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究生公共英语测试体系构建必要性研究
一、研究背景
国内外针对语言测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日益增多,多领域、跨学科的英语教学改革及课程改革的研究硕果累累,且我国逐步形成一套关于小学、中学、大学(本、专科)阶段英语测试的完整体系,关于英语测试的研究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理论日趋完善。
然而,对于正处教研基础阶段的高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育的研究,或局限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设计、教材编制选用、或电子化(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探讨等角度,或停留在对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层面的探讨上,或止步于对语音、语法、词汇等成分的语言或语用研究,针对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不同阶段的完整验收方案近乎空白,关于研究生公共英语测试体系的专项研究理论缺失。
二、构建理据
1.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至关重要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是我国研究生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教育部颁发的《研究生外国语学习和考试的规定(试行草案)》(1983)指出,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一门外语(第一外语必修),强调开课以语言基础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听、说、写等能力;《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1993),要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及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培养学生阅读专业外语文献、就本专业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翻译和介绍国内外科技资料)以及用英语撰写论文的能力。
自《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论文集编辑出版以来,国内外语界的关注逐步扩展到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研究领域,广大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人员的相关成果纷纷涌现:如何璐着眼于“策略研究(2008)”,谢忠明等专注于“转型与对策研究(2009)”,王永祥致力于“教学模式体系的研究(2009)”,周焕灵从“研究性学习研究(2011)”谈起,等;余渭深在《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务(2005)》中专门对研究生公共英语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
2.语言测试研究的理论推陈出新
纵观语言测试的发展史,在不同的时期,人们根据对语言本质(或语言能力)的认识差异,主要形成了“科学前语言测试(20世纪40年代以前)”、“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学测试”、“交际语言测试(或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测试)”三种语言测试模式(或体系)(Liu & Han,2000:19-22),对比瓦莱特的“文化测试”模式,分析如下表(Wu, 2004:59):
测试历史阶段 |
语言观 |
语言学习观 |
测试内容 |
测试题型 |
科学前测试模式 |
语言是一套语法规则 |
学习语言即学习语法规则 |
测试语法规则知识,翻译 |
主观题-词形变化,语法分析,翻译 |
结构主义测试模式 |
语言是一套结由结构成的符号系统 |
学习语言即学习操作语言形式的各种技能 |
测试脱离语言使用环境的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语言点 |
客观题-听说读写等技能,语法、词汇语言点 |
交际式测试模式 |
语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交际能力 |
学习语言即学习囊括多种因素的交际能力 |
测试运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
主观题-完成交际任务 |
文化测试模式 |
语言是语言知识、交际能力、文化意识的结合 |
学生交际实用性、对不同文化理解的深层发展 |
语言知识,对文化意识/礼仪/差异的理解,文化价值观 |
主、客观题-在识别文化深意的基础上,用语言知识完成交际任务 |
鉴于语言能力的界定是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Davies(1990:27-30)认为,语言测试的首要目的是提供就语言性质理解层面的信息,而不是关注教与学;邹申(1991:21-24)在前人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语言测试的(后效、学业检查、筛选、评估)四大教学功能,与Bachman(1990:67-68)提出的语言测试(在语言能力的性质、语言处理、语言学习、语言流失、语言教学等领域展现出来的)研究功能呼应;梁茂成(2006:F11-F12)在《语言项目中的测试与评价》的导读部分对语言测试及其研究作了概述,指出语言测试主要关注对语言能力(测量对象)的研究,对测试本身(类型、题项)的研究,对测试结果(描述、解释)的研究,及对测试信度和效度的研究;主要服务于人才的选拔、对学生因材施教(如分班、分层、分级、分类教学等)或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改进教学等方面。
国外学界对语言测试研究的关注由来已久,近20年来国内学界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Robert Lado(1961)首先提出设计测试内容应遵循“对比”原则;Harrison, A.(1983)的A Language Testing Handbook,至今仍为广大师生受益;Lyre F. Bachman(1990)提出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型(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Model)”是迄今为止语言测试界对“语言能力”最权威的诠释;在语言测试领域独领风骚三十多年的 J. Charles Alderson于 2008年由国际语言测试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其最新专著Language Testing(2011)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测试研究发展进行了里程碑式的概述。
三、构建需求
1.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持续改革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一直是研究生教育的热点话题;测试的目的、方式和内容等不同,将对教学产生不一样的“回拨”作用,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数十年来,硕果累累。
黄建滨等(2009:11)分析指出,1985-2008年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累计刊登研究生英语教学论文112篇,远超其他刊物上相关论文总和,足见国内各界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及其研究的重视;洪云(2011:137)指出,继大学英语(本、专科等阶段)教学改革之后,国内许多高校先后在课程设置、社会需求、学生动机等方面展开了关于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陈伟(2008:97-99)表示,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满足研究生诉求、响应导师要求,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进一步深入改革,着重完善英语课程设置(开课将基础知识讲授与应用技能培训结合,辅以日常英语、学术交流英语及科技论文写作英语教学),整合语言学习与语言实践(创建了配套设施齐全且具有较强自主、互动、仿真特点的“英语语言实践中心”),开展历时的、实证研究;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一整合了传统教学、第二课堂互动与评估,以及自主学习等元素的创新模式,受到改革试用研究生的普遍好评。
相比之下,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对大学本科公共英语开展的三项改革之一即是测试方面的变更;其中,吴明媚(2004:59)认为“大学英语考试内容将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使用能力为主,考试方式也将从目前的人工考试逐步向计算机考试过渡,以提高并提高命题的科学性、评分的一致性和成绩的可比性”,这对于研究生公共英语测试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不仅是鼓励,更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2.英语测试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
伴随世界范围内语言测试研究的深入,英语测试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显著。
Carroll, J.B.(1961)关注针对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的水平测试要考虑的基本因素;武尊民(2003)认为,20世纪80年代至世纪末是英语测试研究大发展时期,专业书籍、研究文章及专门英语测试杂志的大量出版;Spolsky(1995)讲述了客观语言测试简史,表示“英语测试本身已发展成为一个专门职业”;在邹申教授专著《语言测试》与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的影响下,长期潜心研究语言测试的张艳莉,针对我国中、小学阶段外语测试中存在的考试内容和设计方法中的问题,提出了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末三个关键期建立既有效衔接又呈螺旋式上升的“一条龙”英语测试体系框架(Zhang, 2010:2);《英语测试与中国学生》(2010)弥补了国际上关于英语测试与中国学生书籍的空白,并为中国英语测试研究指明了方向,对整个语言测试界也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Huang,2011:57);而Alderson指出,语言测试作为应用语言学一个重要分支,综合考察语言使用者对语言性质的的认识,对所掌握语言的熟练程度,以及对语言的语用技巧等三个方面(2011:318)。
3.研究生公共英语测试体系探索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专业英语教学对公共英语教学的影响不减,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提供海量英语资源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教学压力,交换留学热和社会英语办学热更增冲击,诸如此类的因素都对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深入开展、卓有成效的“拦路虎”。
孙梦云等(2008:6)研究表明,虽然国内多数研究生培养单位设置的公共英语(必修)学位课程课时较多且学分偏重,实际教学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其中,研究生英语写作及听说等应用能力欠缺、无法满足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是主要问题所在。Hughes(1989)指出,测试既服务于教学,又对教学具有“回拨”作用。Weir(2001:120,125)发现,“课堂上的测试没有起到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关注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运用考试更好地为学生进步提供有效反馈上”,且应“与语言学习各发展阶段相结合”。Heaton(2000)从教师的角度讨论测试诊断教和学的效果,得出结论随堂测试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熬教学计划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具有实际意义。
四、研究小结
在当下这个外语教育大革命的时代,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第二课堂、移动学习等教与学的模式百花齐放的环境下,研究生公共英语测试既是衡量英语教学成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又是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英语语言及语用能力达标、兼具英语文化素养的,实用型、创新型、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文章从国内大、中、小学及高职高专和成人电教(或函授)等领域不断完善的测试模式当中,找到了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与改革实践推进过程中值得借鉴的“ESP(专门用途英语)”及“ADDIE教学设计”等经典案例,认为“传统性验收与网络式验收结合、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结合、大规模测试与随堂测试相结合”,将是未来国内研究生公共英语测试体系构建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2012.3重印)
[2] Davis, A. Principles of Language Testing[M].Oxford: Basil Blackwell,1990
[3] 邹申.语言测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 Bachman, L.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5] Brown J, D.语言项目中的测试与评价=Testing in Language Programs,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English Language Assessment(影印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2008重印)
[6] 张艳莉.中国英语测试体系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7] J.Charles Alderson. Language Tes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8] 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9] 张华. 外语测试的发展与未来[J].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二), 1992:114-121
[10] 吴明媚. 英语测试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4(9):58-60,63
[11] 余渭深.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12] Spolsky, B. Meaured Words-the Development of Objective Language Test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3] 黄玮莹. 《英语测试与中国学生》述评[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1(2):56-59
[14] Alderson, J. C.语言测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世界知名语言学家论丛:第一辑)
[15] 黄建滨,于书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5~2008年研究生英语教学论文统计分析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7): 10-13
[16] 洪云.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1):136-137,144
[17] 陈伟. 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增刊):97-99
[18] 孙梦云等.关于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4): 5-7
[19] Hughes, 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