宽编创范围
以往儿童舞蹈创编范围主要限制在自娱性律动舞蹈以及游戏舞蹈、儿童表演性舞蹈、思想教育性舞蹈、儿童喜爱动植物主题性舞蹈等,范围相对狭窄。将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中,可以将现有儿童舞蹈创编范围延伸至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层面,并以传统民族儿童舞蹈的形式丰富儿童舞蹈编创内容,为体现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优秀儿童舞蹈作品的创作奠定基础。
3 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的策略
3.1 强化思想认知
舞蹈是通过身体性动作形态传情达意且传递社会文化的活动。广西民族舞蹈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艺术形态、突出动作韵律特征,在儿童舞蹈创编中应用价值较为突出。因此,儿童舞蹈创编者应强化思想认知,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为前提,明确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的目标。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倾向于关注具体形象与事物表面,不善于掌握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及深层含义,但对陌生的未知事物充满探索兴趣,可以在探索中迅速发展思维。根据儿童特点,儿童舞蹈创编者应借鉴《绣球女》(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八桂大歌》《再唱咿嗬嗨》(广西艺术学院)等广西民族文化融入舞蹈创编的经验,探索编创具有吸引力的儿童舞蹈作品。比如,根据儿童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特点,聚焦儿童情感需求,借鉴《八桂大歌》以“音画”形式在情绪情境创作中运用的方法,创作舞蹈作品《自古英雄出少年》,将广西儿女的爱国情感、奋斗精神、奋勇拼搏等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跳跃性舞蹈动作,并融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戏、邕剧等戏剧性表演方法,塑造一群来自各少数民族且具有高超武艺的广西少年形象,促使儿童从舞蹈中感受广西人自古以来的家国情怀。
3.2 充分挖掘文化资源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支系繁多,民族歌舞丰富多彩,现拥有超800种类型的民族舞蹈。因此,儿童舞蹈创编者应借助田野调查方法,进入真实情境中,观察研究广西民族文化诞生地,获得第一手原始民族文化资料,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儿童舞蹈创编者可以在记录被调查对象实际情况的同时,观察现当代广西民族舞蹈作品,分析民族文化与各种舞蹈作品的相互关系,挖掘广西民族舞蹈艺术形态与民族文化现象背后的含义。比如, 儿童舞蹈创编者可以聚焦广西壮族珍稀原生态民间舞蹈——蚂拐舞,在探究蚂拐舞历史渊源的基础上,挖掘蚂拐舞的舞蹈形式,包括找蚂拐、孝蚂拐、闹亭唱歌、游田垌、埋蚂拐、跳蚂拐舞等,提取壮族蚂拐舞中吸引儿童的元素,如蚂拐图案、铜鼓敲击、蚂拐轿子等,为儿童舞蹈创编提供依据。
在充分挖掘广西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儿童舞蹈创编者可以筛选可以体现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元素,将具有广西本土典型风格的舞蹈元素融入儿童舞蹈创编中,创作出故事性强、趣味性突出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舞蹈作品,引导儿童切实感受本土民族文化的丰富与家乡的发展,激发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广西苗族芦笙舞为例,从手位动作组合、颤息动律组合、摆手动律组合、摆臂动律组合、摇肩动律组合、步伐动律组合、反排舞元素动作组合等几个方面,挖掘苗族芦笙舞元素,并通过视频了解苗族芦笙舞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特色。根据苗族芦笙舞的起源传说——模仿鸟兽鸣叫动作,结合因纪念苗族大迁徙途中青年英雄而编创的“地龙滚荆”动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广西苗族芦笙舞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在丰富儿童舞蹈元素的同时,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3.3 多元融合内容
儿童舞蹈教育备受关注,优秀的儿童舞蹈创编作品对儿童舞蹈教育具有突出影响,多元融合广西民族文化与儿童舞蹈变得至关重要。因此,儿童舞蹈创编者应兼顾创新与传统平衡、民族文化内涵传递与儿童舞蹈动作改编,科学有效地探明多元内容融合途径,凸显广西民族文化服务儿童舞蹈创编的亮点。
一方面,儿童舞蹈创编者可以根据儿童的身体特性,改编广西复杂民族舞蹈动作,并根据广西民族舞蹈深层蕴含文化精髓,探索广西民族舞蹈动作的现代化改编方法。比如,广西傣族舞蹈以优雅身体律动、独具特色手部姿势而著称,在将广西傣族舞蹈融入儿童舞蹈创编过程中,儿童舞蹈创编者可以在傣族舞蹈柔美姿态基础上融入现代舞独特空间运用技巧、肢体舒展特色,突出舞蹈视觉生动性与雅致风韵。同时,鉴于儿童审美与成人审美存在显著差异,传统广西民族舞蹈无法完美契合儿童需求,也无法完全匹配儿童兴趣点。因此,儿童舞蹈创编者应严格区分成人舞蹈创编、儿童舞蹈创编,从儿童审美视角着手,调整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的思路,包括素材选用、主题选择、动作创编、风格策划等。根据社会学理论,儿童只有保持对纯真事物的期待方可得到成长。因此,儿童舞蹈创编者应选择积极正面且反映童真童趣的主题,将广西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元素融入儿童舞蹈创编中,激活儿童对舞蹈文化的积极思索,满足儿童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想象。
另一方面,儿童舞蹈创编者应平衡传统与创新,适当融入现代舞元素,避免过分追求新颖而丧失传统风韵与文化根基,或者过分守旧无法有效融入当代、吸引儿童参与。在儿童舞蹈编创中,广西传统民族舞蹈的改编是平衡传统与创新的基础。在对广西传统民族舞蹈动作进行改编过程中,儿童舞蹈创编者应聚焦传统民族舞蹈精髓,注重民族元素的创意性使用,并适当运用科技手段,确保其更加契合儿童身体表达特色。比如,儿童舞蹈《未来之梦》编创者创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传统民族元素的虚拟表现舞台,为儿童展现、沉浸体验民族舞蹈并与民族舞蹈元素积极互动提供充足空间。
3.4 完善保障体系
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儿童舞蹈创作素材,缺乏的是处理素材的人员。因此,广西地区应紧扣广西儿童舞蹈创编事业的发展现状,以系统性的专业理论为基础,以现实性的儿童舞蹈作品创作为目标,以当代性为核心,以民族性为特色,组织一批具有传统文化传承精神、创新精神的精英人才,大力开展艺术精湛、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广西民族儿童舞蹈精品力作的编创,促进广西儿童舞蹈编创的繁荣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广西地区应以特色优势高校为实施主体,以广西河池、百色、贺州等地为重点,加强人才培训。在人才培训过程中,邀请国内具有资深儿童舞蹈创作经验及民族文化融入理念的舞蹈编导、理论家、教授与广西地区精英艺术专家,从文化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学习、反馈与总结等方面,帮助人才提升专业技能、拓宽艺术视野,培养一批儿童舞蹈编创的精英人才。在文化理论学习方面,主要目的是学习广西民族文化和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脉络、文化生态、美学流变,涉及《民族舞蹈的文化构成及当代表达》《广西民族舞蹈音乐编创》《少数民族舞蹈语言体系》等;在专业技能学习方面,主要目的是提高对广西民族舞蹈典型动作的提炼能力以及将传统动作变形的编创能力,涉及《广西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中国民间舞蹈动作提炼与转化》《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田野采风》等内容;在反馈与总结方面,主要目的是促进广西民族舞蹈编创人才交流与实践能力提升,涉及基于广西民族文化的儿童舞蹈编创、展演汇报、影像集制作、心得体会报告等。
充足资金是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的重要保障。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应协同党委宣传部、财政厅、文化和旅游厅共同设立民族儿童舞蹈创编基金,整合一般资助、重点资助、奖励激励等扶持奖励方式,打造前端扶持、中端跟踪、后端奖励的全链条资金保障体系。全链条资金保障体系覆盖儿童舞蹈编创生产项目、儿童舞蹈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儿童舞蹈编创人才培养项目等,为编创和推广儿童民族舞蹈精品力作、推动广西民族舞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3.5 彰显地域特色
彰显地域特色是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的根本,可以充分突出儿童舞蹈创编的艺术价值与传承价值,在反映广西民族舞蹈特色的同时有效传播广西各民族文化,在儿童群体形成浓厚的文化积淀,实现民族传统舞蹈向现代儿童舞蹈的成功转变。广西地区拥有浓郁的文化底蕴,以壮族、汉族、苗族、瑶族为代表的多民族文化相互交织、交融,形成绚丽多彩的文化,儿童舞蹈创编者应认识到儿童舞蹈在展示广西民族文化中的价值,凸显儿童舞蹈创编的地域特色,给儿童提供多维的民族情感熏陶,促使儿童在直观了解本体民族文化的同时对民族文化形成强烈认同感、自豪感。
在彰显广西地域特色的儿童舞蹈创编实践中,儿童舞蹈创编者可选择广西民族舞蹈作品常见载体——历史典故类舞蹈作品,将广西地区流传故事、神话、传说融入儿童舞蹈创编中。同时,考虑到传统历史典故类广西舞蹈多以戏剧为呈现形式,不利于儿童接受,儿童舞蹈创编者需要适当调整形式,优选儿童熟悉的历史典故,进行儿童舞台剧的创作,将舞蹈引入到舞台剧中,衔接各个舞蹈动作与故事情节,促使儿童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以全新形式接触历史典故,自觉或不自觉成为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比如,借鉴桂剧,从流传千古的诗句切入,演绎一段历史故事,将优秀的舞蹈动作与精彩的剧情相结合,加深儿童对舞蹈中地域文化的感悟。
除选择历史典故类舞蹈作品为儿童舞蹈创编载体外,儿童舞蹈创编者还可以推动广西特色民族音乐融入儿童舞蹈音乐,为儿童舞蹈创编注入新的生机和地域气息。同时,在地域特色儿童舞蹈创编领域,将多民族经典元素与儿童舞蹈相融合,是一项重要实践,有利于创作高质量儿童舞蹈作品。基于此,儿童舞蹈创编者可以提取广西各族舞蹈特色,融合各族传统舞蹈姿势与舞步,塑造跨越文化且传达深层地域底蕴的儿童舞蹈样式,在彰显广西多民族文化交织美感的同时进一步充实儿童舞蹈的表现手法和地域特色文化表现体系。
4 结语
广西民族文化内涵丰富、久远神奇,将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中,可以丰富舞蹈表达、传承优秀文化并拓宽儿童舞蹈创编范围,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应强化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的思想认知,面对多民族及各民族支系,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的多元融合。同时,进一步完善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的人员、资金保障体系,充分彰显广西地域特色,为广西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提供支持。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