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孤独的先觉者—论萧峰的悲剧

作者:张 瑾来源:《名作欣赏》日期:2014-09-23人气:1355

    萧峰的一生是孤独的,当他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时,他孤独,当他超越到狭隘的民族主义之外,以一个先觉者的悲悯之心看待芸芸众生时,他更孤独。

    杏子林中,叛乱突起,人人欲杀萧峰而后快,但萧峰天人般的威风凛凛,竟又震慑得众人不敢轻举妄动。这是天才和群众之间常常存在的悲剧关系,群众往往是盲目的,往往易于被煽动而对指引过他们的天才忘恩负义,而天才又往往是孤独的,对群众的愚昧最多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萧峰平息叛乱,却毫无喜悦之意,反而有着说不出的孤寂和失落。 

    聚贤庄上,萧峰以君子之心度人,众人却已小人之心看他。他本是为求助而来,众人却将之视为上门挑衅。在避无可避的恶斗中,他不愿伤害众人的性命,而众人却欲杀他而后快,包括那些被他掌下放生之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只因为他是一个契丹人。阿朱这样一个小姑娘能够看出“契丹人中也有好人”,可这些英雄豪杰却不懂。

    萧峰因不愿率军攻宋而被耶律洪基囚禁。此时的中原豪杰便以萧峰力阻辽帝攻宋而认定他不可能是契丹人,于是他们在各路朋友的帮助下救出了他们的“同胞”。实不知这是萧峰的幸运还是他的悲哀,因为他虽然脱离了牢笼,但他的契丹人身份在中原人的心目中又成了疑问。他们已经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成了真理,一旦萧峰做出对他们有利之举,他们便极为自然地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族类,却不能感悟到萧峰的拳拳爱民之心,连少林寺的得道高僧都不能,萧峰又怎能不孤独?

    雁门关外,萧峰胁迫耶律洪基立下有生之年决不犯宋的誓言后,用两截断箭将自己从无边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却将目睹他自杀的众人陷入了迷茫之中,他们不能理解一位名位既高﹑武功才干又顶尖的人物为何不为名利而叛国,又无任何强迫而自杀。十万辽军将士不懂﹐数千各族豪杰不懂,他的结义兄弟虚竹﹑段誉不懂,他的结义兄长﹑大辽皇帝耶律洪基也是“心头一片茫然”。他们没人能感受到萧峰内心的孤独。

    萧峰的孤独是每个时代的先觉者都能感到的孤独,他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的思想经远远超越了他所生存的时代。他心中虽有种族家国的差异,但他对人类的爱心,已经超越了这一切。在别人还在坚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信条时,他却已经看到了人道的尊严﹑人性的自由和平等。他在超越时代的同时,也将自己孤立到了世人之外,他的悲剧也就不可避免了,因为他找不到自己的同类,纵有绝世武功和惊人的业绩,却不能换来世人的一点理解,活着就意味着无边的痛苦,他只有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以自己的毁灭提醒人们的觉悟。

    萧峰的悲剧正是一个先觉者的悲剧,他接近了真理,却超越不了现实。悲剧,按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历史的必然和这个要求实际不可能实现” 【5】之间产生的冲突。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民族平等﹑和平共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样的“必然”在那个被狭隘的民族主义所充斥的社会中却是不可能实现的。当宋人骂着“辽狗”,辽人骂着“宋猪”时,怎能奢望他们理解萧峰的民族平等呢?即使宣扬“众生平等”的高僧亦未能解,否则他们也不会对契丹人萧峰赶尽杀绝了。在这样一个疯狂的社会中,清醒的他除了死,还能有何归宿呢?

    叔本华说:“悲剧的真正意义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认识到(悲剧)主角所赎的不是他个人特有的罪,而是原罪,亦即生存本身之罪。”【6】萧峰的悲剧也许正是因为印证了叔本华的话才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萧峰是无辜的,他只想以自己的力量为保境安民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他却没有可以忠实的社会,也没有可以领导的群众。金庸笔下的萧峰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侠义英雄,他错就错在生活在了一个民族纷争的社会之中,生活在了一个狭隘民族主义盛行的时代,而突出的个人天赋又使他看透了民族主义的荒谬。

结束语

    作为一个通俗文学家,金庸自称讲故事的人,他自己说:“我只是把故事讲得生动,讲得热闹。”然而,作为以平等和一视同仁的态度写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的第一位武侠小说家,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塑造的萧峰形象的艺术感染力远远超出了讲故事的初衷。他命运的惨烈当引起世人对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应该怎样处理好民族关系的深沉思考。

参考文献

[1].陈墨. 孤独之侠[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254.

[2].薛兴国.谁是英雄[J].江堤,杨晖.《金庸:中国历史大势》[C].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1:165.

[3].金庸.天龙八部[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6:758.

[4].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2. 

[5].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84:346.

[6].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