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段学生写作中两个难点的突破策略——教学论文
写具体的奥妙
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显然,把文章写得具体明确是中年段学生写作的目标要求,然而,这个学段的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的一个突出难题就是写不具体。
教师对这个问题一目了然,于是,要求学生写具体;但是,学生却不知如何修改,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也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几句话而已。分析原因,一是学生没有掌握写具体的方法,无从下手,教师在方法层面缺乏可行性的引导;二是写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增加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写作难度偏大。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将一个意思写具体呢?
一、 巧用教材,明确方法
教材是学习写作最好的范例,其中蕴藏着诸多写作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借助教材,引导学生明确写具体的方法。这样的文章很多,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组课文都可以在细读品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将人物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的?学生在比较后会发现,不同的作家采用了相同的方法,那就是抓住一系列的细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以《小嘎子和胖礅比赛摔跤》一文为例,全文几乎全部都是细节描写,作者在本文中分别进行了18处动作描写,3处语言描写,2处神态描写,1处外貌描写和1处心情描写。这些细节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是这样进行排列的:语言+语言+动作+语言+动作+动作+神态+神态+动作+动作+动作+动作+外貌+心情+动作+动作。作家这样的选择意在通过对各种细致入微的情节的描述,再现画面和当时的情形,从而达到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的目的。这是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决定的。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惟妙惟肖”,从而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教师充分地发挥范文的示范作用,挖掘出隐藏在文字中的细节组合密码,使学生轻松地明确写具体的方法,学生把记叙文写具体才能成为可能。
二、 情境表演,再现细节
阅读和写作从心理认知的层面上看是一个相反的过程:阅读的过程需要读者把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和有声有色的情境;而写作的过程需要作者把生活中看到的情境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用文字进行表达。由此可见,写作的前提是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而且是细节丰富的表象,只有这样,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才有更多的细节可写,写出的内容才会具体形象。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的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培养,用表演的方式,把需要写的情境再现出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新课标在写作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结合学生明确的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进行表演,能够使表演更加细腻,写作资源更加丰富,细节更加生动。可以说,写作之前的情境表演,增加了写作过程中的趣味,拉近了学生与写作内容的距离,降低了写作难度,为学生写具体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
三、 运用方法,再现画面
学生围绕要写的意思再现情境之后,就可以运用从范文中学到的方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准确的语言依次将一个个细节记叙下来,一个意思具体的段落便可完成。
长与短的奥妙
小学生写作文遇到的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写不长,特别是中下等学生,文章像兔子尾巴一样短,绞尽了脑汁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多写几个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 思路决定长短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里的“构思”“起草”环节,决定着文章的长与短。其中,构思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掌握来说是难点问题,需要教师在思考和创造能力方面进行培养,这是写作训练的核心价值所在。
以写事的文章为例,学生在写作材料确定初期,往往只是大概地想好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对于刚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一个部分写一个自然段是常规之举,所以,中年级学生的作文大多以“三段式”为多。因为受自然段的限制,全文的篇幅较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在确定写作内容后,形成梳理文章思路的方法和习惯。
例如,一位同学在完成《一件难忘的事》一文时,选择了这样的一件事情:一次,因为作业错得太多,“我”在课堂上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下课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安慰并鼓励了自己。后来,我的学习态度变得认真了。
开始时,这位同学把这件事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写了三个自然段,文章篇幅较短。教师引导后,梳理思路如下:
1. 开头强调事情的难忘。
2. 前一天完成作业的情形。
3. 课堂上,看到作业本上错了很多。
4. 老师当时的表现。(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
5. 自己当时的感受。
6. 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自己心中的忐忑。(通过自己的动作、心情、感受表现)
7. 在办公室,老师是怎么鼓励自己的。(重点抓住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
8. 自己心情和感受的变化。(和第5自然段中的心情进行对比)
9. 后来,自己在学习上认真的表现。(举几个小例子)
10. 结尾处,再次强调事情的难忘以及原因,与开头相呼应。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在修改作文时,运用“写具体”的本领,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事情叙述得更加清楚,从字数上看,很轻松地 达到了六七百字。显然,文章的长与短取决于思路复杂与简单。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梳理思路的能力呢?
二、 教给构思的方法
1. 练好“眼力”:找出每个部分中隐藏的“点”
以写事的文章为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中,隐藏着许多可以展开写的地方,我们可以把每个这样的地方称之为一个“点”,每个“点”都可以运用写具体的本领写成一个或几个自然段。梳理思路的过程其实就是找出隐藏在三个部分中“点”后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的过程。
例如,有一个笑话的内容是这样的:绿豆失恋了。他哭了。他发芽了。如果把这则小笑话改编成一个情节精彩的故事,用以上的方法如何梳理思路呢?
起因部分,围绕“绿豆失恋了”一句,可以在这几个方面展开:1.绿豆的样子;2.绿豆女友的样子;3.绿豆和女友分手的原因;4.绿豆和女友分手前的幸福情景;5.绿豆和女友分手时的情形。经过部分可以抓住绿豆的动作、神态、语言、心情、心理活动等细节展开详细描写。结尾部分至少隐藏着两个可以分别写成一个自然段的“点”:1.绿豆发芽后的样子;2.绿豆芽崭新的幸福生活。
这样,经过思路的梳理,原先短短的三句话变成了一篇至少可以有七、八个自然段的情节丰富的童话故事。显然,思路的梳理是作者头脑中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梳理思路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独立写作能力的标准之一。
2. “写具体本领”的回归
当学生想把一个内容创编成一个情节复杂的故事时,在思路梳理结束后,每个自然段的完成则需要落实在“如何写具体”的本领上。学生运用本文第一部分形成的能力,就能将思路中每一部分写成细节丰富的自然段,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文章也就完成了。
3. 如何确定重点段
学生形成了梳理思路的能力之后,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文章写得过长,一篇文章动辄一两千字,随意展开,段段详细,反而造成了文章重点不突出,中心不够明确的问题。在学生能够将文章写长的本领形成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根据文章表达的中心意图确定重点段落,也就是详细描写的内容,至于其他内容,则可或舍弃或略写,才能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