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画片Mulan中的美国精神
一 引言
《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 是一首北朝叙事民歌。诗歌来源于民间传说,讲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这位女子孝顺父亲、忠于国家、英勇无畏的精神。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以此为题材推出动画片Mulan,这是迪斯尼第一次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搬上电影银幕。电影上映后在美国风靡一时,在全球也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票房纪录。编剧对原文本做了改编,使得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影片以东方故事为载体传递西方价值观而饱受争议, 而这对于观众来说却是一个深入了解西方的渠道。
二 影片中的美国精神
1人人平等
早在1776年,北美人民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摆脱殖民剥削奋起抗争。之后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宣言中明确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真理。如今这种平等精神已经渗透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家庭中,孩子跟父母一样有发言权;在学校,孩子更有发言权,教育以孩子为中心;在工作场所,员工认为老板跟他们是平等的,老板自己也这么认为。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在Mulan影片中,平等意识更尖锐地体现在人物的“挑战权威”。木兰代父从军惊动了花家祠堂里供奉的祖宗们。 长老首先唤醒了木须龙,让他叫醒其他神仙共同议事。然而木须龙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告诉我哪个凡人要我保护……” 而他其实只是一个负责敲锣的底层小角色。列祖列宗商议的结果是要派遣真正的龙去追回木兰,此时木须龙又扯着长老的胡子说:“什么?我也是真正的龙啊。” 之后木须龙敲锣试图唤醒石像神龙“你这石头,你醒醒啊。”甚至一不小心把神龙的耳朵都敲掉了。同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木兰因为相亲迟到了,木兰的妈妈说“我早该求祖宗保佑的”,奶奶却说“他们能保佑什么?他们早就上西天了”。Mulan中的平等意识还体现在对君臣关系的处理上。 匈奴侵犯中原,皇帝下诏征兵,诏书是每家一份。而实际上在古代中国,皇帝诏书应该只有一份。而在影片结尾时,智勇双全的木兰打败了单于,皇上甚至向木兰鞠躬道谢。
2个体主义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最大的差别在于看待事物的出发点不同,前者的出发点是“我”, 后者的出发点是“我们”。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多是个体主义国家。 然而“个体主义并不等同于‘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 它体现了这样一种观点: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命运负责。 个体主义价值观强调独立和个人成就。
Mulan中的人物形象因个体主义而显得较为张扬。主角木兰相亲失败之际有一大段的唱词“为什么我眼里看到的不是自己的影子?为什么我在此时,觉得离自我好遥远?何时释放内心真正的自我?”而在行军途中木兰也以反思的方式吐露心声 “也许我不是为了我爹,也许我只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木兰在女子身份暴露后也不轻言放弃。 皇宫救驾成功之后,木兰得到了单于的剑和天子的金牌,为家族带来荣耀,这就象征着木兰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个人价值。也印证了木兰父亲当初安慰她的话:有的花虽然开得迟,但等到它开得时候, 一定会比其他的花更美丽。
影片中木须龙也是个体主义的代表人物。 当长老决定要派遣最有能力的神龙前往带回木兰时,木须龙仍然坚持“你同意录用我? 我只是要个机会”。个体主义文化看重自我实现。在影片结尾,木须龙终于通过帮助木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长老同意它升格当守护神。 这就象征着在美国每个人不管起点高低,通过努力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美国梦的最好诠释。
3惜时如金
时间对于美国人来说是跟空气一样珍贵的资源。 为了学习怎样科学管理时间,他们不时地阅读一些书籍或者参加一些研讨会。 美国人时间观念很强,是“钟表的奴隶”,这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在英语中有很多关于时间的表达。时间可以被安排(budgeted)、节省(saved)、浪费(wasted)、 侵占(stolen)、消磨(killed)、节减(cut)等。富兰克林曾说过: “你爱生命吗? 如果爱就不要浪费时间,因为生命即是由时间组成的。” 其次,对于个人时间的安排,大多数美国人会有明确的日程表。 他们把时间分成一段一段的,工作、学习或者社交,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完成有意义的事情。 因此,如果你在美国要开个生日派对,你最好提前一周邀请你的朋友,看看他们有没有别的安排。 如果是商务人士,那更是一个约会接一个约会,午餐晚餐都是可以用于谈生意或者社交的场合。再次,对于他人时间的尊重。准时赴约是一个基本的社交礼仪。如果有急事耽误,则需要打电话及时告知对方。另外如果要拜访朋友,也需要提前打电话联系,看看对方是否方便,以确保不打乱别人的生活节奏。在Mulan影片中,木兰没有准时赴约,媒婆就表现出了不耐烦。 木兰抱怨洗澡水凉时,母亲又说“你不迟到,水也就不会凉了”。
4 勇于创新
美国是个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民族。 从爱迪生、莱特兄弟到比尔盖茨、乔布斯,无一不是时代创新的代表。再看历年所有诺贝尔奖得主,他们当中一大半是美国公民或者是在美国从事研究的人。总得来说,美国人较容易接受新事物, 更灵活,更愿意冒险。在影片Mulan中,木兰利用小狗追逐骨头的本能喂鸡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 又如匈奴大军进攻, 寡不敌众时木兰灵机一动,用最后一个火炮朝雪山射击,引发雪崩大败匈奴。在皇宫救驾一幕中,因大门被锁没法进入。木兰受到了部队训练项目的启发, 带领大家乔装打扮,用攀爬柱子的方式接近单于,救下了天子。 影片情节体现了木兰的创新精神;而影片对于《木兰辞》内容的扩充与改编也体现了编剧的创新思想。
三 美国精神引发的思考
动画片Mulan在98年的美国风靡一时,但它在被引入中国后却广遭批评。周琳玉认为:“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在再现“他者”的过程中对本土文化进行了东方化和美国化, 以美国主流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置换了原作《木兰辞》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 从而改写了本土文化的民族身份。在这一过程中, 作为强势文化的美国媒体实施了对弱势文化的整合与殖民, 而真实的本土文化则遭遇了边缘化。” 持有同样观点的学者很多,在影片上映后的十年里涌现了不少类似的文章和影评。
然而时隔近二十年,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已不知不觉地发生着一些变化, 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来看,98年中国高考录取率为34%, 之后录取率就一路攀升,近年来全国平均录取率已高达75%。 一方面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走出国门到西方国家读书的人数也屡创新高。其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今年初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14年底,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率已达到47.9%,而非潜在网民主要是中小学及以下学历、60岁及以上的群体。
高等教育的普及帮助年轻人开拓视野,培养新的思维方式;而互联网的广泛接入,则带来海量的信息。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印记。 一些几十年前还被认为是带有鲜明美国特征的观念在中国也已经深入人心,比如法治、平等、独立、创新等等。公民知法懂法,法律意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在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投入增加,为更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提供保障。中国的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培养下一代的独立自主能力。而创新则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四 小结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深入, 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兴趣日益浓厚。近年来西方导演积极挖掘中国元素,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中国观众通过这些异域风情的“中国影片”,更加了解西方价值观。 透过影视作品这个窗口,观影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多元世界,既能提升思维广度,又可提高影视鉴赏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今年迪斯尼公司宣布要拍摄真人版本Mulan,消息一出就引起了轰动,期待新片的上映带给我们新的感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