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崇仁学派论“意”的二重性
作者:张锦枝来源:原创日期:2014-02-10人气:1255
宋儒“意”说之善恶二重性在明代学者的思想中得到延续。早在明初,崇仁学派的代表人物胡居仁就强调意的独特作用。他认为:“意者,心有专主之谓,《大学解》以为心之所发,恐未然。盖心之发,情也。惟朱子《训蒙诗》言‘意乃情专所主时’为近。”[3]38情乃心之所发,意乃情专所主,因此意居于心之中专主情之发动。他由朱子“意乃情专所主”推进一步,认为意为心之专主而非心之所发,心之所发为情,此论是明儒以意为心之所存和主宰的滥觞。胡居仁所谓“意者,心有专主”是贯穿未发、已发的,他不仅指已发之情的定向,也是未发之心的定向。
或曰:“主一无适用意否?”曰:“既曰主一即用意也。”曰:“圣人用意否?”曰:“圣人自然用意,非勉也。”或曰:“何以谓之有主?”曰:“在内不放即有主也。有主则惺惺。”[6]卷七,18
胡居仁是正统的程朱派学者,这段对话揭示了胡居仁“意”说的深刻寓意,程颐说“敬只是主一”[1]149,尹和靖论敬为专主于内,谢上蔡认为敬是常惺惺法,而胡居仁说“既曰主一即用意”“在内不放即有主也。有主则惺惺”。这无疑将朱子学的法门“敬”的工夫也归结为“用意”,是对程颐“主则有意在”的意说的发展。胡居仁所谓意,不仅如朱子之“意”可以动中主宰和定向,也可以静中、未发之中主宰和定向。他认为心主一无适,包括静时无思虑和动时思其所当思两种。静时无思虑也有意的作用。
另一方面,胡居仁的意说也表现出二重性的特征。他在论著中也常将“私”“意”联结,认为“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6]卷二,19,是进学之要,意又是有善有恶的。此外,就心之专主的意而言,其论“意”仍在朱子学的矩镬之中,“意”在他的学说中还没有上升到绝对善的本体地位,所以刘宗周评论胡居仁虽论“意”比朱子更近理,但仍要受到两方面的批评:如果说意是心有专主,则意与心仍是二分的,意是心有专主后才有,而非本来固有;此外,有所专主,即有所把捉,仍是逐物。他所谓逐物不同于胡居仁说心不为物所引,而是以意为一物而具于心。
崇仁学派另一位代表人物夏尚朴夏尚朴,字敦夫,东岩其号也,永丰人,是崇仁学派吴与弼的再传弟子,曾受业娄谅。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和王守仁是同时代人。在意为心之专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专主的内容为“为善去恶”:“有善无恶是性,好善恶恶是情,主张为善去恶之心是意,诚意是为善去恶之心十分恳恻处。”[7]卷一,7既然“主张为善去恶之心是意”,那么意是纯善无恶的动机,不仅如此,“好善恶恶是情”说明夏尚朴认为情也天然具有善的倾向,夏尚朴对“意”和“情”均有所发明。但总体上,夏尚朴以程朱诚敬之学为圭皋,他认为“心无形体,是人身一点灵处,其中所具之理为性”,还是“心具理”的思路。因而,即便他承认意是“主张为善去恶之心”,而心不是本体,意之定位也随之具有变动不居的偶然性。
或曰:“主一无适用意否?”曰:“既曰主一即用意也。”曰:“圣人用意否?”曰:“圣人自然用意,非勉也。”或曰:“何以谓之有主?”曰:“在内不放即有主也。有主则惺惺。”[6]卷七,18
胡居仁是正统的程朱派学者,这段对话揭示了胡居仁“意”说的深刻寓意,程颐说“敬只是主一”[1]149,尹和靖论敬为专主于内,谢上蔡认为敬是常惺惺法,而胡居仁说“既曰主一即用意”“在内不放即有主也。有主则惺惺”。这无疑将朱子学的法门“敬”的工夫也归结为“用意”,是对程颐“主则有意在”的意说的发展。胡居仁所谓意,不仅如朱子之“意”可以动中主宰和定向,也可以静中、未发之中主宰和定向。他认为心主一无适,包括静时无思虑和动时思其所当思两种。静时无思虑也有意的作用。
另一方面,胡居仁的意说也表现出二重性的特征。他在论著中也常将“私”“意”联结,认为“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6]卷二,19,是进学之要,意又是有善有恶的。此外,就心之专主的意而言,其论“意”仍在朱子学的矩镬之中,“意”在他的学说中还没有上升到绝对善的本体地位,所以刘宗周评论胡居仁虽论“意”比朱子更近理,但仍要受到两方面的批评:如果说意是心有专主,则意与心仍是二分的,意是心有专主后才有,而非本来固有;此外,有所专主,即有所把捉,仍是逐物。他所谓逐物不同于胡居仁说心不为物所引,而是以意为一物而具于心。
崇仁学派另一位代表人物夏尚朴夏尚朴,字敦夫,东岩其号也,永丰人,是崇仁学派吴与弼的再传弟子,曾受业娄谅。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和王守仁是同时代人。在意为心之专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专主的内容为“为善去恶”:“有善无恶是性,好善恶恶是情,主张为善去恶之心是意,诚意是为善去恶之心十分恳恻处。”[7]卷一,7既然“主张为善去恶之心是意”,那么意是纯善无恶的动机,不仅如此,“好善恶恶是情”说明夏尚朴认为情也天然具有善的倾向,夏尚朴对“意”和“情”均有所发明。但总体上,夏尚朴以程朱诚敬之学为圭皋,他认为“心无形体,是人身一点灵处,其中所具之理为性”,还是“心具理”的思路。因而,即便他承认意是“主张为善去恶之心”,而心不是本体,意之定位也随之具有变动不居的偶然性。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