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整理与利用策略探讨

作者:钟元博,房鹏飞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11-30人气:476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凝聚着先民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如何有效整理和利用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实现其保护性延续和创造性转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具有群众基础的民俗体育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体育器械、场地设施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蕴藏其中的宝贵理论知识和独特的生存理念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折射出民族的审美理念,映射出独特的生活方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

长期以来,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由于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科学的保护利用措施,存在着失传递减的严峻问题。一些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和文化符号,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日渐式微,一些民间体育智慧和运动方法也濒临失传的边缘,如何及时整理和保护这些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让其充满生机地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亟须解决的迫切课题。

总之,保护和合理利用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对于延续中华民族体育文化血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必要对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整理与利用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探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一、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是指在特定社区、地区或民族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具有体育性质的文化遗产,这些资源通常融合了体育运动和地方传统文化,以独特的形式、规则和仪式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它们可以是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如中国的武术、日本的相扑和英国的橄榄球,这些运动不仅是竞技和观赏的对象,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反映了民族精神和社会风貌。除了竞技运动之外,还包括各种节日、庆典中的体育活动,如中国的龙舟节、西班牙的斗牛节和意大利的威尼斯划船节,这些活动往往与特定的历史纪念日或农业活动相联系,不仅具有娱乐性,而且具有祈福、庆丰收的象征意义。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还包括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如各地的传统游戏和民间舞蹈,它们是社区成员互动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表现。此外还有与特定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体育活动,如山地地区的攀岩和滑雪、沿海地区的帆船和冲浪等,这些活动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和适应。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地方文化旅游发展以及增强民族身份认同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许多传统体育活动面临着消失的风险,因此,加强对这些独特体育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不仅可以保留珍贵的文化记忆,也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特点体现在它们深深根植于特定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之中,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体育活动,这些资源不仅包含了技能和表演的体育成分,更蕴含了丰富的民族哲学、美学、伦理和社会价值。它们往往与特定的社会仪式、宗教信仰、节庆活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但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还展现了人们对于和谐社会关系的追求和对于生命力的颂扬。民俗体育文化资源通常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如同一面面文化镜子,反映了各民族、各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同时,它们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传承方式和文化符号系统,这些传统体育活动和游戏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身体锻炼和精神娱乐的手段,也成了维系社区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纽带。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还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它们通过形象生动的体育实践活动,传递知识、传统技能、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些活动不仅涉及身体的运动和竞技,更包含了战略思维、团队协作和公平竞争等多方面的教育意义。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民俗体育文化资源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挑战,但同时也因其独特的吸引力和文化价值,成为文化旅游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源,具有日益增长的经济潜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整理的原则与方法

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遵循科学、尊重原真性的原则,并采取多元、综合性的方法来确保这些文化遗产得到恰当的记录、保存和传播。

首先,整理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原则要以科学性和原真性为核心。科学性原则要求我们对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进行整理时,必须建立起严谨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的整理流程,确保所收集、记录和整理的信息准确无误,真实反映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本来面貌。这意味着,从实地考察到资料收集,从信息录入到资料整理,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避免个人主观臆断和现代文化的误植,力求达到客观真实、精确可靠。原真性原则则强调在整理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保留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原始特征和内在精神,这包括它们的表现形式、内在规则、参与者的行为模式、相关的社会习俗以及背后的文化寓意等。这就要求整理者深入到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原生态环境中去,与当地社区紧密合作,尊重当地人的意愿和观点,通过观察、访谈、参与等手段,全面、细致地捕捉和理解这些资源的多维度特征。

其次,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整理的方法应该是多元和综合的。这意味着在整理工作中要综合运用历史研究、田野调查、文献分析、多媒体技术以及数字化保存等多种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追溯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源流和演变,通过对历史文献、口述传说和古代图籍的研究,构建起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历史脉络。田野调查方法是整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它要求整理者深入到体育民俗活动的现场,通过观察、拍摄、记录和参与,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这些生动的现场信息是理解和解释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不可替代的资料。文献分析方法则涉及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批判性分析,能够为整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文化背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记录更为生动立体,通过音频、视频、照片等形式,可以更全面地捕捉活动的实际表现和氛围。而数字化保存方法则能够确保这些资源得到长期而稳定的保留,通过建立数据库和在线平台,让这些资源得以广泛传播和利用,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三、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其利用现状呈现出复杂的双重性。一方面,体育民俗的商业化利用日益增强,民俗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地方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通过举办各种民俗体育赛事和节庆活动,如传统的龙舟赛、腰鼓舞、武术表演,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这不仅活跃了当地的经济,也为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例如,中国的春节庙会、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香巴拉节等活动中融入了丰富的体育民俗元素,使得传统体育项目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同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体育民俗活动也逐渐走进了网络世界,通过直播、短视频平台等形式,让更多年轻人能够以新颖的方式接触和了解传统体育文化,极大地提高了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播度和影响力。

然而,这样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问题。首先是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原生性丧失问题,即在商业化推广的过程中,一些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体育民俗活动为了迎合市场和观众的口味,不断地进行改编和创新,免不了会削弱或改变这些活动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例如,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被改编为现代竞技性表演,虽然增加了观赏性,但可能会导致原有的文化意义和民间精神被淡化或曲解。其次,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之间存在着矛盾,尤其表现在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过度开发民俗体育资源,导致资源的失真和过度消费。这不仅破坏了民俗体育的传统规则和仪式意义,还可能引起资源的枯竭,使得后代子孙无法再见证这些体育民俗的原貌。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年轻一代参与度不足、传统技艺传承断层以及文化同质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活力与创新,使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难以达到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果。

四、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整理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精神特质,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宝贵财富。然而,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许多优秀传统民俗体育文化遭到冷遇甚至濒临消失的危险境地,如何系统整理和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不仅关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更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一)加强顶层设计

在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整理与利用中,加强顶层设计是关键环节,它涉及规划的统筹与长远发展战略的制定。政府部门应当起草和实施一套全面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这需要多部门协作,集中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规划中应体现对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全面认知,明确资源的分类、价值评估、保护等级和利用方向。政策的支持体系应当包含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多方面措施,以激励和支持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为了有效地落实规划和政策,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包括定期的进度评估和效果反馈,确保规划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并及时调整策略应对新出现的问题。

顶层设计还需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合作与交流平台,推动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这涉及政府、学术机构、文化企业、民间组织等多个主体的合作。政府可以搭建平台,鼓励和引导各方主体对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整理归档、创新开发和推广应用,同时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引入外部资源和先进经验,促进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国际化推广。

(二)建立专业队伍

为了建立一支专业队伍,需要加强体育民俗领域的教育与培训体系,相关院校需要设置民俗体育文化相关的课程和专业,通过正规教育培养人才。院校应与文化、体育等部门合作,开展各种短期培训班和工作坊,提升在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并设立专项奖学金和研究基金,鼓励学术研究和创新,吸引更多的青年才俊投身于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中,由此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向民俗体育文化领域输送新鲜血液,为专业队伍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要充分利用和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专业队伍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传承人是民俗体育文化的活化石,他们对传统知识和技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制定政策,对传承人进行专项扶持,比如提供经费支持、创作空间、展示平台等,确保他们能够专心致力于文化传承活动,并鼓励传承人与学校、研究机构、文化企业等合作,开展师徒制传承和工作坊式教学,让更多的学习者能够亲身体验和学习民俗体育文化,从而培育出掌握传统技能的专业人才。

(三)创新利用模式

在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整理与利用中,创新利用模式是提升资源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创新利用模式需要整合现代科技,比如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人工智能(AI),来打造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将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数字化,创造出虚拟的体验场景,让用户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深入了解和体验这些文化。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开发VR游戏,让玩家在虚拟环境中体验传统体育项目,或者通过AR技术让用户在现实世界中看到增强的文化内容。AI技术可以用于个性化推荐,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历史行为,向其推荐相关的体育民俗内容,提升用户粘性和文化传播的效率。这种互动体验式的利用模式,能够极大地增强民俗体育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创新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利用模式还应该融入日常的生活消费场景中,构建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利用模式。通过与旅游、教育、娱乐、体育产业等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将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开发以民俗体育文化为背景的旅游项目,打造特色文化体验村或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和消费。在教育领域,将民俗体育文化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和社会教育,开设相关课程或工作坊,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创新能力。在娱乐和体育产业,可以举办民俗体育比赛和表演,结合现代流行元素,吸引年轻人参与。这种生活化的利用模式能够将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更好地嵌入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实现文化价值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五、结语

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先民的智慧结晶,承载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追求。随着时代的变迁,部分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已日渐式微,一些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和文化符号也面临着失传的严峻现实。如何有效整理和合理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实现其保护性延续和创造性转化,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研究深入分析了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类型和特点,指出了当前整理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这些建议措施旨在实现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整理利用的制度化、专业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将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文化动能,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汇聚磅礴力量。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