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人物概念与人物刻画
在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之后出现的小说,成为了美国小说样式的主要样式的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刻画和人物塑造等方面既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同时也与之前的小说创作模式和创作方法有着不可隔断的联系。
(一)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人物概念
同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相比,人物概念在二十世纪之后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变。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它的人物形象是一种结合了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小说表现手法的形象,它不仅仅再是现实主义小说中完全逼真的、写实的人物,也不再是后现代实验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符号或者文字游戏。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在创作人物的过程中,开始更加关注小说人物的身份体验和人物情感,将人不仅仅回归到了现实主义当中,而且又超越了了现实主义,形成了具有时代外在特征和个人内在性格的人物形象。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大众心理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等的变化出现了相应的变化。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出现,人们对于世界和未来的怀疑和恐惧日渐加深,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生死离别开始成为了二十世纪中叶后人们的心理阴影。也正是如此,人们对于生活的危机感日益加深,形成了现代人的人生主题,也就成为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人物创作主题和人物概念。这种“人物概念”中,美国后现代小说首先实现了对人本性的回归,不再将小说当做一种叙事结构中的人物符号,人物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注重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变化,凸显了人物在叙事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一方面主要是与后现代主义小说对比的。同时,与现实主义小说对比,新现实主义小说更容易跳出真实的人物形象,去探索这种任务环境下人们的生存状况和客观环境,唤醒读者的道德意识,探索到当代人生活、生存所存在的深层问题等等。
(二)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人物刻画方法
在典型环境中去塑造典型人物成为了新现实主义小说在人物刻画方面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原则,并开始将“人”逐渐发展为“人格”,再从“人格”逐步发展到“人文”,最终形成了一种兼收传统文学、现代文学、后现代文学“三家之长”的人文性格,塑造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心理,凸显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发展方向。
1、将人文主义思想回归到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
新现实主义小说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其以美国的国内形势趋于和缓为主要背景。因此,在此基础上,以道德关怀和道德批判为基础的人文主义思想成为了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描绘方式。新现实主义小说家凭借自身独特的、敏锐的观察力,细致地捕捉到了人们的生存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类客观问题,不仅仅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开始注重环境的真实性、性格的逼真性,更加注重对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变化的刻画,试图环境人们的道德意识,关注到人物情感的深层问题,以此来展示民众的生存状态。
因此在塑造小说人物的过程中,新现实主义的小说家们开始更加注重现实与小说文本之间的关系,在叙事结构当中重点凸显小说人物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断放大, 从他们的身上找到的道德关怀的切入点和道德批判的接入点。同时,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作家在体现人文主义时,还十分注重对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并对其变化进行了详尽的塑造。例如,在诺贝尔文学奖得者、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托妮·莫里森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当中,就讲述了一个黑人小女孩儿对于白人蓝眼睛的渴望。经过日益的祈祷,最终上苍让小女孩如愿以偿的有了一双专属白人的蓝色眼睛,但是有了蓝色眼睛的他却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快乐,悲惨的身世和命运也从摆脱了他。另外,在小说《秀拉》中,黑人女孩秀拉也展现了大胆、自由、独立的精神,展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美国青年、儿童等防抗精神的支持,托妮·莫里森通过对当时美国现实环境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状况,并通过蓝色眼睛来展现出了自身对于人文主义情感的刻画,也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控诉。
2、人物形象更加具有立体感
新现实主义小说作家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小说中人物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这不仅仅区别于后现代小说的人物影像,也开始重点区别于现实主义小说的人物逼真性。在整体上来看,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人物的形象、生动,让刻画的人物更加具有立体感。例如美国当今文坛地位最高的作家之一、曾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菲利普·罗斯曾经在《反美阴谋》中对主人公——一位飞行英雄进行了详细的刻画,这位飞行英雄对犹太人的心理倾向和政治倾向都十分明显,在小说中他担任了第三十三界美国总统,并在美国推行消灭犹太人的政策,让希特勒的法西斯侵略行为肆虐美国,最终导致了美国的一场混乱。由此看见,新鲜事主义小说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不仅仅会使用现实主义小说中强化人物逼真效果的作用,同时也运用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方法,实现了实验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将人物回归到小说创作的“人”当中,实现内在人物和外在人物的立体“人”,让整个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和形象。
总而言之,产生于二十世纪末的新现实主义小说是美国社会转型期的特定历史产物,它独特的现实品格和新式的刻画方式在整个文学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缺乏立体感的“外在人”、缺乏人格层面描绘的“内在人”、以影子或者符号的形式而存在的“平面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产生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在小说创作、人物塑造、人物刻画等各个方面开始透射出一种新的面貌,展现了美国当时的历史人文特征,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