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知乎”用户管理的传播学分析

作者:任艺菲来源:《视听》日期:2015-04-06人气:2323

“知乎”网站是一个利用UGC模式生产内容的网站,“知乎”自身只提供框架,不提供内容。它的全部内容几乎均由用户充当传播者。这种模式呈现出互动率高、永和参与积极性高、用户粘度强等特点。然而,信息的泡沫化、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用户之间“知沟”体现较为明显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型问答网站,虽基于UGC的生产模式,但追求的却是偏向于PGC的模式。所以,上述问题自然会给“知乎”网站带来一些危机和挑战。“知乎”网站在面对这些危机时,推出了一系列的用户管理机制,取得了一些效果。笔者无意对这些自我管理机制是否合理进行探讨,仅仅希望以案例模型的眼光看待这些管理机制,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的利弊分析。

一、用户管理机制的内容描述

(一)知乎公共领域编辑计划

“知乎”网站有“知乎公共领域编辑计划”。在“知乎”网站上,“知乎公共领域编辑计划”的话题下做出如下描述:“知乎公共领域编辑计划是一个以提升知乎公共领域内容质量和知友文字编辑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公共领域内容编辑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自发性非官方计划”【1】。由此可见,“知乎公共领域编辑计划”有以下三点特点:第一,它的目的与“知乎”网站一贯宣传的“理性、认真”等理念是一脉相承的;第二它的实践主体是普通的“知乎”用户;第三它的性质是民间自发的。它本身并非一种机制,而是一个自发性的组织,可以说,这个组织相当于一个宣传用户管理理念的核心,随时向用户辐射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举报机制

在“知乎”网站中,用户可以随意举报任何一个问题与任何一个回答,但是为了防止用户滥用举报权限,“知乎”也推出了一些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三个,其一是“知乎”发布的《良性讨论公约》,其二是“知乎官方指南”中提到的部分相关内容,其三是在举报时需要填写举报的理由。

(三)修改和删除功能

在“知乎”中,用户可以随时进行“自我管理”,即删除或修改自己发布内容和提出的问题。对于评论,题主有权限选择删除和保留该题下的所有评论。特殊的是,用户也将随时接受“他人管理”,对于在“知乎”上提出的问题,任何用户都有权对其增减标签、修改题干、增减描述等等。

二、用户管理机制的意义

(一)交互福利的扩大化

“知乎”网站产生于web2.0的时代,交互的模式打消了用户之间无法沟通的壁垒,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与web1.0时代及以前单方面发布信息的范式。作为web2.0时代的产物,创新点往往体现在运营者对于交互的利用方式。“知乎”中的用户管理机制恰恰扩大了交互技术带来的福利。在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 自由时间的力量》一书中,谈到了这样两个观点,一个是“原本只能在单项公共媒体(如书籍和电影)和双向个人媒体(如电话)间进行的选择,如今扩展出了第三个选项:从个人到公众的可延展的双向媒体操作【2】”,另一个是“当沟通工具掌握在新的族群手中时,也会呈现出新的特点【3】”。“知乎”网站的相互管理机制模式与以上两个观点不谋而合,笔者认为,用户管理机制实际上就是运营者把社区监督和维护的权利下放给用户,从技术的层面上打消用户无法进行社区管理的客观事实,用自身制定的规则赋予每一个用户做社区管理员的可能性。交互为社区带来了用户的高活跃度和较强的粘度,同时激励用户产生自我实现的心理。很多带有自媒体性质的其它网站,例如“微信”、“天涯社区”等,没有管理员权限的普通用户只能享受作为代理人和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发布信息和阅读信息。而相对于知乎用户,全民都有权利直接作为信息的管理者进行社区信息维护。特殊的机制使得用户之间更加容易产生用户内部的弱连接,根据哈佛学生Mark Granovetter 的研究,相对于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强连接,组织间的弱连接更有利于组织获取新信息、新观念【4】。笔者认为,虽说弱连接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相比强连接,弱关系会更加无私和公正,在举报、修改或删除前并不需要有情感上的顾虑,同时有利于信息自身的改进和“知乎”用户自身媒介素养的提高。“知乎”中的用户管理机制扩大了交互带来的福利,之于用户有利于社交功能的延伸,之于信息也更容易使其规范。

(二)社区氛围的维护

第一,有利于发挥传播的社会化功能和环境监视功能。用户管理机制作为议程设置中的一环,它在传播的进程中自然有“守门”的效应。赖特的“四功能说”认为传播的功能包括环境监视功能、解释与规约功能、社会化功能和娱乐功能【5】。笔者认为,“知乎”的一系列用户管理机制不但有利于维护社区的氛围、净化社区的生态环境,而且还让用户更加重视社区传播的社会化功能和环境监视功能。通过这些管理机制,用户之间相互监督的意识增强,为“水军”、广告的涌入设置了人为的门槛。实际上,目前中文互联网的整体环境更偏向于低俗化、娱乐化,而“知乎”网站所宣传的理性和认真在这个大环境下就自然与其它的网站有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从其它网站带来的用户习惯会在“知乎”网上蔓延,当用户们习惯了水军的存在、习惯了广告的插入、习惯了自己费时费力判断有用的信息并且对垃圾信息不在意时,他们就不会对某个特定的传播生态提出希望消灭这些信息的意愿。而在“知乎”中,运营者自身提出了这种意愿,推行的举报机制也确实带给用户很强烈的警惕和防范意识,一部分“知友”已经养成了一旦发现不良信息,立刻随手举报的习惯。而它取得的直接效果是很多用户都在发表的内容中表示“知乎”网的环境相对干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水军较少,二是硬广告较少,三是原创和“干货”较多。间接的效果是让部分用户养成了倡导良好互联网的习惯,并且在其它同时使用的带有自媒体性质的网站上也自主宣传相关理念。

第二,弥补UGC模式带来的信息泡沫化。相比于传统媒体,UGC模式自身带来的便利是交互等优势,但缺点就是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在“知乎”网站中也不例外。笔者总结出了三点较为常见的泡沫化信息类型:其一是信息呈现出强烈的传播者自我意识,希望借信息表现自我欲望并且对其它用户鲜有帮助的特点;其二是信息呈现出明显的娱乐化趋势并且对其它用户鲜有帮助的特点;其三是在信息呈现出“不给勺子的心灵鸡汤”趋势的特点。可以说,这三种类型或多或少都与网络审核机制顺序的改变有关系。在传统媒体中,预先审查制可以筛去大部分这类信息,而UGC模式却省略了预先审查的过程,直接发表,泡沫化的信息由此产生。“知乎”的用户互相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些问题,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采用举报机制可以帮助“知乎”运营者筛选信息,促使信息发布者修改信息或直接删除信息。对于第三种信息的作用有些许不同,“知乎”利用用户互相管理机制对答案发布者在心理上形成威慑,促使用户尽量少发或不发鸡汤式的信息。而且,这也会在客观上为“知乎”网站降低聘请管理员的成本。

(三)社区生态的净化

1.用户媒介素养的提升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6】”。通过用户管理机制的运用,“知友”的媒介素养主要在以下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第一,用户互相管理机制方便用户阅读信息,错字的修改和对错误信息的监督与 修正使得语言更加规范,减少歧义等现象的发生,阅读也更加流畅。

第二,降低阅读了门槛。笔者认为,解码与编码的能力可以看成是互补的,当编码更加清晰明确、语义表达更加清楚时,解码一方就可以更加轻松地阅读。文字作为一种“冷媒介”,对于受众参与度的要求较高,而“知乎”中的用户互相管理机制可以看做是对于文字表达的规范,由此可以为解码者即受众降低阅读门槛,减低阅读负担,从而扩大受众数量。

第三,有利于文字规范,文化传承。网络传播的审核机制不同于传统媒体,文字、用词、句法的规范均无法得到保证。而“知乎”一系列的用户互相管理机制便可以用“他管”的方式去规范文字,这在客观上净化了社区的生态,也有利于规范用语的使用和传播,让用户形成相关的意识,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媒介素养和文化的传承。 

2.用户习惯的改变

第一,有利于信息发布者的用户习惯改变。在中文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很多用户习惯了在传播时的随意和对语言错误的无视。这种习惯的养成或许会被带到其它的环境中去,包括正式文件的写作和阅读、其它网站的写作和阅读、其它媒介的写作和阅读等等。这样的后果是多数人不愿看到的。而“知乎”推行的一系列用户互相管理机制,恰恰可以让用户自身形成消灭错误用语的意识,在写作时形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有利于管理者的习惯改变。当一个用户转换身份为管理者时,或多或少会形成一种挑剔的心理。修改别人的文字同时,自己的意识也会提升,在自己写作时也会在错误用语方面格外注意。

3.降低信息的损耗 

自我管理机制的推行有利于降低信息的损耗,提升信息的利用率。

第一,修改信息可以说是对信息不完美的补救措施。在这里,可以拿微信的朋友圈做一个对比。目前,微信的朋友圈自身不提供修改功能,一旦信息中出现错误、错字等,只能把整条信息进行删除重新发表,而且被删除的信息下的评论与获得的赞同都不会予以保留。当信息出现错误时,一旦删除,或许会带来信息的损耗,同时也是对于其他用户的不尊重,而如果保留,又客观存在语言不规范的问题。回头来看“知乎”的修改功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降低信息的损耗。

第二,“知乎”中的举报功能有利于提升其它信息的利用率。一个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信息的筛选至关重要。“知乎”推行的举报功能可以看成是让用户成为“大数据分析”的执行者进行数据的筛选。对于举报的信息,由“知乎”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查,一旦发现举报得当则删除或另作者修改。这样的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改变冗余信息的形态,提升用户的阅读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垃圾信息的存在,尽可能为用户节省阅读时间去阅读其它高质量信息。

三、用户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虽说用户管理机制存在以上的好处,但其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从历时性上来说,存在不同步的问题。用户之间发布消息存在时间差,形成了时间逻辑。而有些信息在修改后,便造成了信息与评论不同步的现象。这就会造成其它的用户在看某些评论时觉得莫名其妙的现象。虽说不同步的问题是修改功能带来的必然的副作用,但是问题却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从共时性上来讲,作为问答网站,对于所提问题的修改会造成与一些回答不符的现象。针对一些大幅度修改并且不展现原貌的问题,一些用户的回答会形成不符题旨的答案,变成冗余信息式的存在。虽说会有一些用户在问题的附加描述中会把原问题进行展现,但这样做的用户毕竟是为数不多的。

第三,侵权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修改,会有对于原意的改变,这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作者的权利,为双方带来一些麻烦。

四、结语

虽说知友们对于“知乎”网站中的一系列用户相互管理机制褒贬不一,但笔者认为,这些机制的推行是独特的,带来的福利也远远比弊端要多。笔者认为,用户互相管理的机制在将来或许会成为一种经典模型般的存在,为越来越多的网站所大范围推行。

参考文献

1.http://www.zhihu.com/topic/19789802

2. 克莱·舍基. 胡泳 哈丽斯.认知盈余 自由时间的力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6

3. 克莱·舍基. 胡泳 哈丽斯.认知盈余 自由时间的力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4

4.田慧敏,李南,邓丹.弱连接在促进隐藏隐性知识转移中的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6).

5.威尔伯.施拉姆,等. 何道宽.传播学概论[M].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2.

6.D.Bucking,Media Education:Literacy Learning,Literacy Movement and Contenporary Culture,Polity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Blackwell Publishing,2003,p.36.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