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笛福小说的“荒岛文学”风格特点解读

作者:张蕊来源:《芒种》日期:2015-08-17人气:6265

(一)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荒岛文学”风格特色

    一个人流落到荒岛的故事,这就是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英国经历文艺复兴之后逐渐强大起来,通过海上霸权不断向海外开拓殖民地,而文学领域的荒岛文学也随之发展起来。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正是荒岛文学的最杰出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这一时期英国无论制造业、商业还是海外贸易都处于快速上升期,在笛福看来促进贸易是英格兰发展的基础,而对外贸易则有赖于航海业,这种普遍的资本主义者思想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有直观体现。鲁滨逊在流落荒岛前是个十八岁少年,当时的鲁滨逊对平庸生活充满了不满,违背父亲意愿三次冒险出海,在前往非洲进行黑奴贩卖的第三次冒险中,鲁滨逊乘坐的船因大风暴而全船覆没,除了鲁滨逊自己船上所有人均遇难身亡,而鲁滨逊自己则搁浅到荒无人烟的小岛,在小岛生活了二十八年才最终回到原本社会。

    《鲁滨逊漂流记》全书以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为主体,这段生活几乎占据了小说篇幅的三分之二。《鲁滨逊漂流记》的开创性在于,主人公鲁滨逊落难小岛后并没有人来拯救他,他只能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改善自己当前的困境。为了生存下去,鲁滨逊运用人类社会的常识亲手建造了房舍,对简单粗糙的工具加以制造,通过打猎和驯养动物来维持食物供给,一步步艰难地努力后鲁滨逊将无人的荒凉小岛打造成了适合自己生活的场地。《鲁滨逊漂流记》在小说结构处理上,运用了典型的“荒岛文学”结构和叙事主线,即主人公因外在原因被困荒岛,在荒岛上经历一系列冒险后,最终获救或自救离开荒岛回到文明社会。《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身上,到处闪耀着资产阶级上升期生产阶级特有光芒。小说中宣扬的是不断发展、不断劳动、不断进取,流落荒岛经过短暂的悲伤之后二十几年的时间内鲁滨逊很少给自己休息时间,虽然远离文明社会但他从未安于现状过,凡是能改变现状的事情他都愿意和乐意尝试。鲁滨逊这种积极奋发的精神,正是人们喜欢他的原因。《鲁滨逊漂流记》以荒岛为背景,远离工业文明,这种自由的环境也是人们所向往的,因而成就了英国荒岛文学的鼎盛之作。

(二)笛福《辛格顿船长》的“荒岛文学”风格特色

    继《鲁滨逊漂流记》后,1720年笛福完成了另一部以荒岛生活为主题的小说作品《辛格顿船长》。小说主人公本身富家子弟,儿童时期即被拐卖给吉普赛人。12 岁主人公波勃跟随一位船主到达纽芬兰,在经过被劫后沦落为船舵手的奴隶。波勃与一些人参加起义后被抛弃在荒岛上,23个人由此开始在荒岛上开辟生活。相对《鲁滨逊漂流记》中荒无人烟的荒岛,波勃所在的荒岛中还生存着很多远离文明社会的土著居民。且波勃在荒岛上并非独自一人,而是与23个文明社会同伴一起流落荒岛。这些人在荒岛上的生存手段并非自力更生开辟新的家园,而是在经历恐惧与磨难的过程中通过与土著的交易来实现生存。正当年轻的波勃等人对荒岛生活并不满足,在建造船只之后波勃被推荐为船长,由此开始了航行冒险。波勃被称为辛格顿船长,在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后,他们征服了大海和沙漠达到非洲黄金海岸。获得足够多的财富后,这群冒险者选择结束航行回到自己原来的居住地英国伦敦。

    辛格顿船长的金钱挥霍一空后重新选择出海,加入海盗团伙买卖黑奴、抢掠财务,多年的海盗生涯使辛格顿船长成为巨富。但面对这些不义之财,辛格顿船长越来越感到恐惧,回到伦敦后带着忏悔隐居起来。与《鲁滨逊漂流记》一成不变的荒岛场景相比,《辛格顿船长》主人公所活动的地域是不断变换的,当然,从实质上来说这些变更的背景仍然带有荒岛特质。最初所道的陌生岛屿是名副其实的荒岛,后来主人公所达到的那些看似并非岛屿的地方却也基本都远离世界闻名中心,在当时的欧洲社会看来与荒岛无异。或者说,《辛格顿船长》中所有的地点都有着远离文明、没有束缚的共同点,需要依靠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求得生存。《辛格顿船长》与《鲁滨逊漂流记》一样,在经历各种艰险的过程中也会通过自我奋斗、劳作不断地追逐和积累财富,《辛格顿船长》中的一行人甚至可以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抛弃道义和人性。他们的掠夺本性,正是早期英国帝国主义行径的体现。作为一部“荒岛文学”作品,书中的探险活动无疑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其穿越非洲大陆这一刚被世人了解的腹地设定,给整部小说增添了很多神秘色彩,而异域历险正是英国荒岛文学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三)笛福《摩尔·弗兰德斯》的“荒岛文学”风格特色

    除《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这类荒岛背景明显的作品外,笛福还创作了一些具有隐性荒岛文学风格特色的都市背景小说,比如《摩尔·弗兰德斯》。《摩尔·弗兰德斯》的背景设定为城市,讲述的是主人公在城市中奋斗求生的故事。摩尔的母亲是一个小偷,摩尔在监督中出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被人强奸、遗弃并沦为妓女和小偷的种种不幸。金钱是贫穷的摩尔最高追求目标,在她心中用性来赚钱比取乐更加重要。为赚到更多钱,摩尔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在因偷窃被流放后,摩尔意外地得知母亲有一个种植园,继承了种植园的摩尔决定改变过去荒唐的生活。与前两部小说相比,《摩尔·弗兰德斯》最大区别是主人公的性别,相对鲁滨逊与辛格顿船长在荒岛和非洲的飘泊,摩尔是一个在都市中漂泊的女性形象。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中,女子处于绝对弱势地位。加之摩尔从小失去双亲,从未接受过教育,在都市中无依无靠的摩尔生存之艰难与鲁滨逊的荒岛求生并无二致。当时的女子在英国是无法从事谋生工作的,她们的选择范围很小,仅有嫁人、为娼或做些粗活,且妇女没有上学的权利。这些不平等都使的社会环境,都使摩尔的生存步履维艰。摩尔在幼年时期便想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长为理想中的贵妇人,但这一梦想很快便破灭。为了能够在都市荒岛中生存下来,摩尔不得不通过婚姻关系来谋求自己的安全与财富。摩尔嫁给一个身份中上的男子,在她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希望的时候,却在几年之后被抛弃最后不得不沦为妓女、小偷和囚犯。但综观当时的社会环境,摩尔的堕落是其在困境中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并非因其自身道德问题。虽然摩尔换取金钱的手段并不如鲁滨孙改造荒岛那样具有建设性,但她所做的一切同样是为了在困境中生存下来,从深层次上说摩尔的行为也是一种进取行为,是人面对困境的一种本能求生反应。虽然在生活的追求上摩尔也带有一种自我奋斗精神,但她对自己制造的可以生存下来的结果并不感到兴奋,更多的却是无可奈何。她的人生艰辛却又充满积极性,这一点同“荒岛文学”中男性视角的开拓历程是一致的。

    从笛福的小说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荒岛文学”的脉络和特色,无论《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还是《摩尔·弗兰德斯》,都充满了荒岛求生的进取精神,是当时时代环境的鲜明产物。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