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生活经历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文学论文
摘要:童年的生活经历,就像一张白纸上染上的第一笔墨迹,他的参透力是最强的。对于作家这个时常需要回忆的群体来说,童年经历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文章从曹禺、茅盾、老舍先生的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家庭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来说明文学创作个性的形成与青少年以及后来形成的作家个人生活个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童年 经历 作家 创作 影响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定产生于杰出作家的创作之手。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启迪,甚至于能产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者往往与作家本身对现实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即作家把握了现实生活所具有的整体性、特征性、情绪性和审美性,才能够把它转化为文学作品的审美禁言。这一认识是目前比较趋于一致的共识。但值得提出注意的是,许多优秀的作家写下的不朽的名篇,在很大程度上(比如取材、提炼、加工、完成)来自于作家童年生活的经验,就是说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也是孕育作家性格的一只摇篮。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创作个性,虽然作家的创作个性不等同于作家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但是毫无疑问,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家的生活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曹禺,他非常擅长描写暴露封建大家庭的黑暗,多以苦难女性为主要人物的悲剧作品,像《雷雨》《北京人》《日出》《原野》等。
另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老舍,他一生所创作的择偶品种用了大量的篇幅,甚至用整本的文字来描写社会底层的人物,如《月牙儿》《骆驼祥子》等。
还有尤为善写中国二三十年代农村题材的茅盾,其人物画栩栩如生,如《春蚕》《香市》等。
以上三为现实主义作家描写的对象不同,创作各有特性,但创作出来的作品的文学形象为什么流传久远,永不衰落呢?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作家童年生活经验和家庭对其性格的形成和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三位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的童年都是历尽痛苦和磨难。
一 童年经验的重要性
童年经验是指从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体验。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从出生到成熟这一时期称为儿童期。从其性质看,又可分为丰富性经验和缺失性经验。丰富性经验及童年生活很幸福,物质、精神两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生活充实而绚丽多彩。缺失性经验即童年生活很不幸,或是物质匮乏,或是精神受到摧残、压抑,生活极端抑郁沉重。对作家而言,童年经验是一种具有审美特征的认知方式和记忆体验,对创作会产生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童庆炳认为,童年经验是作家创作风筝的线,相当重要,许多作家很感谢自己的童年。无论是苦难的童年还是幸福的童年,童年的生活经验作为审美对象而直接进入创作之中。除了以上三位作家童年生活经验及其家庭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以至在创作可以找到童年生活的痕迹以外,还有许多伟大的作家在其作品中都可以找到童年的影子,例如:高尔基《童年》、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当然,作家回忆中的童年经验已经不是原版的童年了,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童年生活经历是再创造并富有诗意化的文学形象了。
每一位作家由于童年生活经历的不同和家庭生活对其影响的不同,它们都具有个人主观方面的创作特点,曹禺擅长描写封建大家庭的衰败、黑暗以及受苦受难的女性形象;茅盾尤其擅长描写农村题材的短篇小说(当然不仅仅如此);老舍的笔触一直是在描写下层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
作家的童年生活经验及以后形成的作家的生活个性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并在实际生活中起作用。而作家的创作个性是生活个性通过创作时间的审美升华,才能变为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正如每一个尊重自己的创造个性的作家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敏感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园地。冈察洛夫说:“我有(或者曾经有)自己的园地,自己的土壤,就像我有自己的祖国,自己家的空气,朋友和仇人,自己的观察、印象和回忆的世界-----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或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的看见过得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