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产业园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的探索
校企合作是指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合作活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建立大学生文化产业园是该专业提出的校企合作一种新形式。那么大学生文化产业园在文化产业人才培育中究竟会有什么作用呢?本文试图从这些方面展开一些探讨。
一、大学生文化产业园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内容的创造为核心,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大规模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形态,它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意、高流通的特点。
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正如德瑞克·韦恩提出的,即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区位将一城市的文化与娱乐设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地理区位内,整合文化生产、消费、工作、居住、休闲等多种功能。
大学生文化产业园就是整合、聚集教育资源,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能力培训为重点,以职业教育为基础,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为支撑,通过加强政校企合作,形成以政府为主导、职业教育院校为主体、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和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稳定校企合作机制、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科技研发、推广应用、社会服务等项目,构建“教育+培训+就业+创业”为特色的、适应重庆市经济发展需求的文化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培训与公共服务平台。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大学生文化产业园是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育人管理平台,该平台由政校企行代表共同组成管委会,为学生实训、教师下企业锻炼、职业资格鉴定、科研和技术服务等提供管理和服务;通过有效管理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在合作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师资授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共育互动”培养人才的良性机制。
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岗位分析
项目团队通过调研、走访,结合行业企业专家意见,确立我院文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影视、图书、演艺等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服务市场,具备一定的文化审美与鉴赏能力,熟悉文化产品市场调查、选题策划、剧本创作、筹集资金、组织生产、衍生产品的授权经营等产品链的生产流程,能够将创意变成产品而进行商业运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专业人才的主要岗位类型为职业经理人,其具体岗位根据产品的不同有所区别。
图书音像管理领域:其中管理领域的初始岗位为文化管理员、策划助理、总编秘书;发展岗位为主任助理、编辑、营销。经营领域的初始岗位为接待员(书店)、营销员、管理员;发展岗位:项目管理员、经理助理、印制人员。
影视制作经营领域,其中管理领域的初始岗位为剧务、制片、制片助理;发展岗位为制片主任、制片人。
演出经营管理领域的管理岗位为初级:文员、平面设计、策划专员、销售、行政;发展岗位为总监、项目总监、客户总监、艺术总监、执行总监、财务总监等。
通过以上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实战能力的培养,要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就要借助于大学生文化产业园这个平台。
三、大学生文化产业园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效用分析
(一)初步实现园区统筹,校企“共育互动”培养人才机制
依托“大学生文化产业园”政校企行合作平台,整合聚集多方面资源,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专业为主体、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和全方位的产学研一体化运作模式。通过新建3个校内实训室和重庆辉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东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12个校外实习基地,充分满足了本专业的教学需求,并为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构建“六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大学生文化产业园”育人平台,通过深入调研确立了相对完善的由职业一般能力课程、职业能力支撑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岗位能力课程、职业实践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等构成的“六位一体”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明确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通过项目任务、情景训练、现场讨论、展示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职业岗位课程全部实行以形成性鉴定为主、终结性鉴定为辅的能力鉴定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明显提升。
通过比较近年本专业学生数和专业对口率比例稳步提升,专业对口率由最初的65%上升到现在的86%。
(三)校内外实训体系发挥了产学创用的功能
校内实训室不仅能完全满足校内专业学生课程教学的需要,还发挥了多个服务功能。图书编辑实训工场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的学习资源中心;学生利用该工场建立了“老地方”书吧;承接了我院教师精品课程的录像拍摄和制作任务;承接了我院各类宣传片的拍摄与制作任务。演出实训工场引入了“郁可唯演唱会”、“逗乐坊”演出等活动,带动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校内实训工场还承担了学生职业资格证培训和考试的任务。
(四)形成了教学与服务兼擅的教师队伍
通过培训进修,专业教师进一步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学生能力鉴定改革,培养学生个性、独立人格、职业操守和综合素质,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实现了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身份转变。通过建立兼职教师库丰富了兼职教师的数量,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行业前沿信息和先进技术。通过对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的培养,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和业内影响力。
(五)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本专业招生人数、招生完成率和报到率每年逐步上升。目前,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已有6个教学班,在校生规模达231人,2013年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就业率达到98%,就业对口率达到86%,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本文以重庆城市管理学院为例就大学生文化产业园在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效用做了一定的分析,其实在具体实施中也遇着一些问题,这些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