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绳子的故事》的语言风格和特色

作者:李留涛来源:《芒种》日期:2015-07-23人气:4782

    语言学的重点是人们实际使用的种种语言,不是人们随意编造的句子,也不是经过人们各种精挑细选、精心编辑之后的一些语言素材,使用的就是生活的、日常的、实际的语言,因此注重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行收集,尤其是生活中的诸多口语材料。这些素材可以被用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可以用作文学创作。语言学的研究是对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语用学形成了一定的特征,第一,语用学关注语言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社会属性,即要如何来实现社会功能。第二,语用学视角下语言的产生其实是一种时间活动,并不只是一种对语言的认识。第三,对个别语言以及语言的变体的重视程度更高,第四,在解释语言的不同表达形式时更加注重其连续性。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功地表达出思想以及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借助语言这个媒介,语言在各类文学作品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说领域,更需要语言的帮助,才能成为一部完美的作品。

《绳子的故事》是一篇短篇小说,在一部字数有限的小说中要想表达出作者的思想,要想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则需要作者对语言的应用和考量,需要作者加强对语言的应用。莫泊桑作为一位小说大师,在语言的应用上显得十分成熟与完美,《绳子的故事》中的语言质朴简单,纯粹流畅,使用剪短的语言但是反映出十分深刻的主题。在阅读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被这篇小说中的情节感动,认为这是社会对一个弱势的人的一种侵害,会为他的遭遇感动不公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感传递就需要语言,需要在词语的选择上,句子句式的选择上、修辞手法的选择上下功夫。

《绳子的故事》的修辞手法是小说的一个重点,在这部小说中,反复的强调是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表现手法,在反复强调的过程中,将某种情感展现出来,特意重复地使用一些词语、句子,使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效果得到了有效地体现,从而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有更加深刻地印象。比如小老头奥士高纳在被人误会而抓走后一直都处于一种比较苦闷的状态,这种状态使得他变得十分痛苦,作者的反复强调,使得读者似乎也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因此可以与他产生共鸣,会同情他的人生。小老头在被人误会偷东西之后,他一直在强调自己捡到的是一根绳子,正是这根绳子,使得他蒙受了不白之冤,但是尽管他一直在强调,人们还是对他的诉求不理不睬。再比如最后一段中的“怎么可以说! ……怎么可以说……这种谎话,来诬陷一个好人! ”在这段话中,使用了三遍“怎么可以说……”,这就是一种强调的语气,可以看出主人公对于已经形成的事实的一种气氛,但同时也对自己无力进行反抗以及反抗无果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忧伤。语言的修辞的运用使人可以看到莫泊桑对语言应用中的高超的表现力,由于反复的强调,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有更加强烈的体会,不禁潸然泪下,对劳动人民表现出一种深切地同情,对当时的社会道德也进行了批判,表示出一种强烈的不满。在《绳子的故事》中,也还有其他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以及讽刺,有的喜欢取笑小老头的人,总是将小老头的伤疤拿来取笑,将已经成为他的梦魇的绳子的故事比喻成为是战斗故事,从而拿来取乐,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讽刺,人们将自己的高兴建立在小老头的痛苦之上,这是人性的一种残忍。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的选词也十分恰当,为了塑造一个更加丰满的角色,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选择了很多有代表性的词语,比如在对主人公进行介绍的时候,作者并未没有一般的人物的外形特征方面来入手,而是选择了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典型的性格以及形象来描述这个人。比如对主人公捡绳子的动作进行描写,在这些动作中,有很多细节词汇,如“发现”、“弯腰”、“收起来”、“装模作样”等,将他捡绳子藏掖的动作表现得十分头透彻,这一系列的词语中,表现出他是一个十分胆怯多疑的人,他害怕被人嘲笑,于是将自己捡起来的绳子藏起来,而不是拿在手中,正是由于他的性格,使得他最终被人误会。《绳子的故事》中,莫泊桑在选用句子和句式时,一般都会选择一些意思比较相近或者相同的句子,在句式上会更倾向于使用文句,如小老头被人诬陷说偷了别人的钱包时,他为了给自己辩解,说的是“老天有眼,这可真是千真万确,丝毫不假的啊,乡长先生。”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成语,将小老头被冤枉之后的心态表现得十分细致,展现出他想要给自己找回清白的意愿。而且这篇小说中也使用了很多的问句,比如“有人看见我? 谁看见我啦?”“那个皮夹,不是已经找到了吗?”这些问题都是小老头问出来的,正是由于他被误会,所以他才会有这些问题产生,这些问句不仅是对小老头的性格的体现,也是作者对社会道德的一种拷问。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