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信息化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得到快速地发展,国家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教育部根据市场的需求也对大学的教育加增强了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然而现在的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当今的计算机专业范围内培养的毕业生没有完全适应现今的软件行业和国家的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然而国家对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是与日俱增,创新型人才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在新时期,不断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一、计算机就业需求和培养目标
现代的网络公司以及创新型型网络企业不但关注员工的专业基础,更加重视员工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市场对计算机领域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从二零零九年到二零一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我们能够看出,毕业生工作单位由之前的公有制性质转变为私有制性质,由单一的就业方式到灵活地就业方式的转变,同时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考研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除此之外,地域性的软件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增大的趋势,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流向也更加多样化。鉴于以上的研究,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通常供职于网络公司。
要实现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依照市场上的实际需求量,另一方面还应当把高校教育和现实市场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人才优势,传到授业解惑,使学生切实地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中占优势。高校计算机专业是现代社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业之一,应当造就一大批能够搞科研、有创新的新型人才,同时应当依照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人才标准进行计算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二、计算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1.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失调导致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新兴的IT产业也处在产业发展的成长期,根据有关国家部门的统计,每年市场对我国现有的IT人才的需求量都在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软件人才每年就有四十三万人的不足,然而国内高校仍旧有很大一部分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其中的一个缘由就是高校教育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和市场上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一段距离,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出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够担任具备实际技能的计算机创新型人才的岗位。具体的说是结构性过剩,即人才的供给和市场的需求存在偏差,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熟悉计算机也不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特有的竞争点。很明显,高校在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上也存在和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期里,结果导致该专业供大于求和企业急需专业人才求大于供的不利境况。
2.教学内容陈旧,更新的速度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
现在的高校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内容大多比较陈旧,跟不上市场上的需求,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落后于市场的发展速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前其他任何技术都不能相提并论的,但是高校教师在日常的授课程中采用的一些专业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计算机授课的内容不能够和现今的计算机技术保持一致。
3.现有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现实的计算机授课仍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看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却把创新教育放在了不起眼的位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塑造。同样,不利于造就计算机创新型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1.创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和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帮助这些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努力增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其专业技能的同时,造就一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同时,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增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综合能力。
2.教学方法要实行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
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授课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积极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分析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本领。让学生在集体范围内养成互相探讨交流的学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
计算机专业课教师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鉴于教师知识储备的落后,应当加强教师专业知识的弥补,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重视吸引具备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进人教师队伍,实现学科交叉,为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增添活力。除此之外,实施科研促教计划,加强专业科研课题研究,借助对专业课题的研究推动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切实增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应对信息化时代纷繁复杂问题的能力。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增强对计算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塑造,不断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将来适应市场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晓娟.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李莉莉,石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福建电脑,2007,(1).
[3]曾志伟,王铁骊.我国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7).
[4] 徐光伟,史有群. 培养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7).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