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中学生品德和社会性
1、研究对象、方法和步骤
1.1、研究对象、方法及步骤
1.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中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两个平行教学班中分别抽取30人,组成两个等组。每组研究对象构成均为男15人,女15人,随机选取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1.1.2、研究方法
采取实验法、测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1.1.3、研究步骤
实验过程历时四个月。实验期间,教师对实验组中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利用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从自我系统、情绪情感、文明行为、交往行为等四个方面对中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进行培养。具体步骤是:首先,在实验前从自我系统、情绪情感、文明行为、交往行为等四个方面,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60名中学生进行前测。其次,针对实验组的中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采取个别和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培养他们的品德和社会性。再次,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只进行常规体育教学活动的对照组进行综合测试和评价。最后,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的获得主要是教师评定。整个实验结束后,教师根据《中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评价量表》对中学生的自我系统、情绪情感、文明行为、交往行为等四个方面的进行评价。根据要求的逐步提高,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第一等级(计1分)、第二等级(计2分)、第三等级(计3分)。
2、结果和分析
2.1、中学生品德和社会性水平的比较
实验前,两组中学生在自我系统、情绪情感、文明行为、交往行为等四个方面处于同一水平。经过四个月的实验之后,使用《中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评价量表》对中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学生品德和社会性水平比较
X S
实验组 2﹒72 0﹒47
对照组 1﹒96 0﹒31
P<0.01
由表1表明,由于体育活动针对中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进行,实验组中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水平已非常显著的超过对照组的中学生(P ﹤0.01)
2.2、中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中四个方面的比较
对中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考查,包括对自我系统、情绪情感、文明行为、交往行为的考查。按照前述的记分方法,我们对四个方面中的各个小指标进行了评价。
2.2.1、自我系统水平的比较。
自我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信心、独立性、坚持性、好胜心等五个小指标,按照记分方法,得出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学生自我系统水平的比较
X S
实验组 2﹒68 0﹒56
对照组 1﹒88 0﹒42
P<0.01
由表2可看出,实验组得分为2.68,接近第三等级的标准,而对照组的得分仅为1.88,介于第二、第三等级之间,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 ﹤0.01)。实验组中学生能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并有信心去完成有较大难度的任务,力争好结果,喜欢独立做事情和思考问题,并能在较长时间内主动克服困难,完成活动目标。而对照组的中学生只在完成稍有难度的任务时有信心,而且只能坚持一段时间,在竞赛时才表现好胜心。所以,在自我系统水平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要好得多。这是在实验组有目的地培养中学生的结果。
2.2.2、情绪情感水平的比较
情绪情感包括对表达与控制情绪、爱周围人、爱集体的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评价结果为见表3。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学生情绪情感水平的比较
X S
实验组 2﹒80 0﹒39
对照组 2﹒03 0﹒26
P≤0.01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中的中学生得分比对照组要高,二者差异显著(P ≤0.01)。实验组中学生在表达与控制情绪情感方面能做出适宜的情绪反应,能关心自己周围的人和集体,为集体争取荣誉。而对照组的中学生只在教师引导下关心集体的事,能为集体做好事。实验组中学生基本了解“发泄情绪”和“表达情绪”,“压抑情绪”和“表达情绪”的不同,并基本上能学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大致适宜的反映。由此,体育活动对发展中学生情绪情感方面效果是明显的。
2.2.3、文明行为水平的比较
文明行为包括礼貌、诚实、合作、遵守规则。在实验中,实验组的中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接受着这四个方面的针对性的培养。实验结束后,评价结果如下(见表4—1和表4—2)
表4-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学生文明行为水平的比较
X S
实验组 2﹒85 0﹒46
对照组 2﹒15 0﹒41
P<0.01
表4-2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学生文明行为各小指标水平的比较
礼貌(X) 诚实(X) 合作(X) 遵守规则(X)
实验组 2.09 3.00 2.70 2.80
对照组 2.50 2.50 2.00 1.60
由表4—1和表4—2中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学生在文明行为水平方面差异显著(P ≤0.01)。在四个小指标中,合作、遵守规则两个指标的得分差距过大。实验组的中学生能成功地与其他中学生合作游戏及做事,并能自觉遵守和维护规则。对照组的中学生喜欢和其他中学生合作游戏及做事,经提醒能遵守规则。由此可见,体育活动对培养中学生合作、遵守规则等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2.2.4、交往行为水平的比较
交往行为中包括与教师交往、与朋友交往、与客人交往、解决冲突等。因为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传递者和中学生生活中的权威人物,在中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把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关爱每一个中学生的教育者作为实验前提。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交往行为方面的评定结果如下(见表5—1和表5—2)
表5-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学生交往行为水平的比较
X S
实验组 2﹒55 0﹒33
对照组 1﹒76 0﹒29
P<0.01
表5-2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学生交往行为各小指标水平的比较
与教师交往(X)与朋友交往(X)与客人交往(X)解决冲突(X)
实验组 2.70 3.00 2.20 2.30
对照组 2.00 2.50 1.44 1.20
由表5—1和表5—2可知,实验组在交往行为水平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的中学生,特别是与客人交往、解决冲突两个方面尤为明显。实验组中学生能主动与客人交往,能帮助解决其他中学生之间的冲突;对照组的中学生对客人的主动交往不回避、不害怕,能有较为积极的反应,能经教师帮助与发生冲突的中学生和解。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3.1.1、通过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品德和社会性的培养中,实验组中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水平非常显著地(P ﹤0.01)高于对照组的中学生。这说明在实验中开展的体育活动对大班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性是有效的。
3.1.2、结果表明,根据中学生身心特点、体育运动学和生理学的理论,在实验中采取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符合多数中学生的实际。
3.2、建议
根据实验,并结合中学生身心特点、体育领域的有关理论,提出以下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中学生品德和社会性的建议|。
3.2.1、抓住中学生13—15岁 “第一个反抗期” 期间的品德和社会性培养。中学生这个时期容易表现出不听话、执拗、顶撞,这是中学生个性的开始形成的重要特征。通过体育活动,为中学生多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使中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形成良好的交往行为。学会抓住中学生在活动及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第一反抗期”的性格,因势利导 ,教育中学生。在活动设计时,根据每次要培养中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将目标列入教学目的,并在活动中始终如一的贯彻到底。
3.2.2、坚持长期开展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更适合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但是,中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培养和教育。所以就必须对中学生开展长期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以良好的品德潜移默化着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坚持正面教育。如在游戏时教育中学生需要友爱互助、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坚持执行规则等。让中学生在游戏中积极活动,得到满足,感到快乐,中学生的意志性格也得到了反复锻炼和巩固。
3.2.3、从中学生的思想入手,利用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教师要善于利用中学生身边的同伴或中外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为榜样,让中学生自觉遵守行为的准则,向榜样靠拢,对中学生采取个别或集体教育想相结合的办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性。
3.2.4、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要首先根据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来安排运动量,不可一味的追求发展中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性,设计不符合中学生身体特点的大强度、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但在有利于增强中学生体质的基础上,适当适量的提高对中学生的要求是可取的,这样也有利对中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培养。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