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流文学建构的海外中国
文学中的国家形象是指外国作家在写作中表现的对其他国家的想象叙述。在美国文学作品中,对中国形象进行描写的作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作为白人作家建构的海外中国的形象;二是作为华裔美国作家对中国形象的塑造上。由于写作者身份的不同,所以他们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中国形象也是同中有异。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是一种处于文化交流中的互动现象。虽然有时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十分片面,但是这是在一定历史文化背景下西方人眼中对于文化中国的想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首先,美国主流文学中的海外中国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主要是对中国人形象的塑造方面。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从早期的非理性崇拜到后来的妖魔化,异化,实际上都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与政治寓意。美国主流文学中对于中国人形象的认识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一个动态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华人就是中国人的代名词,在美国白人作家的作品中,邪恶、残忍傅满洲形象在美国文学中经常出现。20世纪英国作家罗姆在他的十三篇长篇小说中集中塑造的阴险、邪恶的傅满洲形象,极具代表性,这也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百人文学中对于中国人的认识。例如在阿特·惠特尼的小说《杏眼》就极力抹黑中国人的形象,认为是中国人毒害了美国的自由,污染了美国的社会。这样的人物形象在杰克·伦敦《史无前例的入侵》中也有十分明显的表现。
其次,美国主流文学建构的海外中国形象还表现在对于苦难的华人形象的书写方面。在美国文学中对中国人形象的刻画除了傅满洲式的人物外,还有另一种中国人形象的存在,那就是对苦难中国人的描写,这在马克·吐温的作品中有鲜明的体现。马克·吐温的小说、戏剧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华人的身影。作为一个从未到过中国的作家,马克·吐温作品中出现的中国形象一方面受当时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作家在创作时的主观想象的表现。富有同情心的马克·吐温在他的作品中描写了中国人受尽苦难的悲惨遭遇,在为华人鸣不平的同时表现了一种人道主义关怀。在《艰难时世》中,马克·吐温塑造了积极的华人形象,表现了对华人劳工的深切同情。尽管在负面中国人形象之外也有对中国人命运的同情之作品存在,但是像马克·吐温这类美国本土作家,他们的出发眼光是在本民族文化优越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对华人的怜悯。实际上,这些作家仍摆脱不了美国社会中主流话语对中国形象的塑造的影响。在众多作家之中 ,赛珍珠是一位不能不提的人物。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中,纠正了西方对中国的错误认识,还原了中国人作为中国人的本来面目,意义重大。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