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福建漳州古雷PX工厂爆炸”事件的舆论学思考
2015年4月6日,位于福建漳州的古雷PX 项目发生爆炸,这是时隔不到两年时间,该项目第二次发生爆炸。2013年7月30日凌晨4时35分,福建省漳州市古雷PX项目一条管线发生焊缝开裂闪燃,此后火势被扑灭,官方称“现场无人员伤亡,设备无重大损伤,无物料泄漏”。
从2007年至今,我国多地发生反PX项目事件,使PX项目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对PX危害性的认定、项目选址等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妖魔化”趋势,然而,古雷PX工厂再次爆炸,也将PX项目再次推进舆论的漩涡。本文将从舆论学的角度对“福建漳州古雷PX项目爆炸”事件作一思考。
一、PX议题的特殊性
(一)PX议题的魔咒化
PX,中文名“对二甲苯”,是一种芳烃类化合物,在民间舆论场则更多地以“PX项目、PX事件”的面孔被谈及,它似乎成了官民冲突与矛盾的一种符号。2007年厦门PX事件,使PX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公众对PX本身的“魔咒化”认识也正是伴随着国内一起又一起反PX项目风波逐渐建构起来的。
在厦门PX事件中,通过媒体报道和相关专家的参与,人们认识到PX的特殊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随后,关于PX项目的言论开始在网络中流传,最终将其演绎成“高危、致畸、致癌”,甚至不断被妖魔化为“剧毒、原子弹”等标签。至此,PX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不断遭到民间舆论场强有力的抨击。
(二)公众对PX议题的积极参与
福建漳州古雷PX工厂爆炸之所以触动公众神经,不仅仅在于人们对“PX”本身的敏感,以及该项目的第二次爆炸,还因为古雷PX项目与几年前初次引起人们广泛重视的厦门PX事件有一定的渊源。显然,这必然加深公众对PX的质疑,并强化人们对反PX项目行动的合理化认识。
2007年,福建省厦门市民集体抵制PX项目的推行,担心化工厂建成后危机民众健康,最终该项目迁建,并“隐姓埋名”以“古雷重大石化项目”落户漳州的古雷港开发区。2009年,国家环保部正式作出批复,该PX项目确认落户古雷半岛。2013年1月,环保部对古雷PX项目的业主单位,即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开出了处罚书,称其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违反《环评法》规定,责令其停止建设,并罚款20万元。然而,在被环保部处罚半年后,“最经不起爆炸声”的古雷PX项目发生爆炸。
因此,当古雷PX工厂于2015年4月6日再次发生爆炸时,民间舆论场已经难以抑制公众参与该议题的积极性。“我们当初强烈反对PX是对的,果然出事了”之类的话语,成为活跃其中且比较有力的声音。同时,民众对PX项目的心理预期似乎得到了验证,成为其面对环保项目的可靠经验。所以,不管官方通过任何渠道发布与其固有认知不符的信息,民众都会自动过滤或者反宣传,并积极寻求支撑其观点和认知的各种事实论据,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认识。
二、舆论场的推动作用
(一)自媒体环境的舆论传播
在自媒体时代,网民可以针对特定事件自发聚集为某一群体,随机建构舆论场,而且他们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参与或主导某议题的积极性更高,尽管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明确的传播目标和利益诉求,而只是一种行为惯性。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公众参与立法的程度十分有限,我国环境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出台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未能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因此,面对自由性较高自媒体平台,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并试图影响政府的相关决策。
(二)集团心理的刺激
自媒体舆论场中的集团心理,如趋同、怂恿等,对网络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发挥着一定的刺激作用。厦门PX事件最终使政府决定迁建,这被视作“民间舆论胜利的战果”。在之后的PX风波中,民间舆论试图效仿,甚至把“改变政府决策”作为其参与舆论的预期目标和动力。面对舆论一律,相关专家或传统媒体等不同的声音在舆论引导中却显得更无力,不断被指责或淹没。
在临时形成的群体中,没有外界约束和管理,群体成员在集体无意识的推动下,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就为流言和谣言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而怂恿心理则会使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相互鼓励,为了集中反对PX项目,缺乏理性和判断力的成员肆意夸大言论,强化自己的立场。在民间舆论场,民众对PX项目是“零风险”的容忍底线,而“我们要生存,我们要环境,还我大连”、“还我空气”、“救救我的家乡”、“反对PX,保卫厦门”、“爱护厦门,人人有责”等口号和标语,则是群体心理期望值的体现,对舆论的扩散起着激励作用,最终形成一股强势舆论。
三、政府决策议程的错位
(一)信息公开的滞后
民众对PX的敏感源于它附带的环境风险,没有人愿意或敢于承担不确定性风险带来的后果,而这种恐慌成为公众谈PX色变的直接原因。近几年,政府和媒体开始注重对PX的普及宣传,人们对其也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但是,这似乎并未减缓人们的恐慌情绪。
厦门PX项目从中断到最终迁址落户,政府的决策仍然基于“民众知晓信息越多,抵制越强烈”的思维模式,坚持一贯的信息低公开度和低透明度,试图逃避公众的注意力,这就令公众感到政府“先斩后奏”,自己受到欺骗,由此加深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二)公信力的缺失
漳州古雷PX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尚未经过批准的情况下,即擅自开工建设,因此受到环保部的行政处罚。之后,《环境影响报告书》才通过专家审查,也得到了发改委的“发展规划批复”,但因其环评未通过环保部门的审查,擅自开工实施的行为再次违反了《环保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这也为该PX项目的第二次爆炸埋下了隐患。显然,各级政府为了经济建设不惜违反法律规定的做法成为民众对PX项目感到恐慌的根源。公众不是不相信PX项目,而是不相信该项目在推行过程中人为参与的环节。
直到古雷PX项目投产后先后两次发生爆炸,将民众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降到了新低。而这种事故的发生使政府和专家承诺的“低风险”变成了人们最恐慌的那种可能性事实,这将进一步强化公众先前的反对态度,似乎论证了“政府越瞒越代表有事”的思维定式。在当前阶段,无论政府和专家如何排解疑,如何做“亡羊补牢”式的信息公开,都难以拾起民众对公权力的信任。
结语
福建漳州古雷PX工厂再次爆炸反映出的问题是多重的,也为中国的“后PX时代”设置了一个悬念。要打破“PX魔咒”,只有完善我国当前环境风险项目的决策机制,切实提高环保项目企业的管理及政府的监管水平,重新唤起公众的信任。同时,这需要做充分的风险沟通,即在风险评估者、风险管理者和公众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与讨论,尊重不同的声音,而不仅仅是信息公示。重视公众参与能够保证风险项目的合理性,也能最大限度消除公众对风险项目的疑虑。
除此之外,自媒体在PX项目的民间舆论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舆论的形成、传播到对事件本身及政府决策的影响都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组织都应当学会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借助自媒体实现与公众平等理性的沟通交流。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