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媒介融合视域下彝族传统文化的跨媒介传播路径与创新

作者:詹晓雨,肖福顺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4-23人气:61

互联网技术的异军突起拓宽了新媒体发展的道路,冲破了传统媒体的边界,助长各种移动端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不同媒体形态的融合,带来了媒介融合的大时代,使其呈现出一体化和多样化等特点。彝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长河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辉。与此同时,媒介融合的大时代背景对彝族文化造成冲击,彝族文化在新媒体的语境下既得到了发展的契机,又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如何在智媒融合时代中找到突破困境并平稳发展的平衡点是当今需要讨论并引发关注的议题。本文将从跨媒介传播的角度分析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历程和现状,并以期能够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下以更创新的策略传播彝族文化,也为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借鉴。

媒介融合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进程,新兴的网络媒体让彝族文化的传播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及其周边,而是面向社会广泛地传递彝民心声,意味着人类感知能力的延伸,实现了跨越民族,跨越受众的多元化渠道传播,标志着人类文明的重大进程,对于彝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彝族文化跨媒介传播的路径

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融合媒介时代的到来,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使得传播范围和传播形式更加广泛,实现了由质变到量变的进程,形成新的媒介形态。媒介融合视域下传播形式的演变不仅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驱动着彝族文化的大步迈进。跨越民族和媒介的传播途径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为彝族文化开启崭新的时代篇章。

1、互联网技术拓展了彝族文化的传播层面

2003年贴吧风潮兴起,为中国网民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在线交流平台。在此期间也出现了很多彝族贴吧,如:彝人吧、四川彝族吧、凉山彝族吧......彝族贴吧的建立铺垫了彝族文化的跨媒介传播形式,打破传统媒体的壁垒,为彝族文化的交流提供了窗口。贴吧名称虽然以地域进行区分,但是不同地区的内容传输却并不会被名称所限制,来自各个地区的彝族人民都在贴吧内发表其独具原创性的想法,形成实时交流,增强了彝族的民族的凝聚力、归属感和认同感。

“互联网+”战略的持续发展下,彝族网站成为文化建设的有力工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彝族文化的边界感,实现了现代传媒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为彝族同胞们构建起了一个属于本民族的网络文化空间,例如:彝人网、彝学研究网、四川彝学文化研究中心.......以彝族人网为主要门户的网站包含了彝族文化中更为传统的历史信息,聚知识性、学术性和大众性于一体。在以红、黑、黄为主色调的页面设计中融当代彝族文化之大观,通过平实的视角,以“图片+文字”的方式展现独具特色的人文风光,丰富民族文化的传播层次,增强可观性。彝族网站的建设改变了以往传播者的传统角色和定位,使大众更加便捷地检索文化信息,用网络媒介技术找到民族文化的根,连接起彝族同胞们之间文化认同的桥梁,引发族群共鸣。彝族网站宣扬着新社会中的彝人风貌,彝区风景,在拓宽受众面积,呈现多元性、互动性的同时也多方面地增强了彝人的媒介话语权。彝族网站所具备的鲜明特色赢得更多的社会反响,在指出文化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提升彝族同胞们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两微一端”拓宽了彝族文化的传播渠道

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媒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模式,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代表的“两微一端”加剧了传媒业的融合、重塑,拓宽了内容的传播渠道其中,微博以更新速度快、交互性强等优势,吸引了许多官媒和艺人入驻其中,提高了微博客户端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多元的民族文化在此汇聚,加快了传播力度,增强了网民们主动了解彝族文化的积极性。微博开放性的特点降低了其准入门槛,越来越多的大众群体成为微博用户,将角色转换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为彝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此外,微博将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综合于一体,便于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在更大程度上突破了彝族文化传播中对于空间和地点的限制。多个彝族网站也转型到微博客户端运营,“彝语在线”注册微博更名为“彝人彝语”,“彝族青年网”注册微博更名为“洪日五哈”。微博的互动性和分众性促使客户端中形成多条社交关系链,缩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推动有共同话题、共同爱好的人们能够集合在一起,扩大了内容的传播范围。

在当下的“微”时代,微信发展迅速,成为彝族文化传播的又一渠道。彝族群体把握时机,抓住机遇,开创了各式各样的微信公众号,例如:彝族、彝族之音、彝族历史文化、彝族情歌专区、彝人传媒......微信公众号成为彝族人民获取信息的全新接入口,通过“订阅--推送”的形式与订阅者之间架起坚实的桥梁,为二者的沟通提供便利,实现了彝族群体在网络空间上的聚集,促使其对自我民族身份的重新建构,为文化创新提供更多的发展路径和可能性,使彝族传统文化的展示方式更加多元立体。

彝族文化与新型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的交融使得相关的客户端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客户端的开发将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置换到另一个新的网络空间中,绝大程度下实现了彝族文化的跨民族、跨媒介传播。“掌上彝洲”app是凉山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以“彝语”为传播语言的手机移动产品,以提供要闻和资讯为内核,涵盖网络视听、手机广播、便民服务等功能。“彝人悉游”app是专门为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推广和应用的客户端,也是全球AR特色小镇app,主要功能是AR导游导览、以及景区语音讲解服务,同时也涵盖民俗文化和少数民族特色产品推荐。有关于彝族文化的各类app都以融合发声,以舆论为主流,服务人民,为更多四川彝族同胞的生活服务提供便捷,同时从多方面展现了彝区风土人情,拓宽了彝族文化传播渠道。

3、自媒体平台加快了彝族文化的传播速度

自媒体时代不断壮大,自媒体用户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以“少数民族文化+网络直播”的形式拓宽了彝族传统民间节日的传播渠道,将彝族的民族符号“火把节”的数字化信息传递给更多人,在缩短了二者距离的基础上也吸引着大批量的受众为火把节的热闹氛围所着迷,实现了传播者和接收者的双向流通。愈来愈多的人们参与到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火把节中来,不仅增进了凉山本地的经济发展,还普及了彝族的传统文化。网络直播深度挖掘了彝族文化,加大了凉山州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凉山州的知名度。但彝族火把节的网络直播形式和内容千篇一律,大多内容枯燥无味,一部分原因是社会进展使火把节的原真性未被完全保留下来,斗鸡斗牛等传统项目因为登不上大雅之堂而逐渐被人们所摒弃;另一部分原因是新媒体的商业性吞噬了彝族火把节的主体性质,民族传统文化向商业化转行,毕摩一辈所熟知的民族文化被多种媒介形态的功利性覆盖。故此,在进行网络直播过程中,人们应该以更全面的视角考虑如何还原彝族火把节的原真性,使用更具趣味性的直播方式丰富文化内涵,让彝族之火能够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下燃烧得更火红,更热烈。 

二、视听作品彰显彝族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

视听作品利用丰富的声画构建彝族文化的话语体系,借助影视媒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相结合,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传递给受众。同时,彝族题材视听作品呈现出多层面的艺术美学,歌颂人性光辉和传统美德,塑造彝人的民族形象。通过面向大众传播,增强了传播力度,从不同维度深化彝族文化的主流价值。

1、综艺节目歌颂彝族人民之美

2012年,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歌手吉克隽逸从《中国好声音》脱颖而出,完美地融合了少数民族的异域风调和前沿的时尚装扮,成为了彝族明星的代表。2017年,四川凉山作为央视春晚的分会场,吉克隽逸以一首《情深谊长》充分展现了彝族同胞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着她对家乡一往情深的同时也描绘出了凉山跨越发展的美好图景。《2021中国好声音》中,吉克隽逸力挺彝族唱作人沙楠杰,虽然没有得到四位导师的认可,但是他在流行元素中融入彝族音乐和语言表达自己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实现了文化创新。吉克隽逸与其一起合唱《不要怕》,呼吁彝族同胞们以“不要怕”的精神走出大山,也呼吁大家更多地关注彝族音乐和彝族音乐人。彝族文化在普法栏目剧《听见凉山》中也得到了弘扬和宣传,大众不仅在此栏目中受到法律教育,还通过此节目深层次地了解了凉山彝族人们的生活状况。

2、纪录片记录彝族文化之美

纪录片以真实为内核,通过极其强烈的纪实感将彝族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火把节》以彝族传统节日命名,描述火把节在旅游经济浪潮之下发生的巨大变化,经过长期的研究后选择一个普通的家庭来组织火把节的叙事和空间。NHK彝族人文纪录片《秘境中国秘境的住民居于山顶》讲述凉山彝族人们在险峻山峰、重峦叠嶂中鲜为人知的神秘生活,聚焦彝族传统生活,翻开神秘的纪行篇章。彝族题材的纪录片用独特的个体视角和最具烟火气的故事,将观众带入彝人的日常生活中,用影像歌颂大凉山“一步千年”的巨变,探寻彝族奥秘,感悟彝族故事,发掘彝族文化。

3、电影深化彝族艺术之美

彝族题材电影营造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呈现出了独具民族风格的艺术美学。彝区人民借助电影媒介,拍摄彝族文化题材的电影,用影视媒介传播彝族文化,在电影中塑造了本民族的正面形象,将传统文化以视听结合的形式传达给受众,让大众在电影《阿诗玛》《花腰新娘》中感受到彝族同胞的热情坚韧。2020年1月,凉山彝族题材爱情大片《安妮的邛海》上映,以西昌邛海为题材背景,讲述彝族青年和外国友人相爱的唯美故事。丰富的彝族文化成为该片的又一亮点,在极具诗意化的建构下,彝族人民的银饰手工艺、歌舞、毕摩文化相互融合,展现着独特的魅力。《沙惹古局》以彝族母语进行展示,在宣传彝族语言的同时,也传递着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正能量,催人泪下。

彝族题材的影视作品以独特的民族特色打造了专属于本民族的影视符号和话语空间,歌颂了彝族人民的传统美德,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和坚守的意图。 

三、媒介融合视域下彝族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

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是文化认同的过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既为彝族文化的传播开创了新的渠道和途径,也使彝族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在媒介融合视域下对于彝族文化的传播进行创新是当下需要进行思考并且实践解决的一大难题。要让彝族文化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主流意识,那就需要通过各种多样的媒介形式进行创新。

1、打造专业团队,传播彝族声音

专业团队的打造对于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是至关重要的。专业的彝族文化传播团队能够运用更合理的现代技术开发彝族故事,也能对微信公众号进行更加规范化的管理。专业团队中的成员首先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其次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对彝族文化做出推陈出新的独特打造和运营。丰富彝族文化的传播载体,在媒介融合视域下巧用更多专业技术手段和独具匠心的思考,为文化传承开创出新的传播渠道和策略,实现“国族一体”。

2.利用多元技术手段,弘扬彝族文化

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建设VR虚拟现实博物馆,构建出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突破空间的束缚,从更加便捷的渠道感受彝族传承中所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VR虚拟现实博物馆充分运用媒介技术,打造全新的数字化交流平台,使彝族同胞可以更直观全面地了解到本民族文化,扩充了彝族人民接收到的信息量。同时,强大的数字影像能够将展品的详细信息作出更加有机和统一的整合,在受众进行交流体验之际强化人们对于彝族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利用影视技术,用真人微电影或微短剧的形式记录彝族人民自己的故事,以真实为内容核心,打动受众。用现代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彝族故事,丰富彝族人民以及关注彝族文化研究的人们的历史记忆,用更加现代化的手段和媒介形态传递彝族同胞的价值取向,增强民族对于文化的认同。

打造数字化旅游平台,在互联网视野下为人们提供旅游体验的窗口。充分利用影像技术和讲解的模式引导各族人民进行“云旅游”,让人们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切身感,不仅可以在数字旅游平台上获得收入,还能使用户们全方位地感受地域风光、人文风情。文化传承更加生活化,彝族文化的传播也更具深度。

3.改编彝族故事,打造原创IP

彝族民间流传的很多故事都可以演绎成相应的话剧、歌舞剧等。彝族舞蹈独具民族特色,将《支格阿鲁求雨》《支格阿鲁射月射日》等民间故事改编成歌舞剧将会给受众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此基础上邀请吉克隽逸,沙楠杰等彝族中具有影响力的明星来演绎将更加合理地利用到粉丝效应,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IP的开发和打造是现代媒体环境下各大领域都倾尽心血的方向。吉克隽逸是彝族明星的标签,支格阿鲁也可以作为彝族文化的IP。结合数字化技术以支格阿鲁作为载体来传播彝族史诗和支格阿鲁精神,进而使这一原创性的IP更大程度地引起人们共鸣。运用核心的媒介融合技术打造跨领域、跨媒介、跨民族的彝族文化产业。

 

结语:跨媒介传播是实现彝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务必要看到交叉融合是时代的主题,是打开创新之门的密钥。利用新媒体数字化技术解决传统媒体的问题,实现彝族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媒介融合视域下的跨媒介传播促进民族团结,传播彝族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