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文旅融合视阈下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作者:魏洁,谢汝华,刘少虎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9-09人气:999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断层的国家,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历史文化瑰宝,这些广泛存在于祖国大地上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提出,为塑造民族形象,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原文化部和旅游局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文旅融合成为保护文化遗产、激发旅游活力、开发地方资源的新趋势。

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肇庆市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七星岩景区内,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石刻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涵盖了从唐代至当代一千多年的不同题材时刻内容500多处,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自明代“泽梁无禁,岩石勿伐”开始,历朝历代均对七星岩摩崖石刻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特别是肇庆市于2021年出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保护规划》,为七星岩摩崖石刻的保护奠定了制度基础。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七星岩摩崖石刻由于长期暴露在露天环境中,导致极易受到自然侵蚀威胁,比如唐代李邕的《端州石室记》原文有386字,历经千年剥蚀如今仅存298字。

随着数字化与建模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高效、精准、永久保护的特点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对七星岩摩崖石刻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扫描和数据采集,建立详细的数字档案,实现对其历史信息的永久保存,从而推动七星岩摩崖石刻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传播,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作出积极有益的实践。

一、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价值概述

(一)历史价值

七星岩摩崖石刻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肇庆历史书石刻内容反映了历史更替中的重大事件和肇庆地方史。从南宋时期中原汉人南迁至肇庆,到南明皇朝在肇庆的短暂统治,再到近代一系列历史事件等。同时石刻还记述了肇庆本地的历史事件、地名等,讲述了“肇庆”“七星岩”“星湖”等名字的由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例如,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的《区永年题名》石刻,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原文化在南方地区的融合过程。据后世考证,《区永年题名》石刻中的黄天祐、黄天字、黄天锡、黄天申等兄弟四人是如今高要县金利区金湾里黄氏的始祖,这四位兄弟的祖先源自河南。此外,石刻中的梁岩叟肇庆渡头梁氏家族的第四代祖先李德秀是高要芙罗村李氏家族的始祖,他们的祖先同样来自河南。石刻以另外一种方式记录了南宋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动是汉人南迁、定居肇庆、民族融合以及地方文化多元共生的重要历史见证。七星岩摩崖石刻群类似具有史历史价值的石刻不在少数,为研究肇庆地方史乃至中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依据。

(二)科学价值

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科技价值主要表现在石刻中的文字记录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气候情况,特别是关于雨旱灾荒的记录,比如清嘉庆六年辛酉(1801)《欧阳健文》石刻清道光甲辰年(1844)《杨霈题字》石刻,均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水文历史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古代气候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气候变化规律、预测未来气候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由于摩崖石刻直接刻写在岩石上,因此其保存状况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风化、雨水冲刷、日晒等因素都可能对石刻造成损害。通过对岩石质地、化学成分、风化程度等方面的研究,可分析出肇庆当地的地质构造、水文、气候变迁等信息,对于地质学、气候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艺术价值

七星岩摩崖石刻被誉为“石刻书法艺术的宫殿”,不仅因其数量众多(现有石刻531方),更因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而备受尊崇。七星岩摩崖石刻书法艺术方面,从篆、隶、楷、行、草到满文、外文,各类字体均有出现,构成了岭南独特的书法艺术宝库。文体方面石刻内容包含了诗、词、歌、赋、对联、题记等多种形式记录了肇庆的地理环境、水利气候历史事件和庙宇建筑,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价值。

(四)社会价值

七星岩摩崖石刻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宝库,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还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比如近年来,七星岩景区在开发社会价值方面做足了文章,通过举办诗词大会、书法临摹大赛打造研学课程等多方面的活动,在提升景区影响力、宣传摩崖石刻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了摩崖石刻的社会价值,为公众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解历史文化的机会,既满足了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又拓宽了文化传播的渠道,在一定范围内提升了景区的影响力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配套设施不齐,展示利用严重不足

七星岩摩崖石刻群位于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内,随着近年来肇庆市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星湖风景名胜区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五一”假期前三天,肇庆市星湖旅游景区(七星岩、鼎湖山)的游客总接待量高达16万人次“火出圈”的星湖旅游景区与之对应的却是配套设施相对滞后。许多游客反映,在七星岩景区游览过程中,石刻群密度大但缺乏细节展示、现场讲解人数有限、解说系统繁琐,对缺乏古代文学常识的人来说,许多石刻内容看不懂,导致在参观时游客无法深入了解石刻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影响游客体验

2019年以来,星湖风景名胜区在七星岩景区内成立了星湖博物馆,博物馆近年来举办了一些相关的文化活动,如拓印体验书法临摹等,但这些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还比较有限且缺乏相关的宣传推广渠道。另外,七星岩景区在文创产品开发、研学课程开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二)品牌意识不强,石刻文化影响偏低

七星岩摩崖石刻作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但当前景区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却未能达到预期水平。一是,景区在宣传推广方面缺乏力度和创新,导致李邕、包拯等名人符号没有产生实际性的带动效应;二是景区在文化价值开发和传承方面也存在不足,没有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比如对外宣传的星湖风景名胜区在一定程度上对七星岩摩崖石刻群品牌效应有所稀释,从而限制了石刻群的文化影响力。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资源开发的建议

(一)改善配套设施,提升游客体验

七星岩景区应完善石刻展示区的配套设施,如开发导视网络虚拟游览路线智能导览系统,以弥补现场讲解人数有限和解说系统繁琐的不足。引入VR等技术,通过互动体验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石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多渠道征集文创产品设计创意,开发更多富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增强游客的参与感。

(二)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品牌意识

七星岩景区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打造独具特色的石刻文化品牌。同时,结合李邕、包拯等名人故事,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和主题展览,提升景区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此外,要深化景区的文化价值开发,深入挖掘石刻文化的内涵,结合地方特色,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如举办石刻文化论坛、书法艺术节等活动,吸引更多文化名人、专家学者前来交流和研讨。

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注意开发与保护并重,既要注重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保护,又要充分开发景区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推动七星岩摩崖石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的数字化保护设计

(一)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化保护模式

数字化技术最初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主要是采集二维图像和文字,录入档案信息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影测量、三维建模等方面的新兴成果逐渐被应用文物保护领域

比如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的上百个洞窟进行了三维扫描,除了采集高清图像外,还开发出“全景漫游”系统,观众可以足不出户浏览洞窟实景。七星岩摩崖石刻群在数字化保护方面,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来说,通过线下的实地勘测、航拍、高清摄影、三维扫描等技术手段,对七星岩摩崖石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采集。运用图像处理、三维建模等技术,建立石刻的三维数字模型。随后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互联网等技术,在线上展示石刻的三维模型、高清图片、文字介绍等信息,使游客可以在线上全面了解石刻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二)数字化“共享”策略

七星岩摩崖石刻的数字化保护设计的重点是做好数字资源的共享,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形成标准化的数字资源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对七星岩摩崖石刻进行建模详细记录各幅石刻的细节,将七星岩摩崖石刻的三维数字模型、高清图片等数据资源进行共享,供科研机构、高校、博物馆等单位进行使用和研究,为后续的修复和保护提供科研支撑。同时,结合七星岩摩崖石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开发系统的“石刻主题”研学课程,与学校、教育机构展开合作,拓宽七星岩摩崖石刻的影响力。

(三)文化旅游路线的数字化升级

1.虚拟游览路线

虚拟游览路线的设计主要是基于星湖旅游景区内七星岩和鼎湖山跨距较远且游览内容众多,对于一些外地游客来说可能无法充分观光游览。因此需要设计一条虚拟游览路线,使游客能够通过VR技术在线体验景区前后的景点和沿途的自然风光,游客对景区有全面的了解。

2.智能导览系统

智能导览系统主要用于游览高峰期时确保景区能够为游客提供错峰游览服务,系统能够根据游客所处位置,为游客推荐合适的参观路线和景点介绍,游客可以通过系统实时获得游览线路人员数量信息,避免拥堵,同时系统还能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参观建议。

3.开发“线上+线下”导视系统

线上导视系统是关联环境与人的信息系统,传达了空间中的寻路信息,景区中的线上导视系统主要是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导览服务。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入导视系统,查看石刻的分布位置、参观路线、人物信息、文物介绍等。

线下导视标识主要包括标志性位置标识、参观路线标识、安全警示标识,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通过线下导视标识轻松找到目标石刻,对可能存在的拥挤路段进行规避,安全、有序地进行参观。

五、七星岩摩崖石刻三维数据库建设

(一)数据采集

三维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关键在于数据采集,需要采集的数据主要有文物多角度、全方位的高清影像,文物的GPS坐标值等辅助信息。由于七星岩摩崖石刻大小不一且分布众多,因此更适合采用布设地面控制点数字相机照片采集无人机照片采集”的步骤进行

1.布设地面控制点

按照一定的网格密度和精度要求,在七星岩摩崖石刻区域内布设地面控制点作为后续影像数据处理和三维建模的基准。

2.数字相机照片采集

使用了高分辨率数字相机进行多角度、多尺度的照片采集在拍摄过程中,特别注意光线的充足性和角度的合适性,确保获取的影像数据质量达到最佳。

3.无人机照片采集

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七星岩摩崖石刻进行空中视角的照片采集。

(二)多视角三维建模

在获取了足够的影像数据后,就可以利用多视角影像三维建模技术,对七星岩摩崖石刻进行三维建模。三维建模软件可以选择VisualSFM、Bundler、Context Capture等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石刻的三维结构信息,并生成高精度的三维模型。

(三)数据导出与图形绘制

基于Agisoft Metashape等三维数字化建模软件,可以将生成的三维模型、正射影像、轴测投影、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进行导出,导出的数据可以转换为多种通用格式文件,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应用。同时,还可以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对三维模型进行图形绘制和可视化处理,以便更加直观地展示七星岩摩崖石刻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

(四)结合七星岩摩崖石刻与肇庆端砚共建数字化博物馆

1.数据整合与共享

基于前期采集的大量数据基础上,可以将七星岩摩崖石刻的三维数据库与肇庆端砚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整合后的综合性数字化资源库,为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奠定基础。

2.数字化博物馆建设

在对数字化资源库进行整合后,就可以着手建设集展示、教育、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七星岩摩崖石刻和肇庆端砚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挥文化资源的联动作用

3.互动体验设计

为增强游客体验,在数字化博物馆中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项目,如虚拟现实漫游、书法临摹,使观众能够在互动中感受到七星岩摩崖石刻和肇庆端砚的魅力。

结语

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七星岩摩崖石刻群的保护与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七星岩摩崖石刻的数字化保护既是对历史、对未来的负责,又是对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的坚决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通过改善配套设施,补足短板,提升品牌意识,能够进一步放大七星岩摩崖石刻群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能够更精准地记录和保存七星岩摩崖石刻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游览体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共享”模式,不仅能够拓宽摩崖石刻文化的传播渠道,也能够促进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建设三维数据库、共建数字博物馆等创新举措,能够为七星岩摩崖石刻群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思路,让七星岩摩崖石刻群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