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温情的书写与女性意识的显现——迟子建小说女性形象的塑造
迟子建是当代文坛一位与众不同的女作家,1964年,她出生在黑龙江省的最北端——漠河,这个一年之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飘雪的地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着迟子建的童年时光,亦为其创作奠定了良好的环境渲染基础。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始至今近三十年的创作历程中,迟子建以其温情的书写,尽显北国的风土人情,屡获国内外文学奖项。面对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境况,迟子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与深邃的感悟性,执笔于普通人物的平凡生活中,通过对众多女性形象的书写,力透纸背的表现出人间的温暖与情爱。
一、对女性形象的温情书写
现代的女性解放与个性解放一直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1919年,易卜生的剧作《娜拉》被胡适和罗家伦合译并搬上舞台,此后,娜拉便成为妇女解放的代名词,妇女解放同时被熔铸进人的解放,与此同时,女性人格的独立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迟子建笔下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勇于反抗的“弑父玫瑰”还是纯真善良的“丈夫的妻子”亦或是放荡不羁的“孩子母亲”都渐次的拓宽了这一范畴,并向着更深层次挖掘。
(一)勇于反抗的女性形象
2013年,迟子建手捧《晚安玫瑰》漫步走来,带给读者一个又一个“玫瑰”弑父的凄美故事。出生于农村的赵小娥,有一段不愿向外人提及的身世之谜,背负恶名的生母在家庭的折磨下过早离去,从此这个家不再温暖。阴暗、衰颓的家庭氛围令赵小娥清醒的意识到男性的冷酷无情。她在父亲与继母的羞辱中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生活曾给予赵小娥一丝光明,可是就在光明触手可得之时,又被莫名的身世之谜无情的拉回到阴暗之地。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茫然无措的世界中挣扎以及她对男性的深恶痛绝。与赵小娥有着同样身世之苦的吉莲娜,是一位俄罗斯后裔,她受过高等教育,少年时曾爱慕一位睿智帅气的俄国外交官,在知其早已有妻室后,便仅仅在心底保有一份爱恋。而继父为了换取自己的利益,在蒙蔽中,把她献给了日本人。
赵小娥与吉莲娜在面对世间种种不如意之时,毅然决然奋起反抗。赵小娥痛恨自己是强奸犯的女儿,痛恨自己身上流淌着污浊的血液,童年的苦痛促使她选择逃离,但是生父对她造成的侵害如影随形。她在担惊受怕中产生出复仇的念头,让自己获得解脱的唯一方式便是杀死生父,这个多年以来给她造成心理障碍的人早该远离这个世界。同赵小娥一样,吉莲娜痛恨自己的继父,在她装疯卖傻的呼喊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来自男性的暴虐。若想真正得到解脱便也是谋杀继父,自此,吉莲娜开始偷偷在继父的烟枪里装入毒药。
在男性强权社会中,女性只有通过自身的反抗才能逐渐获取独立自主的人格与生命。赵小娥与吉莲娜勇于反抗不公的行为,正是对于现代版的娜拉出走后的解答。
(二)纯真善良的女性形象
在迟子建的作品中,塑造出一批纯真善良的女性形象,她们聪慧美丽,善解人意,不断化解着男女之间的矛盾,维系着家庭的和睦。《日落碗窑》与《清水洗尘》中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具有迟子建式的美学特征。
吴云华是《日落碗窑》中一位女性形象,因其先天不足,教书匠王张罗在选妻时,宁愿选择有精神障碍的刘玉香也不愿娶跛脚的吴云华。然而吴云华勤劳、善良,嫁给关全和后,夫妻日子过得恩爱富足。而娶刘玉香为妻的王张罗,每天都在为自己未出生的孩子提心吊胆。善良的吴云华此时向刘玉香伸出援手,却遭到丈夫反对,在几经周折之后,吴云华终于如愿以偿。她对丈夫的反抗更加凸显其纯真善良的一面。
在《清水洗尘》中,迟子建塑造了一位质朴、善良、真实的母亲形象。母亲的醋意源于邻居蛇寡妇求助父亲为其修洗澡盆。母亲本不愿父亲去,但内心的善意使其不好阻挡,于是就有了“那你就去吧”“呦,修了这么长时间,还修了一脸的灰,那漏儿堵上了吧?”等醋意十足的话语,正是这种善意的醋意,加深了母亲这一真实、生动的形象。
(三)放荡不羁的女性形象
理想中的母亲形象,应该是慈祥和蔼,对儿女关怀备至,对家庭尽心尽力,对丈夫有情有义。《逆行精灵》中的鹅颈女人,冲破了这一大众藩篱。鹅颈女人为了自身的幸福而表现的超凡脱俗。她三十多岁,已有一双儿女,却依然迷恋外面的世界,追求精神与肉体的自由欢愉。迟子建丝毫没有对这一人物形象大加批判,反而顺其自然,任其对生命本真的向往与追寻。
《微风入林》中的方雪贞则是对放荡不羁女性形象的最好诠释。来自原始林间的孟和哲闯入医护室,吓走了护士方雪贞的例假。方雪贞在为孟和哲止血后,接受其特殊的疗救方式,两个月后,方雪贞心里与生理的不快一扫而光,大胆的贪恋与孟和哲在一起的时光,此时两个人的关系已经违背道德伦理。迟子建却不这样认为:这种有违常理的治病方式体现的不仅是“对于女性的由衷的关心,而是长久处于男权压制下内心情绪在突然获得初步解放后的一种释放。”
二、女性意识的显现
迟子建用其温情的笔调叙写了众多女性形象,以诗意的语言描绘出她们清透如水的内心世界,在其对女性命运的思索中,也会显现她对女性身处男权社会的隐忧以及追寻两性和谐的探索。
(一)对男权社会的隐忧与批判
在迟子建所关注的女性视域下,对女性不公正命运的施暴者往往是男性权威。而在男权主导的社会下,女性要获得同男性一样的权力,就要为此付出高于男性百倍的努力。男性在社会中所构筑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把女性置于非常尴尬的地位,迫使女性为了追寻内心所向往的领域与人生价值,均要通过借助男性权力才能获得。以男性为主导的权威关系,让女性在命运的怪圈里循环反复。女性这种令人堪忧的命运,一方面由经济因素决定,另一方面也受千百年来封建文化的影响。女性因其力量的薄弱,体力劳动上依附于男性,被动受控于男性,并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这种地位支配下,渐渐趋同于男性中心论,被灌输进男性强权的思想,久而久之,也便认同了这一观念。
迟子建的作品深刻精练地描绘出男性对女性造成的伤害以及对男权社会的隐忧与批判。《河柳图》中的程锦蓝,未婚时貌美如花,嫁给第一任丈夫后,开始失去自我,丈夫不满现在的生活,只身前往城市,进城后,便抛弃了她。改嫁后,被第二任丈夫打扮成名副其实的村民,红袄绿裤,夕日的优雅被生活洗涤的只剩下一丝丝惨白。《在低洼处》里的柳子,本是聪慧美丽的女孩,可是母亲却把她的幸福用作换取兄弟结婚的资本。卖给陌生男人后,柳子时常被绑起来打,“实际上她是任何男孩子的奴隶,只要她的父母强迫她戴上一个戒指。”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女性或多或少要遭受不公的待遇。
(二)寻求两性和谐
通过阅读迟子建的文字,我们感受到,她文字中所要表达的不单单是对男权社会的隐忧与批判,更多的是要通过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复杂混沌关系去找寻和平共生的契合点。
“上帝造人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这决定了他们必须相依相偎才能维系这个世界。宇宙间的太阳与月亮的转换可以看做是人世间男女之间应有的关系,它们紧密衔接,不可替代,谁也别指望打倒谁。只有获得和谐,这个世界才不至于倾斜,才能维持平衡状态。”这段文字诠释出迟子建的两性观,这种观念一方面告诫男性要抛却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对女性而言,要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只有男性与女性和平共处,才会形成男女和谐的价值体系与生活环境。
美国女权运动领袖贝蒂·弗里丹曾提出“第四维空间”——社会。意指女性除却在婚姻、家庭、母亲以外的三维,应立足于社会,而这一理论直接将妇女引向反抗与暴力,矛头直指男性主体。随后在《致真正的男人的一封公开信》中,贝蒂表示:“如果这是场女人反对男人的阶级斗争,那么女人永远也不能赢,不仅因为男人拥有太多的权力——事实确实如此——而且因为大多数女人不愿进行这样一场战争。”贝蒂这封信,巧妙的对男性与女性进行了澄清与规劝,并指出建立男性与女性和谐关系的基石是人性的平等。如果违背这一基石,那么,男性既不会获得安宁,女性也不会得到幸福。这种人性基石正是迟子建所提倡的两性和谐的意义所在。
寻求两性和谐的话语有别于以往的男权话语与女权话语,这也为迟子建的写作开辟了崭新的话语资源。她以一种温和平易的态度去展现男女性爱,这种人性真情的流落,让男性与女性情不自禁的结合在一起。性爱对于男性与女性来讲,纯粹是人性本真的表现,疲惫的身心与人生的苦难也消融在其中。
迟子建笔下众多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表达出的不仅仅是对于女性的由衷赞美,还表现出对女性在男权社会境况下的隐忧,并因此发出寻求两性和谐的呼声。这样的呼声让其作品不断得以提升,并表现出人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刘睿,王莹莹.论迟子建《晚安玫瑰》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表征[J].语文建设,2014 (3).
[2]王宇.性别表述与现代认同——索解20世纪后半叶中国叙事文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3]迟子建.晚安玫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