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中的美学情感思维
那么如何才能在声乐表演中达到情中有声、声中有情、声情并茂的程度呢,首先,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是表演的基础。拿到一首声乐作品,第一件事情就是熟悉作品的歌词,以便于了解创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等信息。一首歌曲无论长短,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强烈感情,这种感情通过每一个音符和文字表现出来,表演者需要认真地去挖掘和领会。如《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的歌词,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描绘了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对理想的追求与歌颂、对未来的自信和向往。同时结合这首作品创作时的时代背景,表演者还应该了解到农村在实行了“经济责任制”之后,由于生产力的解放,农民的生产热情高涨,他们对家乡的面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自豪和希望。因此,演唱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歌词的表面,一定要充分挖掘歌词的内涵,明晰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歌曲的内容和形象,将自己化成作家、诗人,变成作品的主人翁,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其次,把握作品表达的风格和韵味。每一首歌曲都像人有自己的个性一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或深情赞颂、或庄严雄伟、或明朗欢快、或哀婉伤感等,演唱者在深入挖掘歌词的内涵的同时,还要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特色,这样才能有助于歌曲的内容的表达和主题的发挥。如《克拉玛依之歌》,这部作品描写了年轻人对克拉玛依今昔巨变的感慨,上一段歌词诉说了“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没有”的克拉玛依无法让“赶着马群寻找草地”的年轻人喜欢,风格是低沉缓慢的,而下一段歌词“遍野是绿树高楼红旗,密密的油井和无边的工地”,年轻人看着这样生机勃勃的情景,“赶紧催着马,向克拉玛依跑去”这一段歌词一扫之前的沉闷,变得欢快而喜悦。同一首曲子在风格上的变化必须要演唱者自己去体会和感悟,必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音调的旋律音上增加一些其他的装饰音,这样演唱起来会更加的动人和自然。最后,培养良好的文化审美意识。演唱者文化修养的深浅、审美意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与情感的把握,而情感的形成主要建立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表演者只有不断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了解时代的思想文化特征,并通过深刻的思考和理解,使之成为自身文化修养的一部分,才能精确地把握作品内涵,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的内在美。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说出了声乐表演的实质。声乐表演可以说是客观思维、形象思维、情感思维的综合,三者互相帮助,缺一不可。只有以客观思维为前提,以形象思维为目的,以情感思维为主线,声乐表演才能顺利地完成二度创作,实现自身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硌 论声乐表演中的美学思维问题 《音乐研究》 2006年03期
【2】曾环 声乐表演的美学思维探析 《大众文艺》 2010年21期
【3】龙有成 范燕华 声乐表演中的形象思维构建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05期
【4】李凤坤 声乐美学视角下的歌唱艺术情感表现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2年09期
【5】张向党 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的思维方式 《黄河之声》 2010年04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