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论中国书法的表现性

作者:邓欢华来源:原创日期:2014-03-05人气:1289
 中国书法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线条(点画——“点”也是短 线条)和结构(间架 布白)的表现上。这些看来纯属“形式”的东西,其实也凝结着历代书法家对生活与自然的表现性的“反映”与创造。人们观察并发现了社会和大自然中人和事物的结构、比例、质感、风采、神韵,将其“表现”在书法艺术上。形成了一整套约定俗成的“形式”,同时也总结出创造这些形式的“法度”,这些形式与法度之于书法家,犹如语言之于诗人、五线谱之于音乐家一样不可或缺。
一、表现性的线条——点画
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中国画的线条相对西方绘画,已带有很大程度的表现性,西方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再现对象的任务,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服从具象的要求。而中国书法的线条则大大的前进了一步,它完全脱离了再现客观事物的服从地位,而赋予本身以深刻的哲理内涵和象征寓意。因为,中国人除了注意线条的形式外表之外,还注意到书法点画线条的内涵。
(一)点画的情感性
唐代孙过庭《书谱》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由此可见,点画不仅有形质,还有性情,性情就是禀赋、气质和情感。
书法点画线条也是富有感情色彩的,典型的例子要算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和唐代颜真卿的行草《祭侄文稿》了。前者的线条柔润舒展,秀逸多姿,体现了放浪形骸的人陶醉在“怡然自足”的大自然境界之中;后者只是书稿,无意求工,国难家破之时,奋笔疾书悼念家之爱侄国之烈士,作者的忠烈之气,哀悼之情怎不跃然纸上呢?古今大艺术家都是至情至性的人,作为“心画”的书法,其情感与情绪的流露是自然而真切的。
可见,在优秀的书法家那里,它纯乎成了直抒胸中意气的宣泄痕迹,成了艺术的直接目的,并从而获得了独立的美学价值。它不直接向人们描述什么,告诉什么,只以其质感、节奏、韵律,表现着客观事物的精神、气质、风采和艺术家的性格、学养、禀赋,从而给人以种种审美感受。
(二)点画的表现性
 中国毛笔线条的表现力丰富,若中国画山石之坚,柳条之韧,松柏之苍老,兰叶之柔润,用毛笔均可充分表现。其点画线条传统的主要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契刻的犀利、金石的斑驳、毛笔的柔润。
契刻的犀利:赵宦光《三十五举》说:“十七举曰隶书,人谓宜匾,殊不知妙在不匾,挑拔平硬如折刀头,方是汉隶体。”从中可知其用笔起止干净利落,如同刀削斧凿,以毛笔来追求、表现这种犀利与劲利的刀法。
金石的斑驳:碑石或青铜器铭文因时代久远而字口风化,线条斑驳的感觉,它丰富了书法线条的质感,使其线条更显浑朴、古雅、自然。而清代碑学书家又是篆刻家,其“书从印入,印从书出,”追求书法的“金石气”,始致力于用毛笔来表现金石斑驳的效果。
毛笔的柔润:而柔软的毛笔在细腻的且易产生水墨丰富变化的宣纸上作的点画线条,特别柔软、湿润、细腻而富有变化。可以说毛笔的书法线条是世界上最妙的线条。
(三)点画的形式美
书法线条的形式美因素是变化无穷的。
一般来说,湿度较大的润笔能给人以浑厚的感觉,如苏字点画浓艳至极,笔毫浓墨饱满,行笔执重,墨着纸达到饱和程度,微微外溢,故其线条淳厚至极,极尽风韵。而湿度较小的枯笔令人感到苍劲,如林散之草书,其用长锋羊毫,喜用淡墨,渴笔,其线条“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尤为灵动飘逸。
圆笔令人感到温柔,如《曹全碑》,其圆笔圆转之笔,飘逸若兰花。而方笔使人感到俊俏,如王羲之《兰亭序》,其铁画银钩,其线条柔润坚挺而又变化无穷。直笔让人感到劲挺,而曲线让人感到委婉,向上弯曲的笔让人感到倔强,而向下弯曲的线奔放,而短画含蓄,中锋敛毫的线条骨力强劲,中锋铺毫的线条血肉丰满。
书法家只要能掌握并占有这些线条形式美元素,才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点画来。这些点画具有不同曲度,不同走向,不同质感,不同韵律,它们或断、或连、或相交,常常每一条线都有上述线条形式美的几种元素,给人造成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种种审美感觉。既然音乐家占有那简单七个音符就能创造出大江东去的奔放与芦笙短笛的清幽,书法家掌握那么丰富的形式美元素,何愁笔下线条不出新意。
二、表现性的结构——间架、布白
中国书法的艺术表现性,还来自线与线之间不同组合构成的组线(汉字结构)与组线和组线之间的对比呼应(布白)。它们服从于表现性线条的创造,依据一定的结构规律,宣泄有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趣,以形式美给人造成审美感。
(一)间架
中国汉字符号因依“六书”而造,曾带有某种程度的具象性,后因字体变更,含义丰富而失去了具象性,但却留下客观事物的结构规律而成为文字图案。因此,把汉字结构作为书法线条结构是最为理想。这是一切其他民族的文字结构和绘画结构所不可比拟的。从书法的表现艺术性出发,我们很难想象让书法彻底脱离汉字结构。
一般来说,长的结构令人感到挺拔,而扁的结构让人觉得凝重;正的结构让人感到端庄,而欹的结构令人感到险绝;上大下小的结构使人觉得飞动,而上小下大的结构给人以稳健之感;中疏外密的结构显空灵,而中密外疏的结构显凝练,当然还有许多种结构,只要他们以表现性线条构成,而且线与线之间气韵贯通,顾盼有情,都能给人以各种各样的审美感觉。艺术家把握了这些形式美元素,灵活运用,使一幅之内一字之内,都能包括多种结构形式美,就不愁不能创造“独家面目”,恰当地表达自己对生活与自然的感受和自我审美追求。
(二)布白
关于书法整体的章法布白,清人书论的论述可称中肯而要言不繁:
邓石如:“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艺舟双楫·邓石如传》
刘熙载:“结字疏密须彼此互相乘除,故疏不嫌疏,密不嫌密也。”(《书概》)
“黑之量度为分,白之虚净为布。”(《书筏》)
章法布白之奥妙,就在于“计白当黑,”即书写点画线条时不应仅考虑线条的颜色,因为实际上黑线条出现在白纸上就产生了白的分割,黑多则白少,黑少则白多,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另外就是要追求布白的变化:疏密、斜正、曲直、方圆。最后是一定要能够突破前人的章法布白陈式,根据自己的领悟,努力探索新的章法形式。整幅章法包括结字与行气及全篇布白。
中国书法的布白即章法,当然也是表现性的。有的比较严谨,如楷书,一般是纵有行,横有列,然而楷书因字立形,不要写成字与字大小一样,否则就显得枯燥少味。要做到平正不难,难在生动;还有篆书一般均横竖成行,行距大于字距,其行气中线总是在一垂直线上;隶书在章法上有特殊之处,隶书因字取横势,故字距大于行距,其行气似乎改为横向了。有的显得萧疏错落,如行草之类,行书只要求竖成行,但其行气不是在每个字的中心呈垂直线,而是有波浪状的变化,上下贯气,左右顾盼呼应。草书的草法错落跌宕,疏密大小,大起大落,其章法线条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其布白若飞花散雪,惊涛骇浪,在这方面为书法家的创造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总之,关于中国书法的表现性,首先我们要从哲理的深度加以理解点画的厚重感、力量感、节奏感、生命感以及线条所包含的笔趣、刀味、斑驳的金石气。其次我们应该要理解字形结构,不同的字形结构可以留有书法家更大的空间来创造不同的书法形式。最后我们还要合理安排布置整幅作品章法的处理。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只要真正在一幅作品中做到了点画和间架的真正表现,才能算是一幅优秀的作品。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