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论独立学院实行教考分离的必要性

作者:冯治良,林怀满,夏艳华来源:《现代企业教育》日期:2015-01-27人气:973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摆在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专门高级人才。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是所有高等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高等学校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培养的核心是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就是一道道“产品加工程序”,只有把握好每一道“产品加工程序”的质量关,才会产出“优质产品”。课程考试是课程教学的最后环节,不仅关系到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考核,还关系到优良学风培养,是课程教学质量重要的评判关口。要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必须要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加强对考试的管理,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实施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所谓的教考分离是相较于传统的“教考合一”考试制度而言的,是指课程授课环节和考试环节相分离的考核制度,也即课程授课教师不命制所授课程的考试试卷,而由学校有关部门或院系根据课程大纲的规定和要求,组织相关教师命题并建立试题(卷)库,使用试题(卷)库试题,统一安排考试,统一组织流水评阅试卷的考试方式。教考分离改变了传统的以授课教师为中心的考试格局,在试卷命题、评卷、成绩评定等考试环节将“教”和“考”分离开来,从而保证了考试成绩的可信度,使考试成绩更为客观公正。而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刻苦性不高,不同程度的存在学风不端正的问题,同时独立学院教师多为年轻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而教考分离会对师生都产生一定的“压力”,实施得当将成为师生教与学的巨大推动力,对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一、有利于夯实专业知识基础,保证教学质量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一般都有三个关键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我们认为“合格人才”的首要指标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是指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是指作为“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做人、做事的素质。“专业知识”是基础,如何帮助或者“强迫”学生打好基础?值得教师们思考。实行教考分离,充分发挥课程考试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辐射作用”,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笔者认为,专业必修课及各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证、法律职业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导游资格证、秘书职业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物流师、商务英语翻译师、旅游酒店管理师等)考试涉及的专业课程应当实施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独立学院的学生面临进校时“降分录取”,毕业时“平等竞争”的压力。独立学院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比一本高校低80-100分,比二本高校低40-50分,说明起点比别人低,而毕业就业时却需要与一本、二本高校毕业生同台竞争、平等竞争。因此,独立学院应当明确教学工作的特殊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四年培养缩小毕业生的素质差距。实行教考分离,能促使学生明了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平时学习的努力程度,取决于对所学课程知识掌握与理解水平的高低,从而把更多精力放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放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上,放在学习方法的改进及学习效率的提高上,追求真才实学。因此,对上述类型的专业课程实施教考分离,能逼迫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抓重点带一般,学好专业必修课,带动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并增强应对社会考试的能力。这不仅夯实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保障了教学质量,也能使更多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增强独立学院学生在毕业时的就业竞争资本,还能让社会看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信誉度。

二、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学习水平评价机制

“考试具有多种功能,考试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发挥教育评价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教育导向作用。考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至今仍是体现学生学习水平,评价和鉴别人才的重要方法”。大多数学生都希望有一个公正公平的学习水平评价机制,学习成绩能够体现他们的付出。而在传统的“教考合一”的考试制度之下,考试质量、学生分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部分授课教师命题不够规范,命题时难以摆脱教学中个人教学经验的束缚和主观意愿的影响;有的授课教师在期末考试前划考试范围,有意无意泄题,使学生考试成绩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平时学习水平;有的授课教师在评卷中评分随意,凭印象和主观意愿给分,不能客观公正的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在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下,依据统一标准及要求建设试题(卷)库,考试试卷从建立的试题(卷)库中随机抽取,严格保密,从而保证了考试试卷的质量;阅卷评分采用统一标准,减少阅卷教师个人因素的负面影响;组织多名老师统一流水阅卷即分题评阅一份试卷,评分尺度掌握稳定,防止宽严失当情况的发生。教考分离使考试命题规范化、阅卷评分标准化、阅卷组织流水化,有效的排除了某些人为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学生成绩具有较高的“含金量”,班级成绩呈正态分布,有高分、大多数人及格、少数人补考、补考后个别人重修。平时学习认真勤奋的学生成绩优良,得到了肯定;平时学习付出少的学生成绩较差,心服口服。实施教考分离,公平公正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兑现优胜劣汰,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学风

独立学院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抱有“混文凭”的思想态度,导致缺课、不做作业、缺考、考试作弊等诸多问题。在 “教考合一”的考试制度下授课教师 “一人包干到底”,教学、命题、阅卷“一条龙”,加之某些老师不负责任,就促使学生旷课,平时上课走神、玩游戏,课后抄袭作业,考前集体要求授课教师勾划考试范围;有的学生“登门拜访” 授课教师,要求给其考试成绩及格、为其评奖评优“创造条件”。进而致使考试成绩失去应有的客观、公正,助长学生的懒惰及投机心理,助长不良学风的蔓延。“考试不应仅仅是为了测量学习效果,更重要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学习。现代教育评价中关于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强调评价功能的形成性,即课程考试主要用来诊断问题、改进教学,目的是创造更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环境”。  但是,在教考合一的考试制度下,“学生平时不用功,考试靠老师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考试的人情味越来越浓,考试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激励、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教考分离使命题科学、严谨、规范,全面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成绩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授课教师不命题、不评卷,不对学生学习成绩享有“最终决定权”,学生的各种“歪门邪道”就失去 “用武之地”。教考分离为“混文凭”的学生设置了重重障碍,考试合格的“捷径”被堵死,使学生明白平时不努力,考试不通过的简朴道理。学生无法再抱有任何侥幸心理,自觉学习,主动学习,踏踏实实掌握、积累知识,努力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不想学”、“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我要学”,促进独立学院优良学风的形成。

四、有利于调动教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在“教考合一”的考试制度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能准确的反映教师课程教学的质量,约束授课教师教学行为只能靠教师本人的觉悟及其师德师风,外部监督不易产生良好效果。这难免导致教师的惰性滋生,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使得“上课时重数量不重质量,讲课时重兴趣不重大纲,命题时重分数不重能力,阅卷时重人情不重原则”现象常有发生,严重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并且,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较为年轻,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考合一”的考试制度易导致独立学院年轻教师减低对自身的要求,不利于其成长和提高。实行教考分离,使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能得到客观公证评价。教学能力强、水平高、认真负责的教师所教授的学生学习成绩无疑会更好,在学生教学评价活动中其获得的评价会更高,反之则差。这无疑会对授课教师产生压力,教师须全身心投人到教学中,以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投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所授知识的广度及深度。实行教考分离,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水平,即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水平,而非考核教师教授的内容,考试试题涉及的内容和教师教授的内容没有必然、直接的联系。授课教师可以消除顾虑,发挥自己特长,把时间、精力集中到引导、帮助学生学好课程知识上,从“考官”角色转变为“教练”的角色,改变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的状况,从而认真执行学校关于课程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学生勤学苦练。实施教考分离,授课教师不可能勾划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可以避免因为授课教师对学生“关照”程度的差异而导致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负面评价,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因此,实施教考分离能为平淡的课堂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对教师产生有形无形的压力,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独立学院年轻教师来说,从严执教,从严要求自己,尽快提升自己的课程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在教考分离考试制度之下必然的选择。

五、有利于推进校内考试与社会考试接轨

人们十分关注的普通高校入学考试,实行全国统考或者省级统考,是非常标准的教考分离。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学生、家长齐上阵,十八般武艺全用尽,他们的拼搏精神令人佩服。学生进大学学习三年、四年后,面临就业的严峻形势,很多人又迎来了新的“考试”,比如各种职业资格证考试、硕士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等,这些考试都是类似于实行教考分离的社会考试。目前,高校中的期末考试普遍实行的是任课教师“一包到底”,出现勾重点、划范围、漏试题、乱给分等不正常现象。不仅是同一个班级不同课程之间没有统一的基本标准,而且同一个年级同一门课程因多名教师授课也有不统一的考核标准。总体情况是降低要求、讨好学生。这与大学生进校前的高考和以后的就业挑选形成明显的反差。

实行教考分离,可以有效推进校内考试与社会考试接轨,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具体表现在:1、考试内容接轨。通过制定题库建立规则,对命题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主要包括:试题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吸取社会考试的命题经验,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握试题的难度系数,不出偏题、怪题、超纲题;题型种类及分值比例、试题考核(知识点)数量、试题覆盖面、试卷题目的重复率;题意明确,表述规范、答题要求具体等。学生为了应对题库试题考试,必须掌握课程的整体内容,这就为以后参加社会考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考试组织接轨。实行教考分离必须以严格的考试组织工作为保障,主要包括:遵守试题保密制度;编排考场,学生凭有效证件参加考试;严格监考,对考试违纪作弊行为及时处理;集体评卷,流水作业等。这些考试组织工作与社会考试组织工作非常接近,对学生来说是受到了“实战训练”。3、考试心理接轨。学生经过校内考试实行教考分离的磨练,增加了专业知识的积累,增强了参加社会考试的自信心,可以避免出现某些不正当行为。他们面对规范严肃的社会考试不会产生陌生感,觉得“就是那么一回事”,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以最佳状态投入考试,有助于取得理想的成绩。

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进校时起点比“一本”、“二本”高校的学生低,毕业时却要与他们“同台竞争”、“平等就业”。如果独立学院学生不能通过决定其能否就业、能否专业对口就业及就业的质量的各类社会考试,与其他层次的本科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胜出的可能就更加微弱了。因此,实施教考分离,有利于校内考试与社会考试接轨,帮助更多的独立学院学生通过各类社会考试,对增强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独特的、重要的意义。

结论

以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我校法学专业自2005年至今坚持实行教考分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考分离制度,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4月,我们设计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可行性调查表”,对法学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采取的各项措施面向2014届近350名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表中对各项措施的评价分为“很好”、“好”、“没有作用”。其中“建立课程题库,随机抽取试卷考试,实行流水评卷,保证学生成绩的公平性和可信度”这项措施,学生的评价结果是:“很好”占81.8%,“好”占18.2%,没有“没有作用”的评价。在每年学校召开的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上,法学专业的学生充分肯定教考分离的做法,建议学校总结推广。法学专业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通过司法考试、考取研究生、考取法检干部或行政机关公务员,他们认为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法学专业实行教考分离,奠定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共同感到“法学院的老师把关爱学生落到了实处,精心为我们铺设了坦途”。2009至2014年,法学专业毕业生占全校毕业生总数的11.2%,但考取国内各大学研究生的人数却占了全校考取研究生总人数的46%,显示了教学质量的明显优势,考研率高于省内部分二本高校的相同专业。

对于任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考试都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考试是现有社会条件下,实现教育公平、衡量学生学习效果、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它具有手段和方法的性质,运用得当,它可以发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实施教考分离是高校考试工作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使考试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有效途径。独立学院实施教考分离对于公正客观的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1.

[2] 吴钢.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187.

[3] 邓汉慧,曾键年.试论高等学校考试改革,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2,4.

[4] 聂建峰.“教考合一”还是“教考分离”——对两种大学课程考试模式的研究.载今日中国论坛[J].2013,13.

[5] 田斌.论高校实施“教考分离”的优越性与运行机制,载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4,3.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