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医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及路径探索

作者:中州期刊来源:日期:2014-05-10人气:1608

Abstract:The socialist nucleus value system is the essence of socialist ideology and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soul.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nucleus value system is good at making socialist ideology more attractive and cohesive.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basic proj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ucleus value system, an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s, the moral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must be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nucleus value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ir identity of the socialist nucleus value system and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medical ethics. Therefore, , it has a very profound value 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of moral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alist nucleus value system

Keywords: socialist nucleus value system, medical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院校肩负着为医疗卫生战线输送具有高尚医德素质的合格人才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加强医学生德育教育,是医学院校培养合格、可靠接班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进行医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使医学生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正确认识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为未来的医疗卫生战线输送具有高尚医德素质的合格人才是医学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医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医患关系却持续恶化,究其原因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是有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导致人们对临床医疗服务的质量满意度偏低,使得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频发。因此,培养医生良好的医德,对于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意义重大。现今我国医务工作人员的主要来源是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生,构建他们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其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是医德建设的根本所在。在医学生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道德行为养成过程中德育教育又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德育教育决定道德行为,若使医学生在未来的医疗活动中能自觉遵守医德义务,在校教育阶段就必须使其形成稳定的、良好的医德心理素质。

医学生德育教育作为当今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其最终目标是使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医德又是整个道德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医疗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医德是在长期医疗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调节着医疗实践和医学科学活动中人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医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它主要依靠社会的舆论、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实现。医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医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施以系统的医德影响, 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医德新风,全心全意地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医学生德育教育效果直接影响到将来医务人员的素质,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是关系党和政府威信的大事。

二、医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

1.医学生德育教育是医学院校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必要手段。

科学的医学伦理思想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因为人是有着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的有机体,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对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好转、恶化,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医疗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医术水平和道德水平两个因素,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仅有精湛的医术而无高尚的医德,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生。医生不注重医德,就会败坏我们的党风和社会主义的医风,就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医德的好坏还关系着医学教学,医学科学的发展,制约着医学科学人才的成长,是医学教育中必修的一课。今天,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对医科学生进行医学道德教育。

2.医学生德育教育直接影响社会关系的发展。

医学道德以医学生德育教育为基础,它关系到病人的生命,牵涉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是生死饮关的大问题。如果在学校时不给学生讲清这个重要性,今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就会粗心大意,造成重大医疗故事,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3.医学生德育教育关系到病人的健康。

如投错药、打错针、损害健康的脏器、造成机体及精神的创伤等,都和医生的德育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4.医学生德育教育直接关系到病人对医生的信赖。

病人往往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病人不愿告诉别人甚至是不愿告诉自己父母、亲戚的隐患,都会毫不保留地告诉医生,病人最不想让别人触动的身体部位,却可以让医生检查。这就相应地要求医生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为病人保密,替病人着想。

总之, 医学生德育教育对提高医疗质量,发展医学料学,改善医院管理,保护人民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丽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三、当前医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医德教育改革是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而深人的。近几年,医德教育的理论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医学生也越来越重视医德修养,临床一线也涌现出一批医学生的医德标杆事迹。但目前,医德教育的现状与时代的需求依然存在着一定差距,特别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来衡量,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1.医学生德育教育只重形式,轻视内容

在目前的医学生德育教育中,教育者往往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却背离了开展活动的本质意义。例如在医学生入学典礼上举行医学生宣誓仪式,这本是医德教育中非常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但在医学生入学伊始,对个人前途及职业处于完全懵懂状态下,这个仪式期望达到的理想效果与实际效果相距甚远。事实上,如何让他们认同、理解、内化这种誓言,将誓言上升为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这才是医学生德育教育的目标。

2.医学生德育教育存在欠缺

目前,医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法是课堂教学,医学院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德育教育的形式单一,以理论传授为主,很少有医学院校开设德育实践课。而且开设的《医学伦理学》、 《医学导论》、《医学史》等人文社科类课程也为选修课,为考查类科目,导致学生不重视,课程设置也变得意义不大。同时,医学生临床实习时,带教老师往往也忽视或淡化了医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医疗纠纷增多、医患矛盾激化,医患之间出现许多不良现象,让医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实践中常常困惑,甚至迷失自己的方向。

3.市场经济影响医学生德育教育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为自身生存和发展参与市场竞争,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的医德行为。如收红包、开大处方、用贵药和做不必要的检查等现象,这些现象给医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下学生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切向钱看,学生的医学道德意识淡漠了,救死扶伤的职业思想也动摇了。目前,部分任课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自身医德修养也不够。他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在临床中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甚至蔑视患者生命价值,这些行为也严重地影响到医学生健康医德观的建立和培养。

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进行医学生德育教育的路径探讨

1完善医学生医德教育内容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医学生德育教育,其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教育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从医价值观、从医道德观、从医发展观,使德育教育更好得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完善德育教育内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加强医学生从医价值观的塑造。

医生的从医价值观由两方面组成:生命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所谓生命价值观,是人们对生命及生命价值的基本观点和态度。让医学生自己去思索自己内心原有的价值体系、激发医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产生尊重感与敬畏感。这是现代医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医学生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本质体现。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职业从事、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个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也往往在职业价值观中得以体现。医学生是未来医疗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应该通过以上核心问题的大讨论来引导和塑造医学生的从医价值观,努力培养医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敬畏生命和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从业精神。

(2)加强医学生从医道德观的塑造。

从医道德观不等同于医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现代医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如果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种普世意义的道德标准,那么医护人员的道德观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从医道德观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认真辨析医者与患者、技术与情感、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 我们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更要成为具有“仁心仁术”的医生;要求医学生不仅要能守住道德的底线,更要修炼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医学生不仅能背诵医德规范条文,更需要在实践中践行医德并内化为其自身德性。

(3)加强医学生从医发展观的塑造。

从狭义上讲,从医发展观是指医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或职业理想的实现,但从广义上讲,它更是医学生学识的发展、技能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方向是向上的,发展的目标是向善的。从医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创新的工作理念、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医生必须要以发展的思维去对待医术、对待病人、对待自己、对待社会,医生应该有更高的职业追求,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是为全人类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在医学院校的认知,改革医学生德育教育教学手段。

医学院校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特别是在理论课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增设形势政策教育课,通过开办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报告,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人心。尤其应在课程体系中实现医学与社会科学潜移默化的融合。德育教育是引导医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 医学院校要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做医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是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医学生正确处理学习成才、交友择业、人际交往和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医学生德育教育教学手段是将德育教育内容转化为受教育者自己的知识或思想的路径,是理论知识的输送管道。高校医德教育手段应该向多样化、渗透式方向改革和开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医学生德育教育,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都应进行调整和改变。因此,一方面,授课教师要具有渗透式教学的观念;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实现渗透式和多样化教学,还要求授课教师注重个人修为,注重自身言行举止,注重学生喜闻乐见相关载体的学习和利用。如在专业医学理论知识传授中加入社会主义德育教育的内容;在交流中谈及医德观,要将医德思想植入所有的教学和师生互动活动中。

3.实施价值导向型校园文化与制度建设,加强医学生德育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除了设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直接转化成人们的知识与习惯外,还有必要在制度安排及环境建设上有助于这个转化圈。高校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通过经常举办专家讲座、特色社团文化活动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提高医德修养;要加强学校管理和制度建设,创造一种清新向上、自由舒畅、井然有序的校园氛围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和创新思维。

学校应清楚地认识到德育教育主体的影响。德育教育主体包括人文社科类教师、医学专业教师、临床实习带教医生,还有以日常行为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辅导员及班主任等。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高度、正确价值观和优秀职业精神的确立。因此,承担德育教育的各类主体,特别是专业教师和带教医师,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加强自身道德修为,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建立,提升自我的政治理论素养。同时,强化专业教育过程的德育渗透,努力用自己高尚的情操、道德的行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去影响和感化医学生,努力让自己成为医学生德育学习的楷模和榜样。这也是医德教育最直接、 最好的教学方式。

4.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医学生德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完善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医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和在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品格,需要在具体的工作场景中反复磨炼才会最终完成由知识、习惯向行为方式的转化。另外, 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奉献行为也能够给自己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社会实践对于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社会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医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走近社会、走向基层、接触群众,才能真切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神圣天职,同时也能在帮助患者的过程中体验医生的精神价值,历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谦虚谨慎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大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价值、锻炼意志、升华认识。所以,高校要逐步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将之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计划之中。

参考文献

[1] 李志星.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2] 李恩昌,徐玉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三[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3).

[3] 肖纯凌.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J].辽宁教育研究,2008,(2).

[4] 朱炎,陈于后,王建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8(2).

[5] 王一方.医学人文15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甄红菊.医学人文品格教育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讨[J].卫生软科学,2008(3).

[7] 黄汉藤.医德医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1996,(16).

[8] 李向珍,闫文明.浅谈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11,(6).

[9] 陈淑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