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做好电视民生新闻的几个要点
民生新闻的核心价值在于“民生精神”。尤其在市场经济时代,民生新闻更要做好民生工作,体现出对百姓生活冷暖的人文关怀,以强烈的责任感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大众服务。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虽然发展迅速,受众面广,深受观众喜爱,但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阻碍了民生新闻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并进行规避和优化,以保障民生新闻真正地成为百姓生活的“调味品”和“指南针”。
一、避免新闻同质化
民生新闻的同质化现象目前普遍存在,新闻的同质化严重挫伤着观众的审美情趣,背离了新闻栏目的特色化,对栏目未来发展有不良影响。同质化的原因首先在于栏目的定位不清,没有突出该档新闻栏目的独立特色。同时,也和记者的选题能力有关。视界不高,思考不深,往往认为所谓“民生新闻”就是报道一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情,导致本地一些新、奇、特事件连篇累牍地重复在本地各台出现。
避免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问题,首先必须定位好栏目特色。记者必须对栏目的定位和新闻的选题范围,有着清晰地认知。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新闻线索中,择取出符合栏目特色的独特新闻出来。同时,在具体的选题策划过程中,要注意调整选题的视角。应从多个方向挖掘该条新闻,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提炼出与众不同的主题,真正体现出它“服务民生”的价值所在,使观众在收看的同时获得一定的主流价值观熏陶和正能量引导,从而启迪民众,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二、新闻报道须客观
电视台或记者目前经常扮演着“帮忙者”、“讨说法”的角色,和传统的新闻思维“只记录事实”愈行愈远。当记者从观察、记录、展示的角色,变身为参与、维权、执法甚至不惜敲诈勒索的畸形角色时,新闻的客观性便很难获得保障。
民生新闻的虽然要求记者需贴近民众,走到群众中去,但这并不意味着记者可以越位代权,为当事人打抱不平。因此,新闻报道需以反应事件的客观本来面目为核心,对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需求进行反映,让当事人和相关部门责任人成为新闻呈现的主体人物,而不是记者本人。要将话语权还给新闻当事人,行动权还给事件责任人或责任部门,而不应过多地扮演“指使者”或越俎代庖的不当角色。记者不能作为事件的制造者或当事人,更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到新闻报道中去,唯有这样,才能使新闻真正地更为客观、公正。
比如一些记者做新闻时,偏好制造和放大冲突,冲突越剧烈,他认为新闻越好看。但实际上,这种行为经常导致关系本已紧张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强烈,记者在其中扮演了不当的角色,使新闻失去了真实性和理性,背离了客观记录和展示事实的宗旨。
三、增强新闻贴近性
民生新闻栏目之所以饱受民众好评,并不是因为它新、奇、特,更多的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一种帮助民众解决问题的渠道。因此,贴近民生是民生新闻立足和发展的前提。但贴近民生也不能将报道大篇幅地聚焦于交通事故、金钱纠纷、尘土污染等浅层次的新闻上,这样容易导致观众出现审美疲劳,因厌烦而转看其他节目。
增强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在新时期更重要地一点在于提高新闻对民生的价值追求。要改变“有闻必录、大小皆报”的惯性心理,规避低俗化、简单化、扁平化,深挖有价值的新闻,把民生新闻的服务性、实用性重点体现出来,使民生新闻真正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提高民生新闻的传播价值。
例如银行存贷款利率调整问题对民众生活的具体影响,对黄金或股票投资、非法集资等风险案例进行解读报道,为民众思维提供有价值的客观的真实的参照,避免民众不明就里、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利用好新媒体平台
信息化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早已和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息息相关。微信、微博、APP手机客户端等新闻传播媒介方兴未艾,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新闻阅读、视频观看更方便、更随意。例如“浙江新闻”手机客户端是一款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精心打造的新媒体产品,只要是浙江发生的重要新闻,民众都可以实现“随身带、随时看”。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利用好新媒体平台,通过这些平台进行实时新闻推送,扩大新闻传播的覆盖面,提高栏目影响力。同时,通过平台与受众进行沟通交流,意见收集,有效培养栏目受众的忠诚度,并从意见中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栏目的制作水平。
另外,这些新媒体平台也是获取一手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并且使栏目组的联系方式由单一的热线电话延伸到QQ、邮箱、微博私信、微信等多渠道,从而扩大了新闻线索来源,同时使得民生新闻的采访方式和制作效率得以迅速提升,而且有助于保护当事人的隐私。甚至,电视台或民生新闻栏目组可以和本地政府网站开展合作,对站内民众反应的各种民生问题进行调查和监督,与政府部门一起,为百姓生活排忧解难。
结语
民众是民生新闻的支柱。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重点在于创新。同一新闻,选题不同、立意不同,求新求深,避免新闻同质化。尊重新闻客观性、真实性,不刻意渲染,不缺位,不越位。以民生民情为根基,突出贴近性、服务性。以新媒体平台为契机,更快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不断扩大影响力和品牌价值。这样,民生新闻栏目才能持续获得生机与活力,形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玉明. 电视民生新闻及其长远发展探析[J].攀登,2009,(4).
[2] 叶平. 新闻采访中如何把握客观性——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J].新闻世界,2010(8).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