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构建培养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课程体系-----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

作者:葛 晖,孟庆艳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日期:2014-10-13人气:841

    师范院校大学生作为职前教师,是中小学教师的后备军。只有获得高质量、可持续性的教师专业培养,才能成为具备教师素质的优秀教师。如何找到正确有效的方法,帮助师范院校大学生掌握教育理论与教师技能,使他们具备教师素养和教师职业胜任能力,尽早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要求

     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要求学生具备教师职业胜任能力,即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胜任教师教学及管理工作要求。师范院校大学生是否具备职业胜任能力决定自己是否具有就业竞争力,能否适应社会及职业的需求。

师范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胜任能力包括:

1、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其核心内容主要有: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爱岗敬业。

2、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现代的教育理念。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心理科学知识、常识性知识等。教师的素质不仅在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深度,对各种教学艺术和宽广的知识面的熟练运用是一个成功的教师不可缺少的素养。教育理念是教师的灵魂,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育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改变传授知识的理念和现状,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做教育科研者和教学反思者。

3、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当代社会需要综合素质人才,教师具备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除具备教学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等基本能力外,还应具备了解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以及教育机智,教师能灵活应对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才能和教育艺术,同时也能影响和感染学生,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4、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归类、整理的能力,对问题的观察、分析、解决能力,教师通过研究、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勇于探索、勇于尝试,要针对教育内容、教育情境、教育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巧妙地组织教学,教师只有具备主动学习、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5、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教师要热爱生活、富有激情,积极乐观、豁达开朗,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二、目前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师范生进行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比较少。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目前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的相关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学(或教育学基础)。但这些课程中只是涉及到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些内容,并没有完整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

(二)职业指导教育有所欠缺。职业指导教育虽然已经开设多年,而且效果也比较明显,高校也都非常重视,但是实际指导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职业指导课作为学生必修课已经开设,但经常是相关几个专业的学生合班上,教师只能做普遍性的指导,对于专业的针对性指导不够强;另外因为该课是考查课,教师和学生都有轻视的现象,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和学生不够重视导致效果不明显;此外有限的课时也并不能帮助学生充分提高职业胜任能力。

(三)专业技能课程比例小。师范院校学生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课程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技能方面的课程比例小,学生在校期间教学技能的锻炼有限,制约了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

(四)综合技能的培养欠缺。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除具备专业基本能力以外,还应该具备综合能力结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如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

 三、构建培养师范生职业胜任能力的课程体系

    高校在课程结构设计上要进行科学规划,要体现出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目标,要重视对学生专业功底和从教能力的训练,构建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师范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1、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大学生思想修养课,应多宣传国家形势与政策,宣传优秀教师事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他们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理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思想情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坚定的政治方向。

2、加强职业指导教育。

    开设职业指导课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从而树立教师职业理想,并有意识地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职业指导课程应把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观、职业道德、职业标准、求职技巧、职业准备的教育与培训等内容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职业作出合理的规划,并积极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的职业胜任能力。

    此外还要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还要整合校内资源,形成所有部门和教师共同关心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的强大合力,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到全方位、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能适应工作需要的职业胜任能力。

3、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性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师范生在校期间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更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如可多参加一些志愿服务、勤工俭学之类的活动,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随着所学专业知识的逐渐深入,还可参加一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活动,如试讲、说课、义教等,争取专业实践的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细化自己的职业定位,修正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改造自我,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胜任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大量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这是培养、锻炼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平台,也是他们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事各种活动、形成主观经验的场所。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随意性,学校要大力支持,并且应该给与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将其纳入有效的管理范围内,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学科课程,丰富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加大专业技能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还要开设与中小学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性课程,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

    高校应注重培养师范大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应增加实践课的学时数,通过实践课训练学生的教师基本技能,例如试讲、说课、演讲、朗诵、三笔一话、课件制作、手抄报等,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通过实践课的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也能增强,便于他们更好地胜任将来岗位的要求,更快地融入社会。

(三)增加学生实习和见习的教学时数,缩短角色适应周期。

    要与相关中小学联系,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实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一般安排三个月,在短暂的时间内要完成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比较熟练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本无法做到,有的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实习就已经结束。实验证明要想很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因此,高校应该增加学生实习和见习的教学时数,教育见习可以安排在大二、大三的各个学期,由学校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担任课外或是校外辅导员或助教,熟悉、了解教育教学环节,熟悉教育对象;教育实习可以采用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分散是在担任辅导员或助教时协助主讲教师完成一些辅助性的教学工作,如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等;集中是在实习期间承担课程的讲授任务,能够独立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通过反复的实践、总结、提升,学生在离校前都应该能基本掌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具备教师的基本职业胜任能力。

(四)加强信息技术等综合技能课程。

    师范大学生要具有现代信息素养,要有获取新信息的意识,要有获取新信息的手段方法和选择的能力;还应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会选择运用网络课程资源,会使用及制作课件,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新角色。

    师范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决定能否培养出职业胜任能力强的“未来教师”,应适应本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选择构建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秦.高校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培养[J].高教高职研究,2010,(3)

[2]尹小石.裴云.地方师范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新途径—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0,(06)

[3]徐广卿.职业准备与职业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李莎.眭国荣.论大学生职业胜任模型的建构—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 

[5]李雪.师范类大学生就业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9.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