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实践导向”课程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

作者:周建忠,于彦华,赵相莲来源:《教育观察》日期:2015-04-18人气:1617

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基本内涵

“实践导向”课程只针对“学问导向”课程提出来的。在课程理论中,可以根据以理论为中心还是以实践为中心,将课程分为“学问导向”课程和“实践导向”课程。“实践导向”课程模式主要特点是:以工作任务划分作为课程门类划分的主要依据;以实践过程和实践知识的掌握为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使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中获得工作体验;课程内容以实践知识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实践过程而不是以书本学习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以工作样本来来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1]。

二、“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职业院校“实践导向”课程开发及其教学体系存在问题,课题组从2011年开始,对吉林省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金融专科学校、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平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问卷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23份,回收率94%,统计有效问卷408份,有效率96.7%。对有效问卷统计分析,在“实践导向”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体系未给予很好的保障。

(一)系统性差,管理落后

调查显示,仅有16.45%的教师深刻了解,24.12%的领导和教师对“实践导向”课程有所了解。各职业院校对“实践导向”课程模式虽有所认识,但对其本质的理解和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实践导向”课程实施缺少完善的、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制度保障跟不上或有相应的制度而没有很好地执行,致使这种课程模式没能很好地实施。

(二)师资力量薄弱,观念陈旧

职业教育需要高技能的教师,需要教师具备“双师型”技能,从现有教师取得相应技术职称双证来看,不足10%。多数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对“实践导向”课程模式接受比较慢。调查显示,只有16.45%的教师深刻了解,24.12%的领导和教师对“实践导向”课程有所了解,愿意进行课程的教师也仅有41.67%,超过半数以上的教师习惯于课堂理论讲授,不愿意做课程开发。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障碍了“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实施与运用。

(三)实习实训条件参差不齐,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办学经费的投入,一些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距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而且实习实训条件相对完善的高职院校,大都是近几年得到国家专项经费资助的国家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多数学校仍然是设备老化、陈旧落后,一些新技术无法在实践场所掌握。由于办学经费不足,大多数学校学生实习实训所需的消耗性的材料很有限,新技能自然就也无法掌握。

(四)课程开发之后,缺少专用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基本是普通本科课程的缩影,中等职业学校是高等专科的缩影,没有组织相应教师进行反映职业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开发;课程讲授基本按照“理论知识”体系进行,更没有按照“实践导向”课程要求开发出“技术知识”体系。造成了课程讲授的内容过深、偏难。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1]。

三、“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

正因为目前职业院校教学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对现存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为“实践导向”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改革现存的教学模式,建立“相互适应”取向的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应该强调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努力做到各专业培养目标与地方产业结构、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教师与学生需求、就业与企业需求实等最大的适应与统一,实现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链,教育教学对接社会需求,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实训对接工作岗位,这也为“实践导向”课程模式深入推行提供保障。

(二)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实行“双证书”制度

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经济为出发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按照企业用人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进行专业和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尽量减小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系统偏差。同时,学校还应该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毕业前不仅要去的毕业证,还要取得某一工种的中级等级证书,并将此证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

(三)更新教师观念,加强课程管理

只有教师内在的观念才具有真实的指导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定向实践行为的作用[2]。先进的观念对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推行“实践导向”课程模式,必须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开始,同时,建立“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管理机制。成立由校长牵头、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学生信息反馈员等组成的专门“实践导向”课程管理机构;制定包括“实践导向”课程实施、监督检查、内容要求、具体考核方法、设施设备要求等管理制度,并细化管理条例和措施;尤其要加大学分制度改革,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分段完成学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长、兴趣,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对不同学生实施分层教学[3]。

(四)开展教师培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改变传统职教教师培训课程目标仅限于对所学课本知识的无意义重复强化现象,建立与“实践导向”教师培训相呼应的应然目标,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改变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年龄偏低、职称偏低、“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等现状,可以采取引进、交流、聘请等方式,培养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积极鼓励年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和深造。从而建立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数量充足、质量优异、结构成梯度发展的师资队伍。

(五)开展校本研究,开发适应“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教材

积极鼓励教师开展以本校教学为主的研究,对教师教研立项研究的课题给予一定经费自助。学校还应该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专家、著名学者、学校领导、教师和学校后勤保障负责人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校本教材开发。一改传统教学只迷信由专家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编写的偏难、偏深的教材,使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发出的教材,遵循“实践过程”规律构建“技术知识”体系,按照岗位需求构建技能体系。在课程开发规程中,可以按照大类专业基础开发相关专业通用教材。

(六)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导向”课程实施提供平台

学校应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真正实现实验实训基地“硬件硬,软件优”。在目前各职业院校经费不足情况下,可以借助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以项目申请的形式争取建设资金;在实验实训基地管理上,可以成立实验实训中心,比如,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把药物制剂实验实训室、药物合成实验实训室等组建一个生物技术开发实训中心,即实现管理规范化,又节省了人力;在基地运行上,可以采用市场机制运作,尤其是一些国家重点职业院校和国家示范职业院校或专业,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开展一些产品研发、生产与经营,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实现“自身造血”功能。这样,既满足了教学需求,同时,产品经营的资金又解决了实习实训耗材经费的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著. 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 吴小欧. 大学课堂文化人格的共生与化育[J]. 高教探索,2005,(6).

[3] 陆国民. 实施教学体系改革为“实践导向”课程模式提供保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3).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jy/11884.html  《教育观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