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前总理温家宝同志早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路,对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加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意义深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 要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 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普及,校企合作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也已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手段。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西方职业教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对培养创新人才比较成功的经验中就包括“校企合作”。西方国家的校企结合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第一,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第二,国家财政补助推动校企合作。比较成功的案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美国的CBE模式,就业技能模块教学法等。当前国内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致有以下6种模式:
(1)订单模式
订单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针对企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毕业即被用人单位聘用,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轻松就业。这种教育模式,通常适用于解决企业短期人才缺失的情况。
(2)专业改造模式
专业改造模式是根据当前的市场制度,既满足企业又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而建立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主动邀请合作的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相关专家等,针对学校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到学校或通过网络、电话等咨询其建议和意见,以便学校及时调整专业和实训基地等的建设方案,最终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3)岗位培训模式
为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最大效率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教学环节中的集中实训和毕业实习环节,可将学生安排在企业的真实的生产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训练,让学生全面感受企业文化,认知自身职业发展方向,从而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4)师资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广泛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具备丰富的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高校的实训课程主要还是学校的专业教师(部分由企业的专职培训人员)来讲授完成的,这就要求很多年轻教师有企业锻炼的经历。因此,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培训师资的任务。基于校企合作平台,还可以用培养技能型师资团队繁荣方法,保障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质量。
(5)产学研结合模式。
旅游市场需要的原则,要求企业和学校遵循自愿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互动过程中,高校可利用学校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质的专业师资,协助企业进行科研研究,解决企业革新的难题,将优势学科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可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本,帮助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学校和企业的互动可还可以扩展学生的实验和实训范围,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6)校企共建模式
“双向共赢”校企共建模式的核心,这是一种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合作模式。企业将长期向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实验素材等,指派技术骨干参与学校的专业设计和专业教学;学校帮助企业谋划革创项目,在一线实景基地进行校外训练或岗位实习。校企共建模式是多种模式的融合,最终达成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利益均分,充分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三、校企合作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1)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应用型本科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普高教育或高职教育,他的目标既注重知识,有重视能力的培养。其人才培养目标是知识和能力的最佳结合,可适应企业需求和岗位职业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还要求培养创新人才、应用性高技能人,实现高校教育跨越提高的重要目标。人才质量的提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最终目标,高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道路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培养方向的双向化。校企合作模式打破了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单一的高职教育单向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双向主体,实习了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特色化。通过地方政府的宏观协调发展,企业参与研制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规划,将企业产品生产全过程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互融合,院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技术研发,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校企合作中可实现教育合作、科研合作、生产合作。
(3)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校企合还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形成人力资源优势,减少了企业从市场中直接招聘员工可能存在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学校也可在校企合作中提升学校的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促进了企业和学校的双向发展,其实效性和适用性不容忽视。
四、结论
鉴于校企合作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国内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响应,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校企合作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而是当前高校和企业的发展自身的必要环节。校企合作的成效甚至成为制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和企业应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调整完善此模式,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l]金仁贵,王雷,韩辉等.校“企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12):81一82.
[2]崔海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性调整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2(5):56一58.
[3]李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10(23):147一148.
[4]尹长源,张锋.实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文教资料, 2007(11):29一31.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