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场战役,躯体与精神的较量
“九三年”指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一七九三年这个充满急风暴雨的年代,也是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展开生死搏斗的年代。《九三年》中不乏对革命与反革命、共和与保王两党之间血与火的惨烈严酷内战的描写,再现了新旧两种制度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殊死搏斗。经笔者归纳,全文应是有三场重要战役——在海上,在城堡以及胜利之后的精神斗争。三场战役,刻画了三位主人公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命运,也深刻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深度。在人道主义者雨果的笔下,这不仅仅是躯体与精神的较量,更是暴力与人道的矛盾血战。
在海上的战役,是朗德纳克的独角戏。他的机警、勇敢瓦解大炮之灾,他的声望和号召力使全船人员拼尽最后一口气以保其登陆,他的睿智、奖罚分明赢得了阿尔马洛的宽恕,更赢得了他在结局时舍身相救。作为全书的首章,虽只是一场较小的海上战争,描写肉搏的文字寥寥可数,但叛军首领的光芒已能慑人心神。精神的力量首次触发了躯体的潜力,引出了第一场叛军和革命军的激战,同时为后文跌宕起伏的情节作了铺垫。
全文的高潮,是“巨人与巨人的争斗”,地点设在城堡内外,两军对峙。一时间枪林弹雨,短兵相接,血染城堡。在这场兵力悬殊的战役里,侯爵、教士和子爵三人之间存在着一组独特的共性——他们为战争而殉难的精神、对历史的责任与正义感的虔诚是同等的,他们纯粹得如同从史诗中走到当代里来的古代英雄,瞩目得让人无法用所谓的标准评出高低。在作者的叙述之下,他们与历史本身含混、破碎的非诗性原貌似乎相互矛盾,仿佛是被置身于一个异常诗化的、英雄角力的场景之中。在强烈的悲剧精神的诱惑之下,无论是作者,还是如笔者般的读者,都难以避免地深深沉浸于这一诗式英雄的世界——力的抗争,坚定的信仰,毫无犹豫的牺牲,精神信仰和血肉之躯的搏弈。
本来以激动人心的大战后一方胜利作为结局是普遍小说或者电影的桥段,但作者却仍然偏偏要设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局。那段诗式的结尾素来引起多方争论,争论焦点也无非落在作者的用意之上。在笔者看来,雨果安排这样一个“胜利之后斗争”的精神战役,一方面应为了追求浪漫主义的效果,使故事发展曲折动人,在读者思想上引起波澜;另一方面却也为了阐述长期以来他个人对革命、暴力及人道的思考和探索。革命需要暴力,但革命不仅是在肉体上消灭敌人,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和道义上战胜敌人。在两场激烈的谈话后,三人的思想斗争已盛况空前,毫不逊色于血溅沙场的肉搏。而最后,暴力在人道面前土崩瓦解。人道主义的复归,使残忍的侯爵听到米歇尔的悲号后返回城堡,子爵置革命利益于不顾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精神道义上的胜利,教士因失去至爱而开枪自尽。在小说最后的行刑一幕,作者将断头台设置在晨光微露的旷野,并以两个灵魂的飞升与混合来比拟郭文与西穆尔丹之死,似乎是一种对高贵灵魂富有激情的颂歌,以及对未来历史的无穷期许。在肃穆而壮美的笔调下,躯体的死亡迎来了精神的压倒性胜利。
三场战役,是作者在由浅至深,从絮语到大喊呼唤“道义“的过程。雨果并非反对战争,而是他希望在更符合“正义”与“高贵”的前提下进行武斗——不欺凌平民、不向好人拔刀。如果说前者大家还能够理解,但后者实在存在一种明显的矛盾性。敌方的军人里有做了善事的好人,是不是不应该杀掉?按照雨果的逻辑,毫无疑问,是的。因为在他心里革命应是为了铲除不良分子,从而让国家安定繁荣。只是人性的多面决定了事实上没有完全万恶不赦的敌人,正如郎德纳克摧毁了一条村子却最后会折返城堡救回孩子,没有人能够用“坏人”一词来对他的性格下定义。这也注定了根本不可能有“神圣的”最后还取得胜利的军队。作者没有塑造在作品中塑造善恶的完全对立体,在笔者看来一方面是要观照现实,另一方面,理想地构建诗式结局,“善”最终回归,是来源于作者对精神胜利的崇拜。当肉体向精神跪拜,战争的成败在信仰面前被弃置,还有什么能战胜这种强大力量呢?一切战争,最终都是精神的完胜!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