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和谐社会视域下创新西部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以贵州高校为例

作者:娄刚来源:《教育观察》日期:2015-04-24人气:1004

一、加强西部地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54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的后继力量。2008年以来发生的拉萨“3•14”、乌鲁木齐“7•5”和近期发生的新疆“4.23”、鄯善严重恐怖暴力事件等进一步凸显了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指出,要把贵州建设成“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 此研究正是响应这一精神的积极行为。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民族团结教育的一般策略和课堂教学,目前找不到从和谐社会视域的角度、从贵州高校的实际出发研究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文献,在这方面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从和谐社会视域的角度研究贵州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可以充分挖掘贵州地方资源、民族资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通过深入研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贵州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团结全省各族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贵州“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贵州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现状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我们党一贯的原则和立场。各地区各部门和各高校认真贯彻中央有关要求,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是好的。他们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和力量。

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现实和考验。国际敌对势力妄图对我西化的图谋没有改变,他们把争夺的重点放在了年青一代人身上,西方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和某些腐朽落后生活方式对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等三股势力制造的一系列暴恐事件骇人听闻,2014年3月1日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暴恐袭击案就导致31人死亡,141人受伤,最近央视《新闻1+1》 节目暴露了“迁徙圣战”的真面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出来,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等日益多元化,一些大学生存在着信仰迷茫、价值观念扭曲、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不强等问题。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薄弱环节。经调查显示,一些地方的高校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够,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机构设置不全、经费投入不足,没有把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挖掘程度不够,没有积极开发本土资源。一些高校党团组织、学生管理部门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认识不足,活动单一,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队伍薄弱,有待加强等等。

三、创新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始终把构建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摆在重要位置。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评体系。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工作部(处)和团委统筹负责、院系具体安排、党政群各部门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各级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统一规划、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开展督导督查等工作。

2.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高校要把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校党委要始终把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动权,经常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状况,制订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总体规划,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各高校党委书记要切实担负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负责,把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教育与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三同,即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 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专兼职队伍,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的组织能力和指导水平。通过充实优化民族团结教育讲师团、民族团结教育志愿者、民族团结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队伍、聘请少数民骨干担任辅导员等途径,加强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组织和协调。各院系党团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责,把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各高校要把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划拨到实施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各部门,实行专款专用,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年予以增加。各高校要为开展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并不断改善条件,创新方法和手段。要把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领导部门要把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重大问题研究列入规划,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等,推动创新,促进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3.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两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充实教材内容,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第二章第三节有“促进民族团结”的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抵御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丰富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到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各国实际、民族实际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章节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论述;《形势与政策》更是要结合鲜活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际进行讲授。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师在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作用,必须由学校党委、行政统一协调,“两课”教师要以教研室为单位,挖掘、充实教材中蕴含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统一备课,统一课件,以“民族团结教育月” 、“民族团结教育日”等为契机,在全校范围适时推出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宣讲活动。[1]

结合贵州本土实际,编印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乡土教材。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各高校可结合本校、本地区少数民族实际,编印乡土教材,介绍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代表人物、迁徙轨迹、民风民俗等,以增强学生对各民族的认同和亲切感。像仡佬族,贵州省聚集了96.43%仡佬族人口,贵州聚居地主要为遵义市的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遵义的高校像遵义师范学院等可组织编写“仡佬族百科知识”等小册子,介绍仡佬族的历史渊源、语言、传统、宗教信仰、文化等,利用课堂,学生团队活动开展宣讲。

4.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深入开展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了解民族知识、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以下三点:一是以寒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入开展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在高校每年寒暑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社会实践内容。比如每年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可通过调查问卷、发放传单、义务支教、调研报告、与地方政府座谈等形式组织学生到民族村寨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从地方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中感受党的民族政策、感受民族团结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好处。二是以民族节日为契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像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是世界十八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是中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所占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素有“歌舞海洋”、“百节之乡”的美誉。凯里学院可依托当地丰富的民族资源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每当当地开展芦笙会、对歌、姊妹节等活动时,凯里学院可通过排出学生充当观众、志愿者、参演者等形式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接受民族团结教育。三是以社区服务为契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服务社会是高校的职能之一,也是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依靠学校专业优势,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社区开展心理咨询、家电维修、义务辅导、一对一帮扶等形式,让学生在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接受、维护民族团结。

5. 结合贵州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实际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大量的文物和资料显示,红军长征时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   著名的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都发生在贵州。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坚持正确的民族观,以民族平等这一基本方针为基础,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特点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成功地争取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支持。贵州各高校可结合当地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像贵阳市有八路军贵阳办事处旧址、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旧址、林青烈士就义处等红色文化遗址,像红二、六军团到达黔西北彝族地区,彝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欢迎红军,许多青年也踊跃报名参军。[2]毕节有“鸡鸣三省”会议旧址、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钱壮飞烈士墓等“红色”景点。在贵阳市的高校、毕节学院等可结合当地这些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等形式,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参考文献:

[1]刘运喜. 湖南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现状与对策探讨[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5):7.

[2]黄道炫. 永恒的纪念——红军长征与少数民族[EB/OL].(2006-12-6)[2014-6-20].http://jds.cass.cn/Item/5657.aspx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jy/11884.html  《教育观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