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法制类节目的发展——法制论文
在主流力量的推动下,我国法制节目也迅速发展,特别是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经济繁荣时期,各个电视台的法制栏目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加之电视台都把它作为重要的品牌来发展,法制类节目成为中国电视节目发展的主流方向便无可厚非。法制节目是随着我国法制社会的建设而出现的,随着法制节目的普及,法制类电视节目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政府的普遍关注,法制类节目应该不断积极创新,通过敏锐的新闻视角来促进我国立法体制的完善,才能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我国法制类节目的现状
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当今法制类节目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态势。现在较为常见的法制节目有:说法类节目(央视《今日说法》),警事类节目(重庆卫视《拍案警世》),谈话类节目(央视《道德与法》),庭审类节目(北京卫视《庭审纪实》),深度报道类节目(央视《社会经纬》),法律援助类节目(央视《今日说法》)等等。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我国除央视外,全国其他300多家省市地方电视台都开设有法制节目,法制类节目已经达到了繁荣时期,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播出格局。虽然从整体上看法制节目现在处于繁荣时期,但是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是不能忽视的。目前来看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 、题材量明显减少,内容单一。现在许多的法制节目包括央视都存在不够注重民事、行政方面的题材,都一味的追求刑事题材。通过“血腥、色情、暴力”等罪恶展示来吸引观众,其实这就完全没有达到其真正的目的。
第二、节目公开化、内容细化。这主要表现在报道内容上的细化,在表现形式上过分的表现犯罪的细节和过程。让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和缺乏正确判断的青少年进行效仿,从而提高了某些案件的犯罪发生率,也使一些头脑比较灵活的犯罪分子通过学习来提高“反侦查”手段。这样给我们的公安司法机关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同质化倾向,缺乏创新。目前,各电视台的法制节目仍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案例,通过评论的方法来宣传法律知识。都没有更多的创新手段和表现形式,在挖掘上还有欠缺。这样就势必导致许多“雷同区”,即使在数量上增加了,质量上却不尽人意。这样的法制类节目繁荣时期就好比昙花一现。
第四、法制节目违法化,低俗化。某些栏目片面的追求收视率,出现了很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等行为。还有甚者在审判机关没有审判的前提下,给犯罪嫌疑人“私自”定罪或冠以“XX罪”、“罪犯”等不合适也不合法的称谓。虽然他们犯下的罪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但是他们也应该有最基本的人权,所以在节目中出现的侵权行为应该重视。所谓的低俗化倾向就是在题材中加入猎奇,刻意的去追求性、暴力、血腥等表现效果吸引观众。
二、法制类节目的价值
法制类节目的最初形态是法制新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制类节目需重视新闻价值。首先在法制类节目中我们特别要注意节目的新闻价值,在节目中我们要追求高格调,参入更多的社会价值理念,不要一味去用炒作和夸张来引导受众。我们在关注受众利益的同时主要目标还是社会利益,如果放弃了社会利益,那新闻价值似同镜中月,水中花。
其次,法制类节目肩负着普法的重任,它还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我国的法制社会建设中,国家通过法制节目来宣传法律,向大众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权威性。通过这种方式把各种法律信息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中,对大众起到引导和号召作用。尽管我国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法制体系,但是从目前我国国情和人口整体素质出发,走进完全地法制社会还有一段距离。把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任重而道远的使命仍需要法制类节目的大力支持。
最后,法制类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的一个类型,为我国法制体系的建成做出了巨大贡献,其道德价值的提升是不容忽视地。当今许多电视节目趋之若鹜地追求品牌效应和观众的收视兴趣,而引发了许多触及大众道德底线的暗访、偷窥等行为。这一系列问题在众多的电视节目包括新闻节目都层出不穷,吸引着大批观众的后窗情节。作为法制类节目在这方面更加值得注意,本身职责是在为受众宣传法律知识,如果在侵犯了某些当事人合法权益,那就会和本身所具有的责任自相矛盾。法制节目推广法制观念无疑是其主要的责任,但是如不注意道德建设,那就会达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法制类节目的选材
法制类节目如今成为我国观众最喜爱的节目之一,在创作上为了避免雷同化、娱乐化、低俗化大量渗入节目,沦为视觉盛宴。我们应该注意在选材上面彻底抛弃这些弊端。基于法制节目的背景,节目就要具有实用性。有用的内容才能让观众在看后有所思考和收获,就能进一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当然作为节目要发挥其有用的功效,首先要被观众所接受和认同,最后观众才能从中知法、懂法。在节目表现形式上切记不要加入与法律无关的因素,如特效的过度使用,刑侦手段的过分表现。法制节目既要注重人文关怀,也要在选材范围和叙事上紧密结合法理性,以传播法律知识为本,使情、法、理有机融合。
法制类节目作为民众的宣传教育类节目,在选材上尽量平民化且贴近生活。一个节目能否拥有众多的受众,主要是看受众对该节目内容和题材兴趣的程度,能否吸引受众,能否接近生活让民众产生同生活、共命运的心理状态。法制节目在选材上不要仅仅都是一些传奇故事或伦理情感故事迎合少数观众口味,那样法制节目必定会走进“媚俗”的沼泽,进而失去生命力。所以节目内容需增多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如房产纠纷、家庭生活纠纷、劳动纠纷、商业经济纠纷等。
法制节目在选材上要做到合法且服务于法,发挥好监督舆论的作用。作为法制节目在题材的选择上首先要是合法的内容,最后的落脚点应在为法律服务。我们在保证合法化内容的前提下,进而要做到服务于法,在节目内容中溶入大量的法律规则和解释,培养受众的法律意思,让民众真正的知法、懂法和守法。法制类节目作为我国法制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在选题上要营造出一种强势的舆论、推动社会进步、关注民情民意的作用。
法制类节目在选材上还要关注新闻性和人文性内容。法制节目作为媒介传播的载体,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具有传播价值,节目播出以后能否起到积极的反馈效果并对民众产生进一步的影响。还应考虑是否具有典型性和影响性,从中是否能挖掘重大新闻和突发新闻的法律内涵。法律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冷酷无情的,没有任何的人情可言,但是社会上都流传着“法不外乎人情”,从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其蕴含的人文关怀。法制节目不能单纯的以法说法、就事论事,最终还应该强调关注人性,这样才能体现出法律背后蕴涵的人文道德。
四、我国法制类节目的前景
(一)对成功之处的借鉴
我国法制类节目在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地探索,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把一个尚不成熟的法制环境发展成具有完整法律体系的法制社会在我国法制社会建设中的贡献是不可置疑的。虽然目前的法制类节目存在着某些缺陷,但某些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以后在节目中借鉴的。比如独特的叙事方式,在讲故事的同时溶入法制意识,让观众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法制宣传教育。因为法律本来就是很枯燥乏味的,如果我们在节目中不加以融合观众的兴趣习惯,那结果注定就会失败。只有挑起收视兴趣,才能把节目要表达的深层内涵传递给观众。
节目形式的多样化,也是法制类节目的成功所在。我国目前除央视法制频道以外,基本各个省市地方台都设置有法制栏目。不同类型的法制节目反映着不同的法律类型。如《法治在线》播报的是最新的法治资讯,为观众提供及时全面的法治新闻;《拍案警世》是在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命运、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以及追踪案件的发生过程;《传奇》集合大案要案,展现迷离案情,拨开重重迷雾,探究幕后真相。这些法制节目都是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向民众传播法制理念,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群众根基。
目前我国法制类节目不完全统计有300多个,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节目还需有特色化。各个法制节目都在力争以特色赢得观众,从多个方面来反映法制的重要性和丰富的社会生活。最终的目标都是在做向广大民众进行法制宣传,增强法制观念的宗旨。不管怎么说法制节目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取得的成就都是与这些最为基本的因素密不可分。
(二)对不足之处的改进
在法制类节目普遍发展的今天,为我国法制建设做出了贡献,可节目雷同化在地方台普遍存在。某些节目的模仿程度基本上达到百分之九十,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一个人每天在换不同衣服”,衣服是换了,但人还是原来的人,甚至某些只是在换颜色连款式都没有任何改进。这些基本上已经成为我国法制类节目存在的通病。所以我们在创作上要想方设法去创新,每个节目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创新设置。在制作上切记要抛弃模仿,力求在借鉴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节目。
在题材的选择上要改变长期形成的老观念,不要认为只有刑事案件才能吸引观众眼球。其实观众更为关心的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如民事、经济、行政等纠纷。如果法制节目大量的报道刑事案件,反而起不到警戒犯罪的效果,还会让民众产生社会不够稳定的恐惧。增多与民众关系密切的报道,填补普法存在的空白区域。
目前很多法制类节目片面的强调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对法律在维护和保护公民权利上的功能宣传不够,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法律的作用就是用来惩罚违法犯罪分子,无形中造成了观众对法律的片面认识。法制类节目在以后的发展上要尽快认识并改进这一缺陷,注重节目的人文关怀,重视采访对象的各种权利,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的命运。
当前大众对法制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制类节目既要承担起推进我国法治进程,促进法制社会良好有序的建设,还有保证节目的质量,满足不同观众的不同收视需求。这一崇高宗旨要求我国法制类节目务必坚决抵制低俗化、庸俗化,倡导绿色收视率。快速稳步地走上绿色收视之路,才是这一时期法制类节目的追求目标。
结论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还有一段的距离。法制类节目在现阶段还应该特别重视这一特殊使命,使法制节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健康引导受众的法治意识,使受众获得更多更广的法律知识。因此在法制节目的创作上要明确法制节目的价值,做好节目的创作选材,不要为了吸引观众而选择哗众取宠,创作人员时刻谨记宣传法制理念、普及法律知识、构建和谐社会等社会责任,法制节目无论是在搜集资料,筛选,后期制作方面都更加专业和规范化,只有这样,相信我国的法制类节目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