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色舞蹈”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探究
摘 要:“红色舞蹈”隶属于红色文化,且是红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以新民主主义时期为起点,主要指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素材对象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红色舞蹈”作为舞蹈艺术创作的主流,从其历史发展脉络中可见其不同历史背景时期下红色舞蹈所传达了不同侧重点的精神内涵,但终究是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讴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红色舞蹈”其本身具有深刻的价值值得探究,文章对于“红色舞蹈”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探究的研究,能够促使舞蹈艺术获得更加深厚的文化成果以及更为深广的社会效益,从而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繁荣新时期中华文化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红色舞蹈;精神内涵;价值探究
“红色舞蹈”隶属于红色文化。对于红色文化而言,学界目前尚无统一精准地定义,曾喜云认为,红色文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和人民群众在党与人民军队的创建到土地革命、红军长征、解放战争各个时期所留下的足迹及所取得的伟大功绩,同时在取得功绩的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伟大人格、革命事迹和崇高精神。汤红兵认为,红色文化应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和精神文化。而“红色舞蹈”作为红色文化之子域,主要指顺应时代之发展进程,追随着国家政治政策之导向,印刻着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它弘扬并歌颂着红色精神,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红色血脉。
1.“红色舞蹈”的精神内涵
在中国,“红色舞蹈”是中国舞蹈创作的主流。由“红色舞蹈”之发展可见,不同时期“红色舞蹈”其精神内涵各有侧重,但其共通之处都离不开弘扬爱国精神、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
1.1经典人物形象弘扬爱国精神
“红色舞蹈”中常有经典人物形象。由于经典人物是中华人民在革命道路的奋斗史上的,具有真实性而存在的先进人物或具有伟大功绩的角色,其具有前社会的社会符号,更能被大众接受和认可,更能与大众引发共振。如《红色娘子军》中的琼花,从一名苦大仇深的农村姑娘转变成具有坚定信念的中国共产党女子,弘扬了爱党及爱国的精神;舞剧《傲雪花红》诠释了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展现刘胡兰的大无畏精神,弘扬其刚毅果敢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还有《红梅赞》中的以江姐、《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这些无不体现出在不同历史节点中相同的精神追求,那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2现实主义手法彰显人文精神
“红色舞蹈”创作中离不开现实主义手法。其现实主义手法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真实并能弘扬出更加真切且引人共情的民族精神。在舞蹈艺术中,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对个人的关切,在“红色舞蹈”的创作中,其主要表现为歌颂英雄及历史小人物。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讲述了地下工作者情报员李侠的英勇事件,从小人物的心理出发,心理叙事的结构也表明了其人本主义的创作观念。舞剧《八女投江》将八个人物的性格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关注到个人而不是宏大事件宏大人物的叙述,可见其人文精神的彰显。可见,“红色舞蹈”不仅仅只有英雄和战争,还有小人物和温柔,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的“红色舞蹈”也可以拥有浪漫主义,彰显人文精神。
1.3题材丰富多元展现时代精神
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文化艺术日新月异。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至今,人们的思想观念得以解放,逐渐呈现了包容化、创新化的新景象,舞蹈题材也因此逐渐丰富多元,“红色舞蹈”亦是如此。如舞剧《大荒的太阳》《铁人》都是讴歌了工业时期中华儿女的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大庆精神。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讲述了大草原上的两个小女孩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为保护羊群,最终因不幸牺牲的无畏与奉献精神。舞剧《天路》讲述了青藏铁路坎坷的修建之路,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天路精神。舞蹈《我等你》讲述了军嫂舍小家为大家、善良勇敢、吃苦耐劳、立场坚定的军嫂精神。除此之外,在当今所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冠疫情也成为红色舞蹈的素材之一。如舞蹈《春会来》通过对疫情现状的描述,展现出医护人员的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可见疫情舞蹈在时代前沿唱响了国家主旋律,凝聚人心,为“红色舞蹈”的时代精神长河之中注入了抗疫精神的坚韧血脉。由此可见,“红色舞蹈”的题材多元化地展现了不同时代的时代精神。
2.“红色舞蹈”的价值探究
“红色舞蹈”具有深厚的价值。舞蹈艺术本身就与社会具有着密切联系。舞蹈艺术本身具有非功利性,而舞蹈艺术于社会却有着一定的功利性。舞蹈艺术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而对于红色舞蹈而言,对于其价值探究则主要体现在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上。
2.1审美价值
2.1.1传承红色的经典之美
“红色舞蹈”受时代催生而形成的经典之作不胜枚举,对于“红色舞蹈”的审美,最值得一提的则是传承红色的经典之美。所谓经典则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各时代人民共同的审美锤炼后形成的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作品。以早期经典“红色舞蹈”作品《红色娘子军》为例,在舞蹈语汇上进行了中西融合,一展民族在地化。在舞蹈形象上真实生动,映现实和群众之写照。在舞蹈主题上与时偕行,展革命与现实之风貌。在舞蹈结构上环环相扣,符合受众审美。在舞蹈音乐上朗朗上口,符合中式审美,舞剧《红色娘子军》顺时代而生,在后世流传中有着经典之美的艺术魅力,延续了红色经典之美。
传承红色的经典之美可以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之下使人们静下心来感受历史之宏伟,尤其是在当今时代下的人们对艺术的迸发式接收,传媒体新媒介对艺术的传播有利有弊,红色经典舞蹈能够增强鉴赏者审美能力,提高审美素质,引导社会美学风尚,树立美学标准。
2.1.2 追寻信仰的民族之美
“红色舞蹈”自新民主主义至今,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特殊的意识形态的产物,提及“红色舞蹈”,其民族之美显而易见,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爱与信仰的精神力量,因此在“红色舞蹈”的审美价值中,追求信仰的民族之美是必然的。以新起舞蹈作品《阳光下的麦盖提》为例,在题材选择上心系人民,触碰现实。在舞蹈语汇上突破传统、创新发展。在舞段设计上勇于探索,破旧立新。在音乐选择上刚柔并济,富有民族风情。在思想立意上向往美好、扎根时代。总之,舞蹈作品《阳光下的麦盖提》以社会主义新时代各个民族的团结美好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一家亲的民族时代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展现了红色题材舞蹈的追求信仰的民族之美。
“红色舞蹈”作为红色文化和舞蹈艺术的子域,以其自身优势,兼具了审美性与民族性,并将二者进行有机统一,彼此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在“红色舞蹈”作品之中,不难看出一以贯之的追寻爱与信仰的力量是民族之魂,也是舞蹈之根,因此“红色舞蹈”的民族之美是美学价值中的重要一脉。
2.2教育价值
2.2.1激发爱国意识,延续红色情怀
从80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艺术要为人民服务,并鲜明的提出并回答了“为什么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即人民大众,我国艺术发展自文艺座谈会后便坚持这一创作方针,舞蹈艺术也是如此,因此“红色舞蹈”作为舞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关照了各个历史时期中的人民大众,继承了人民发展史,因此更能激发人民爱国意识,传承红色情怀,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红色舞蹈”中的艺术形象常以典型的具有真实性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依据,具有一定的社会符号,因此更能勾起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并能向人民致敬,升华思想导向,从而引人共鸣,激发人民爱国意识,延续红色情怀。其次,舞蹈艺术本身具有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是发挥思想价值,在舞蹈的审美教育功能中“以情感人”的特征发挥极其重要。如舞剧《井冈•井冈》以革命战争时期为时代背景,以小战士之间的心理变化向观众传达了当年那段心酸的历史,引人共情。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抗战时期一对小小的地下党员夫妇为故事线展开,以主人公李侠的临终一句电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落幕,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情怀,升华了人民的思想政治导向,让我们致敬每一位为革命而奋斗的人们。
2.2.2铭记革命历史,不忘初心使命
自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大批文艺从事者奔赴延安,开启了文艺新征程。其中,也有我们最为熟知的吴晓邦先生,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中国舞蹈艺术带来了新天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提出了“戒掉浮躁顽疾,脚踏实地创作”,这与吴晓邦先生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因此舞蹈艺术始终遵循国家政策之引领,而“红色舞蹈”更是如此,坚持创作富有现实性,也因此“红色舞蹈”更能让大众铭记革命历史,不忘初心使命,具体表现如下。
在“红色舞蹈”和舞剧进行舞蹈创作时,常遵循着“不求美,而求真”的创作理念,其在于通过“红色舞蹈”而展望历史、铭记史实、勿忘国耻、不忘初心。舞蹈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教化作用在于舞蹈是以人的肢体为表达的艺术手段,具有较强的共情性与直观性,而“红色舞蹈”在舞蹈艺术中则具有更高的教化作用。如舞剧《记忆深处》,背景设定为南京大屠杀,以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的第三视角进行切入,编导以不同人物的不同角度进行叙述,一展历史之真相,以屠杀、见证、忏悔、否认等篇章向观众传递历史之声,不仅向我们展现了真实的史实,更向我们展现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应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的使命。由此可见“红色舞蹈”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2.2.3加强政治导向,唱响时代主旋律
习近平指出,文艺作品要为人民而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而红色作品在遵循“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创作理念之下,同时又延续了中国红色文化的血脉,并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如舞剧《到那时》讲述了改革开放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以主人公隐喻了那一代人的奋斗史与发展史,并展现那个时代之下的“两代人的冲突与和解”的精神高度,向人民传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精神。此外,还有舞剧《大荒的太阳》《铁人》都是讴歌工业时期中华儿女的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大庆精神;舞剧《榜样》《草原英雄小姐妹》体现了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舞剧《天路》《天之路》《雪域天路》表现了青藏铁路终生奉献的铁路精神。这些红色题材舞蹈从社会时代中来,贴近了人民群众,并遵循国家政治导向,使观者感受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昂扬向上的时代力量。
“红色舞蹈”中的舞蹈作品总是顺时代而生,无论是铁人一般的大庆精神,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甘于奉献的青藏铁路精神,善良勇敢的军嫂精神还是当下不畏艰险团结一致的抗议精神都凝聚了时代的力量,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
总而言之,“红色舞蹈”具有着深刻的教育价值,在一部红色题材舞蹈作品中,其教育价值的体现往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例如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中,将历史以诗的方式进行表述,运用大阵容演员参演,历史情节跌宕起伏动人心弦,历史人物坚毅英勇激奋人心,激发了大众的爱国意识,使人民铭记革命历史,并加强政治导向。与此同时,《伟大征程》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教化作用,同时为参演的演员学生们同样上了一堂沉浸式的党史学习教育的公开课,让学青少年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及为中国共产党光辉照耀下的中华民族自信。
2.3文化价值
一方面,“红色舞蹈”区别于一般的舞蹈创作,对编导的要求较高,编创者只有拥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将宏伟历史故事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并触动人心。“红色舞蹈”的文化价值体现在舞蹈作品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从“红色舞蹈”作品的选材、立意、结构还是编舞都渗透着编导较高的文化素养。如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后,又先后出现了《复兴之路》及《伟大征程》,而对于这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的创作要求是极为严格的,需要有大量的艺术家及演员阵容进行参演。需要有磅礴恢弘的舞台布置,需要有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多个领域的融合。编导需对恢弘的历史进行再现,在细致描述的同时又要要求其逻辑性、完整性、真实性与审美性,在客观再现历史的同时还要融入情感的表达。大型舞蹈史诗常富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内涵,以舞蹈艺术为主来表现红色文化,从而引发社会关注,激发人们内心的红色激情,开创“红色舞蹈”在新时代书写的新篇章。由此可见,“红色舞蹈”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以自身之独特手段反馈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可见其文化价值。
另一方面,“红色舞蹈”的文化价值主要在于中华民族近代史的深刻缅怀及红色精神、红色记忆的传承问题。这在“红色舞蹈”的教育价值中便有所体现。同时,“红色舞蹈”坚持坚守红色文化,引导大众对艺术的正向审美。此外,还需平衡好“红色舞蹈”中的政治与艺术的关系,既不能过分被政治钳制而丧失艺术本源,更不能误导大众接受错误导向。
3.结语
习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红色舞蹈”承载着中华民族有价值的近代史,反映着中国人民近现代史的变迁,它具有鲜明的时间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路之路时,成为了富有特定含义和绝对力量的文化支柱、精神载体。对“红色舞蹈”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探究的探索,可以推动“红色舞蹈”的发展并给予发展动力,可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要相信,以舞之笔墨亦能绘心中江山,心有江山方能扬巍峨峰巅。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