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民族地区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一)规划先行,分步推进,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下而上制定城镇建设规划。在注重城镇数量增长的同时,必须同期提高城镇化水平,扎扎实实完善城市软硬设施建设,才能增强城镇化的聚集力,增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后劲。因此要以县(市)所在地及9个外联通道节点城镇为重点,城镇发展规划,与新城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高质量编制和实施好城镇建设规划,尤其要注意把工业聚集园区一并纳入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区域共享,并做好与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规划的协调工作,以完善路网为重点带动城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准确定位城镇功能,科学构建城镇化体系。
要围绕贵州省黔中经济区、黔南州“951”经济发展模式和黔南州“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国家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网络建设项目,加快构建以黔南州州府都匀市为中心,沿贵新通道形成的都匀—独山、马(场坪)武(隆)高速路都匀—马场坪—福泉—瓮安、贵惠路都匀—贵定—龙里—惠水城镇带。把三都、荔波、平塘、罗甸、长顺建成黔南州南部民族、生态、旅游特色城市。独山县要借助区位、交通和气候等方面的优势,南北扩张、组团推进,力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商贸物流三产活跃的城市。惠水、龙里、贵定、瓮安、福泉、长顺着力融入黔中经济区,建成各具特色的卫星城市;惠水要围绕涟江和涟江大坝,建成贵阳近郊的山水园林城市;龙里要以贵—龙城市经济带为连接,建成贵阳市工业、物流等功能拓展区,形成一体化城市;贵定要围绕几条大通道和“金海雪山”,建成贵阳近郊休闲度假城市;长顺要在加大老城区改造的同时,大力实施城南新区开发,建成具有高原特色的喀斯特生态卫星城市;瓮安、福泉要围绕磷化工产业经济扩容提质,拓展新区,改造老城,把瓮安、福泉建成历史文化名城和磷煤工业城。
(三)强化产业支撑,抓产业发展、抓工业聚集,扩大城镇规模。
一是要大力发展以“185”工程为主抓手的现代生态农业,用抓工业的手段谋划农业,重点在调结构、强规模、出品牌上做文章,走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二要以工业聚集区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三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围绕泛珠到东盟国际旅游大通道,重点培育南部生态旅游经济板块,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加快现代物流、农业服务、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科技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和商贸流通、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方面向民生的第三产业。
(四)突出城镇民族特色,增强城镇竞争力。
城镇化建设要结合自己的区位、自然地理、经济实力、资源状况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发展方向重点放在研究建设生态旅游服务型、资源依托型、历史文化型、商贸集散型、交通枢纽型的城镇上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研究黔南州城镇特色还有两个方面:一是黔南城镇包括大量小城镇,大都依山傍水而建,具有先天性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特点,要把贯城而过的江河作为城镇的艺术长廊来打造。二是要寻找研究当地的文化传统、民族风情和生活方式,保护城镇的历史遗存,包括城镇格局、城镇形态、标志、历史街区风貌等,以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增强城镇化发展活力,提升城镇化竞争力。
(五)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贵州省黔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差异很大,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推进城镇化,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化体系。要加强发展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在着重发展小城镇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发挥中小城市对小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要努力完善中心城市的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联合协作、幅射吸引、扬长避短、互通有无,促进城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扩大城市的聚集规模,提高城市经济效益。要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的规划,抓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走出一条符合黔南州州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六)多渠道解决城镇化建设、管理资金。
资金是城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随着同家和地方财政状况的好转和政府财政性收入的增加,逐渐增加城镇化建设资金和管理资金的拨款投入,这是解决资金的主渠道。对供水、供气、公交、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推广实施市政性设施的有偿服务,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抓住机遇,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通过多渠道争取投资,加强招商引资的领导及管理工作,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把小城镇建设转为农牧区商品生产、交换和劳动力就业的基地,发挥其活跃城乡经济、促进商品流通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作用。积极发挥金融信贷作用,鼓励非国有经济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允许跨行业、跨地区参与市政公用企业经营。
(七)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城镇化建设的综合统一管理。
城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搞好城镇化综合管理,消除目前城镇化建设中的多头分散、部门林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各自为政、政出多门,各取所需、效率低下的状况,必须加强城镇化建设的综合管理,为此,应该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要制定一套综合的城镇化建设管理法规,让各城市和各城镇中的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共同遵守。二是要搞好城镇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镇化建设综合管理部门。在城市和城镇内部要建立直属政府领导的“城镇化建设管理委员会”,在城镇化建设管理方面对城市各部门、各行业、各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协调、裁决。三是要建立一支城镇化建设综合管理监察和执法队伍。使之成为代表政府监督城镇化建设法规执行、强化城镇化建设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工具。实行城镇化建设的综合、集中统一管理,除了要提高管理人员、市民的认识水平,改革管理的体制,建立健全管理的机构外,还必须解决好管理的手段,实现城镇化建设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以提高城镇化建设的管理效率和水平。(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成果)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