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平《感受高尔夫》文学特点及美学欣赏
《感受高尔夫》这部作品对高尔夫这项运动展开丰富的描述,将作者对高尔夫运动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展示给读者。作品涵盖着高尔夫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从政治和经济的层面进行说明。世界高尔夫名人堂总裁杰克·彼特曾经评价说“阅读《感受高尔夫》就像经历一段美好的高尔夫旅程。此书令人心生愉悦,是高尔夫全球化的最好见证!”杰克·彼特的这一评价道出了《感受高尔夫》一书的重要价值。书中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不同内容都吸引着读者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高尔夫这项运动的深层思考。
一、作者和作品介绍
(一)作者介绍
《感受高尔夫》一书是由著名撰稿人张丽平写作而成的,张丽平生于1952年,有着独特的眼光和丰富的爱好,其作品曾经在国内外的多家报刊杂志刊登发表,例如,国外的《联合早报》、国内的《世界华人文学》、《中国青年报》等。作者对高尔夫这项运动的接触始于近花甲之年,通过不断的探求,作者对高尔夫由学习走向热爱,《中国高尔夫》这本杂志中有一个“高尔夫·文化”专栏, 张丽平从2006年10月就开始为此专栏写作的。多年来,张丽平观看了多场高尔夫赛事,研究高尔夫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独特的视角和激昂的文字撰写了许多与高尔夫运动相关文章,如赛事观感、人物传记以及评论感悟等等。这些文章与《感受高尔夫》一书一样,体现了作者对高尔夫这项运动的不懈追求和深深的热爱,也展示了作者对高尔夫文学的热爱和孜孜追求。
(二)作品介绍
2011年11月1日,《感受高尔夫》一书在东方出版社出版。在近三百页的书本中,张丽平向读者展示了自己从一个对高尔夫好奇者到热爱着的心路历程。并在书中对高尔夫运动的规则和历史文化内涵进行了层层深入的分析描述。对于著名的高尔夫大赛的赛事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述,其中还有对颇具传奇色彩的高尔夫运动员的详细介绍,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独特的视角,作者还写了一些游记随笔、赛事观感以及人物传记等内容。这本书中的内容除了高尔夫运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发展路程,还包含着它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感受高尔夫》一书不单是国际高尔夫运动的掠影,也是中国高尔夫发展的一个见证。目前此书已经被“世界高尔夫名人堂”正式收入,也是中国高尔夫作品中唯一收入“世界高尔夫名人堂”的。
二、张丽平《感受高尔夫》的文学特点
体育,随着当今时代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进步,也快速发展成与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新形式。在这种体育新形势下,体育文学不单是具有体育内容,也具有文学的独特特点。体育文学是体育与多门学科综合发展交叉点,将体育与文学各自的特点完美结合起来。而张丽平写作的《感受高尔夫》一书,也具有这一特点,对高尔夫运动和体育文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下文就张丽平《感受高尔夫》一书的文学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一)张丽平《感受高尔夫》一书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体育文学作品的首要文学特点,张丽平《感受高尔夫》一书更是如此。作品以“一个白色的小球”为开头,将高尔夫运动中表达的身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展示给读者,并以感性的笔法展示了张丽平对高尔夫运动的热爱,以及高尔夫运动背后所蕴藏的人文主义精神。“一个小小的白球,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文化,一个看似简单的运动,却包含着诸多的利益和规则。它温文尔雅、诚信自律,我很快就喜欢上了它。打球、看球、写球,链接起我的全部生活。”运用白描的手法,将高尔夫的规则和历史文化内容不加修饰地体现出来,《感受高尔夫》一书对高尔夫运动的规则内容进行了大量而细致的描绘,同时把高尔夫运动中的历史文化内涵蕴藏其中,展现了高尔夫运动与高尔夫文学的内在艺术价值。通过对高尔夫的运动规则、发展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的详尽介绍,让人们对高尔夫运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描绘,让人们对高尔夫运动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同时对这一运动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对人们了解高尔夫、研究高尔夫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这也将对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进步产生长远的积极意义。
(二)张丽平《感受高尔夫》一书包含丰富的高尔夫运动信息
丰富的载体也是体育文学的文学特征之一,其中蕴含着大量体育知识信息。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体育文学全面展示了体育事项的规范规则、竞技现场和文化艺术魅力等内容。张丽平《感受高尔夫》一书中对高尔夫运动的规则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写出了作者自己的真实感受。就像张丽平说的那样:“不是行家里手,我只有尽心勤力,有时为了一项赛事、一条规则、甚至一个专业词汇,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也不是名人大家,唯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以及作品中所蕴含高尔夫运动知识的丰富性。
丰富的高尔夫运动知识是《感受高尔夫》一书显著特点,可以称得上是一部高尔夫运动的辞海。《感受高尔夫》是一部有十几万字的作品,是作者张丽平花费五年的时间,大量查阅资料后写成的。除了查阅专业资料外,张丽平还到奥古斯塔,圣安德鲁等现场观看了举世闻名的高尔夫赛事。随后,写下了赛事观感如《零距离感受英国公开赛》《新加坡公开赛札记》和《寻根圣安德鲁》等,同时还写了一些有关高尔夫名将的传记类文章,例如《米克尔森的微笑》、《又见亚当·斯科特》等。丰富的现场经历也给张丽平写作《感受高尔夫》一书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与经历的沉淀和积累,通过人物访谈和赛事描写,介绍了高尔夫运动的规则内容,在赛事观感中,给读者一身临其境的感触,读者可以随着作者张丽平一起观看赛事、一起思考高尔夫运动的内涵,聆听体育的精神真谛。
(三)张丽平《感受高尔夫》一书蕴藏着深刻的运动哲理
富有哲理性是体育文学的又一特点,优秀的体育文学作品不仅给人美的享受,可以引人思考给人启迪。体育文学的精髓就是通过体育事项所展现出来的体育精神,这种体育精神是一直是人走得更高更远的精神支撑,体育文学通过文字的形式吧这种精神表达出来,给读者一更深刻独到的理解感受。在张丽平《感受高尔夫》一书当中,无论是《寻根圣安德鲁》之类的赛事观感,还是《又见亚当·斯科特》之类的高尔夫运动名将传记,都充分展现了高尔夫运动自觉、诚信的精神。不管是在多么激烈的对抗下,球员都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表现出礼貌谦让的态度,这就是高尔夫运动的精髓所在,对个人修养的提高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
(四)张丽平《感受高尔夫》一书评析了中国高尔夫发展现状
《中国高尔夫》杂志出版人孔丹蕾也曾对张丽平的《感受高尔夫》一书做出过评价,孔丹蕾说“如果你喜爱高尔夫,关心中国高尔夫,或是想了解这项历史悠久风靡世界的奥林匹克运动,《感受高尔夫》将与你分享。”的确,正如孔丹蕾评价中所说,张丽平《感受高尔夫》一书当中,对中国高尔夫目前的发展状况做了剖析。例如,在圣安德鲁的老球场,作者观看了139届英国公开赛,另外,五年间她还在其他的球场观看了不同的平民高尔夫赛事,书中自然少不了对这些平民赛事的描写:“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水平都可以在这里看球、打球、这里的高尔夫原本就是一项普及的平民运动。”表达了张丽平对于平民高尔夫运动的推崇,
然而,对比中国,大多数群众根本就没有接触过高尔夫运动,何谈了解高尔夫运动呢?加上国内媒体报道的误导和高消费、高层次的定位。高尔夫运动在中国还是高高在上的一种贵族化的运动,保持着高冷的姿态,而非平民化的运动。张丽平的《感受高尔夫》一书,对数量不多的国内高尔夫运动员做了介绍,同时,介绍了高尔夫高尔夫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呼吁高二副在国内放下高姿态,深度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多数人的了解和热爱,最终普及为平民运动。否则高尔夫运动的真正精神和魅力很难在中国展现出来。
三、张丽平《感受高尔夫》的美学欣赏
体育比赛展示给观众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美学视界,使人得到精神的满足和美的享受。 张丽平《感受高尔夫》一书中包含很多作者现场观看大型比赛的内容,作者通过自己的观赛感受,将高尔夫运动精神的满足和美的享受传达给读者。张丽平《感受高尔夫》一书通过赛事纪录将高尔夫运动与美紧密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深深地陶醉在高尔夫运动的美当中。例如《绿茵场上的高球丽人》中,作者对比赛场上的激动人心的时刻进行了大量细致的描写,展示了高尔夫运动的力量美、速度美、|结构美和形体美等内容。高尔夫运动对人体的美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同时,通过语言的运用和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作品的语言美等内容。
小结
综上所述,张丽平《感受高尔夫》一书详细描述了高尔夫运动的具体规则和历史文化内涵,是一部高尔夫运动的辞海。同时,介绍了高尔夫运动的政治经济背景以及中国高尔夫的发展现状,有利于人们对高尔夫运动的了解认识,促进高尔夫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对于高尔夫运动在中国平民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展现的内容丰富,并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深刻的体育文学哲理,体现了显著的文学特点和重大文学价值,在美学研究方面也有重要价值。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