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西面条落选看陕西人的性格特点及文化推广意识
让陕西人引以为傲的美食频频难以跨出陕西、得不到认可的原因之一首先可归结到陕西人的性格。早在2007年,著名评论家肖云儒在接受华商记者采访时就坦言,作为一个在陕西生活了40多年的南方人,对老陕,对乡党常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他们有“十好”:好溯源、好为中、好称大、好不争、好自闭、好自足、好沉稳、好名分、好非异、好农本。有这样一种说法:陕西人醒得早,起得晚,什么都不在乎,因为我们有王朝子民的优越感。记得2008年底,网络写手张一一在写了 “丑陋地理志”之后,又把矛头对准了陕西人,当时的陕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傅功振就批驳道,这是一种偏见,是狭隘的表现,但同时他也指出,尽管张一一的话有失偏颇,但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丑陋”的问题。不要一有人说陕西人不好就群起而攻之。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清醒地对待自身的优缺点,好的自然要继承发扬,不好的一定要摒弃。对于此次陕西面条落选,陕西人肉夹馍、凉皮生意让外地人给做了的报道,有人纳闷,陕西的饮食文化不是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吗,可它各种好吃的饮食外地人为何鲜有人知,抱着“金疙瘩”咋就没人理会呢?在我看来,关键还是缺乏文化宣传意识,自己的东西自己一定要好好争取、好好推广,不能光指望别人来发现。在这方面,我们有太多的经验教训。近年来,陕西影视题材不止一次地被外省抢注,而最让陕人扼腕叹息的是2008年上映的电影《黄石的孩子》。该电影改编自詹姆斯·麦克曼纽斯的小说《洋鬼子:乔治·何克的生平和传奇》,故事就发生在在陕西凤县的双石铺。当年作者在听到这个故事时,因英语发音的缘故,将“双石”和“黄石”搞混了,误将“Shuang”译成了“Huang”,于是就有了“The Children of Huangshi”,本应是《双石的孩子》最终变成了《黄石的孩子》。也许是巧合,中国的确有个地方叫黄石,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制片方也将错就错,堂而皇之地在湖北黄石搞了个隆重的首映式,使得黄石远近闻名,旅游业一路飙升。一部电影,可以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一夜之间名声大振,更可以营销一个城市,这已经是不二的定律。著名的《卡萨布兰卡》如此,云南丽江如此,可作为故事发生地的陕西凤县却生生由于陕西人所谓“实在,从不跟人去抢、去争”的性格特点而错失大好的宣传机会。再回到面食宣传,如今各地都加大了对本土小吃的推广力度,沙县小吃遍及全国,兰州市政府还专门制作了‘兰州拉面标准化走全国’,武汉的热干面也被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陕西不管是在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中 “全军覆没”,还是潘石屹吃到山寨岐山面等,无不反映出在特色面食的包装和宣传上的滞后。陕西人早该意识到:当今社会,即使是好酒也要吆喝,“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