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库尔勒市降水特征与地表水资源分析

作者:曹始珍赵战成来源:日期:2014-07-09人气:5906

摘要:分析库尔勒市1971—2010年降水量资料,利用ExceL图表分析得出库尔勒市降水分布特征和未来趋势。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极不均匀,降水分布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80年代,有8年降水量低于年均水平,下降趋势明显,到90年代略有反弹。利用1971—2010年月降水量(P)和月平均温度(T)资料,运用高桥浩一郎的陆面蒸发公式,求得各月蒸发量(E),并求出可利用降水(P—E),得出库尔勒市水资源变化特征与降水变化特征基本相似,水资源呈减少趋势。

关键词:降水分布蒸发量地表水资源

引言

库尔勒市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干旱少雨,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年平均降水量不到60毫米,年最大蒸发为2800毫米左右,主导风向东北风。气候降水是水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也是影响库尔勒市水资源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3mm,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2.52亿m3,地表水资源量为3.6亿m3/a,地下水资源量为2.2亿m3/a1,人均可用水资源量为423.6 m3/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00 m3/人及新疆平均水平4200m3/人。库尔勒实际用水量已超出本地水资源合理承载力,由于城市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由焉耆盆地引水解决,缺水量目前主要存在于农业灌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的发展,工业用水需求将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本文通过1971—2010年库尔勒市降水年际、季节变化特征,及有关水资源各分量时间变化特征,找出了库尔勒市降水特征及水资源状况。在充分了解气候变化的大背景对水资源的影响后,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节水潜力的有效方法。

1 1971—2010年库尔勒市降水分布特征

1.1 年际降水量及变化趋势

用库尔勒市1971—2010年40年降水量资料制作成(图1),可以看出降水量年际变化:1981、1987、1988、1990年为降水较多年份,年降水量﹥90mm,1981年是40年中降水量最多年份,降水量达117.6mm。40年中年降水量小于历年平均降水量的的年份有22年。多雨期和少雨期交替变化出现,1980年是40年中降水量最少年份,年降水量仅20.6mm,最多年降水量与最少年降水量相差5.7倍。从(图1)年降水量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趋势线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 降水较多年份明显少于降水较少年份,说明年代际降水变化非常大。

图1 图2

1.2 四季降水分布特征4

库尔勒市全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是56.3mm,其中春季(3—5月)平均为10.7mm,占全年的19.0%;夏季(6—8月)平均为29.9mm,占全年的53.1%;秋季(9—11月)平均为10.9mm,占全年的15.59.4%;冬季(12—2月)平均为4.8mm,占全年的8.5%;由此可见:夏季降水对水资源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1971—2010年夏季降水量图(图2)中可看出,1981和1990年夏季为多雨季,降水量〉60mm,其中1981年夏季降水量达86.5mm,比历年平均值多出30.2mm。1960、1963、1971、1988、1989、2000年为少雨季,降水量﹤250mm,2000年夏季降水量是45年中最小值仅有198.9mm。从(图2)中可见夏季降水量﹤366.6mm的年份有24年,夏季降水量平均每年减少20mm左右。从(图2)夏季降水量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趋势线可以看出,库尔勒市夏季降水量略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和1997年有两个下降节点。

1.3 40年评价系列中降水量变化特征

求出1971—2010年库尔勒市降水量距平值,制成(图3),将降水分为1956—1979年段(24年),1971—2000年段(30年),1980—2000年段(21年),分时段分析降水量分布特征。

通过分析(图3)可得出:1956—1979年段是多雨期,正距平占66.7%,负距平占33.3%,降水较多年平均值偏多29.7mm; 1971—2000年为少雨期,正距平占40.0%,负距平占60.0%,较多年平均值偏少22.1mm; 1980—2000年也是少雨期,但正距平仅占33.3%,负距平占66.7%,较多年平均值少32.1mm,降水量减少最明显。

图3 图4

2 1971—2010年库尔勒市地表水资源分析

本文用1971—2010年库尔勒市观测站的月降水量(P)和月平均温度(T),运用高桥浩一郎陆面蒸发公式(1式)求得各月及各季的蒸发量2。

(1式)

其中,E为月地面实际蒸发量(mm),P为月平均降水(mm),T为月平均气温(℃)。降水中只有减去蒸发后的部分,才是可利用的,即可利用降水量(P-E)。

2.1 可利用水资源月、季节变化

根据(1式)计算出1971—2010年库尔勒市40年平均逐季及全年P、E、P-E,制成表1。

从表1可见:夏季(6—8月)蒸发量最大,占全年蒸发量的47.0%,春季和秋季分别占25.5%和23.1%,冬季仅占4.4%,夏季降水百分率大于蒸发率,其它三季降水百分率均小于蒸发率。可利用降水量年平均为362.8mm,夏季最多占78.8%。夏季降水多但不均衡,全年降水80%左右集中在6—9月,暴雨、大暴雨高度集中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降水分配不均导致径流在年内分配不均,全年径流近70%集中在6—9月。

表1中可见,春季可利用降水量为32.5mm,仅占全年的9.0%,春季是库尔勒市最容易发生干旱的季节,发生春旱的季平均频率为45.1%。所以在农业大量需水的4、5月份径流量最小,仅占全年径流量8%左右,较大干支流经常出现河流断流现象,频繁的旱灾使得农业投入加大,成本提高。

表1、1971—2010年库尔勒市30年平均逐季及全年P、E、P-E

P(mm) P占全年% Emm E占全年% P—Emm P—E占全年%

春季(3—5月) 10.7 19.0 10.65 19.0 0.01 9.1

夏季(6—8月) 29.9 53.1 29.79 53.0 0.06 54.5

秋季(9—11月) 10.9 19.4 10.93 19.4 0.02 18.2

冬季(12—2月) 4.8 8.5 4.82 8.6 0.02 18.2

年平均(1—12月) 56.356.200.11 

从库尔勒市逐月P、E、P-E分布图(图略)可看出,可利用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逐月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呈现以7月为顶点的抛物线形,7月份E、P、P-E分别占全年的24.1%、28.1%、41.1%,1月份和12份E仅占全年的0.5%,P占0.4%,P-E为0.01%。

水资源年内分配的不均衡给水资源配置带来很大困难,汛期的洪水很难利用,枯季又没水可用,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1971年—2010年40年评价系列中水资源变化特征

库尔勒市水资源总量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在30年评价系列中,1956—1979年(24年),1971—2000年(30年),1980—2000年(21年),1956—2000年4个水文系列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与降水量变化大体一致,前丰后寡,依次递减,尤其是80年代后期的21年中仅有7年资源量大于平均值,枯水年份占66.7%,在持续干旱的影响下,水资源量锐减,出现资源性缺水态势,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十分严重。

3 库尔勒市水资源存在问题级相对措施

库尔勒市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干旱少雨,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库尔勒市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00m3/人及新疆平均水平4200m3/人。库尔勒实际用水量已超出本地水资源合理承载力,由于城市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由焉耆盆地引水解决,缺水量目前主要存在于农业灌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的发展,工业用水需求将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二)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库尔勒市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5%左右,而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较低,农业用水效益较低。同时,库尔勒社会经济面临大发展,一些大型企业相继入驻,工业用水需求将大大增加,而这部分用水带来的产值远远高于农业产值。但是农业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因此农业种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地下水超采严重。库尔勒对地下水的开采均以分散为主,尤其是农业开采,无规划、无布局,导致地下水开采混乱,导致库尔勒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开采量已超过地下资源的极限,属超采地区。

(四)农田水利基础薄弱。原有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标准低,配套率低,老化严重,渗漏严重,运行管理比较粗放,极大影响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五)防汛抗旱能力不足。防洪能力较弱,标准偏低,永久性防洪设施不完善,并且维修养护不到位,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

(六)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没有完全理顺。水管单位事权划分不清,公益性职能弱化,重经营、轻管理,重配水、轻节水,水价形成不合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到位,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水利投融资渠道单一。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自然降水量不断下降,地表水、地下水的大量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短缺,加剧了旱情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给工农业生产和人畜生活用水带来更大困难。为了缓解和解决水资源短缺,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开发利用应该从传统形势转向非传统的开发形势。

(1)加大雨洪的利用

为了提高洪水资源化转变,库尔勒市应该加大拦蓄水资源工程建设,包括流域间引调水工程,以调剂风枯年(月)水量,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使水资源供需平衡5。

(2)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压缩农业用水量

农业是库尔勒市用水第一大户,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5.2%,目前我市农业灌溉仍主要采用传统灌溉方法,平均每亩灌溉用水量为433.7m3,粮食产率仅为0.6kg/m3,远低于国内先进水平,用水浪费影响到其它行业和城镇用水。因此应该压缩农业用水量,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面对库尔勒市自然环境条件,节水灌溉应采取滴灌溉,灌渠灌溉,低压管道灌溉,风力提水灌溉,地集水节灌溉等主要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调整产业用水结构,积极发展低耗水产业

承德以历史文化名城著称于世,发展旅游业是其优势所在。所以应该调整产业用水结构,增加生态用水,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扶持低耗能高产出的旅游产业,提高单位水资源效益。使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4)发展污水再利用,使城市污水资源化

开源与节流并重,循环利用水源。 “十一五“期间,库尔勒市建设中水回用工程12处,回用水规模60390m3/d,到2010—2020年还要新增中水回用工程4处,回用规模5450m3/d 。实施中水计划,使城市污水资源化,用中水替代自来水用于工业、市政、建筑、景观等非饮用水场合,其潜力十分巨大。

4 结论

(1)库尔勒市降水分布特征,突出表现在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80年代下降趋势明显。

(2)库尔勒市水资源各分量P、E、P-E逐月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各季差异较大。水资源变化趋势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年际变化比降水量变化悬殊。

(3)进一步完善研究和实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措施,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方创琳.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西北干旱区柴达木盆地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4):341-347.

2 库尔勒市水务局,库尔勒市水务“十一五”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2010,12

2 高桥浩一郎,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来推算蒸发量的公式,天气,1979,26(12):29—32

3 杨广基,华北降水特征趋势估计,高原气象,1999,18(4)

4 杨辉、守还山,华北地区水资源多时间分析,高原气象,1999,18(4)

5 封志明,刘登伟,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水资源承载力,自然资源学报2006,691—694

6 马晓波,华北地区水资源的气候特征,高原气象,1999,18(4)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