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白先勇短篇小说创作特色分析

作者:黎鲲来源:《芒种》日期:2015-10-04人气:19245

1、鲜明的叙事特色

    叙事简单的说就是对一个故事的描述或者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叙述一连串的事件。小说的叙事学主要包括了叙事角度、叙事空间、叙事时间、叙事内容、叙事话语等方面。一部小说只有采用多样化的叙事策略,才会使作品显得丰满进而突出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内涵。

    首先,多变的叙事角度:白先勇在小说的创作中十分重视叙事视角的选择,那么什么是叙事视角?即: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叙事视角主要有三种形态:零视角(全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和四种情形: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变换。在白先勇的短篇小说创作中,作者不断的变换视角向我们展示人物的生存境遇以及思想活动。如小说《小阳春》,白先勇的叙事视角并没有停留在一个人的身上,而是采用了多重式的内视角,他选择让几个人轮流来充当叙事者,分别为樊先生、樊太太以及侍女阿娇,因为每个人的叙事角度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种多角度推进式的表现方法可以让读者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到事情的真正面目,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到人物的个性特征,小说《思旧赋》、《国葬》也是在不断变换视角中推进情节的发展。除了内视角的运用,小说《岁除》、《永远的尹雪艳》则采用了第三人称外视角,而《谪仙记》、《骨灰》则采用了第一人称外视角。

    其次,多元的叙事空间:从白先勇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是一位空间意识极强的一位作家,这里的空间意识不仅仅表现在地域的范围上,同时也包括文化空间。白先勇空间意识的形成与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他有着漂泊的童年,成年后去美国留学,进而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对其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玉卿嫂》、《闷雷》、《花轿荣记》中我们看到的是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在小说《香港--一九六O》我们看到的是堕落不堪的香港;在《一把青》、《孤恋花》中我们看到了有些粗俗鄙锁的台湾;在《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永远的尹雪艳》中我们看到的是灯红酒绿的繁华上海;在《谪仙怨》、《摩天大楼》中我们看到了物欲横流的美国社会。白先勇对这些叙事空间的描写不仅停留在其表面,主要是为了向我们展示蕴藏在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在《玉卿嫂》等小说中,作者除了向我们展示了迷人的风光之外,还向我们展示带有桂林地方特色的饮食、戏剧、服饰等,在《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独具特色的海派文化。除了中国的文化意蕴,白先勇还向我们展示了异国风情的美国文化。

2、中西融汇的写作技巧

    白先勇可以说是一位贯通中西的作家,他从小就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阅读过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樊梨花》等,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受到了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在创作上也开始模仿西方,在不断地积累与创作中,白先勇逐渐形成了中西融汇的写作技巧。

    首先,对传统文化的借鉴:阅读白先勇的小说,我们总是能从中感到浓浓的中国情结,他总是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用一种诗意的方式诉诸笔端,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体小说”。在白先勇的小说中我们可随处可以看见他对古典诗词的引用,如《梁父吟》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骨灰》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以及小说集《台北人》扉页上的《乌衣巷》,都表现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熟练运用。不仅如此,白先勇的小说总是用一种淡淡的叙述向我们展示其情感世界,娓娓道来,我们几乎看不到他的存在,总是用一种含蓄委婉的方式诉说着人物的悲欢离合,生活的酸甜苦辣,虽然其小说总是表现出一种悲剧意识,但是读者在生生死死中却感受不到一丝的恐惧,这样的叙述方式主要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和”之美。除此之外,白先勇还在小说中大量运用中国古典意象,如月亮、花草、时令等。

    其次,西方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白先勇在运用传统文化表现方式的同时也借鉴吸收了西方文学的写作技巧,特别是对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意识流主要就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在人物心理意识流动中进而揭示出人物隐蔽的内心世界。从白先勇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意识流的广泛运用,如其早期的作品《小阳春》,小说充分的表现了作者抛开时间限制,随意调度书中人物的创作特点,小说在一切的时序上是颠倒混乱的,来回跳跃,每一章节随着人物的意识流动展开,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樊先生的意识流动,接着是樊太太的意识流动,再是侍女阿娇的意识流动,并且每个人的意识流动中还穿插其他人的意识流动,几个人的意识相互交错,故事情节就在几个人的意识流动中展开,这样的写法可以使得读者对故事情节从模糊不清道清晰可见,并且读者对人物、环境的认识随着意识位置的变化而递增,而且还是得小说在总体上“行散而神不散”。《香港一九六O》、《游园惊梦》等小说中也大量的运用了意识流的写作技巧。

3、浓厚的悲剧意识

    纵观白先勇的短篇小说,总是流露出一种浓厚的悲剧意识,他总是用自己的笔触关注不同人的生存境遇,同时用自己那可悲悯博爱的心感受着来自各方的痛苦,并且在其中表现着对人生、社会、生命等方面的哲学思考。

    首先,悲剧意识产生的根源:白先勇悲剧意识的来源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自身、社会、历史等。白先勇从小就体弱多病,在7岁的时候就被诊断为肺结核,因而被关在了一个小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就造成其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虽然其出生在高级军官家庭,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他过着飘泊无定的生活,迁居台湾后家庭的落败又一次挫伤了其原本脆弱的心灵,加之母亲父亲的先后离世,使其心理蒙上了一层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与幻灭感。除此之外,白先勇还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家在本质上就宣扬一种痛苦、绝望、苦闷的人生观,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将一切看破才能摆脱这种痛苦,这种意识反映在其作品中就形成了一种难以排遣的悲剧意识,并且白先勇还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红楼梦》,《红楼梦》中表现出的世事无常与历史兴亡之感,白先勇对其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其次,悲剧意识的表现形式:白先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很多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少年时期的回忆;也可以看到中西文化冲突中的危机感;亦可以体会到其浓厚的乡愁气息以及一首首政治上的悲歌。如小说《芝加哥之死》中吴汉魂,他可以说是一个带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人物,但是他却选择了去美国留学,在美国苦苦挣扎了六年,但他并没有融入到美国的文化中,随着母亲的去世,未婚妻的改嫁,他也逐渐失去了与自己国家文化的联系,成为了美国社会中的一个“边缘人”使之不断地徘徊在痛苦与苦闷之中。作为一个受到传统文化熏陶长大的中国人,吴汉魂一方面个割断了自己的文化归属,另一方面又被异质文化所排斥,所以,他只能在绝望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其小说中我们看到这种悲剧意识带有人类生存的普遍性,并且充满了人世的无常与历史的沉浮沧桑。

   综上所述,白先勇的短篇小说之所以华人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就是因为其小说的创作具有独树一帜的创作特色,并且在创作中兼容并蓄,不断开拓短篇小说创作的新境界。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