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城乡互联网信息消费鸿沟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景丽彩,张红明来源:《视听》日期:2015-10-28人气:924

互联网信息消费是指消费主体以信息需求为导向,以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利用互联网络获取并消费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一种精神消费活动。新技术带来的利益并非对所有社会成员是均等的,受基础设施、知识技能、上网动机等诸多因素影响,城乡网民在网络信息获取与使用上存在差距。

城乡互联网信息消费鸿沟不仅仅是传播领域的不平等问题,它的阻碍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鸿沟问题,便成为重要议题。

一、城乡互联网信息消费状况的调查

为了解城乡互联网信息消费状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网民的信息消费成本、类型等做了系统的社会调查,其中问卷共发放1800份,有效回收1540份,无效120份,回收比例为85.6%。

二、调查数据的呈现与分析

(一)城乡网民的社会属性对比

1.文化程度

在被访者中,农村网民56.7%拥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相比城市29.6%高出很多。受访城市网民学历多集中于大学本科,占据31.4%,农村网民多集中于高中/中专/技校,占据34.6%。

2.职业身份

在受访群体中,职业涉及公务员、学生、企业管理者、工人、农民、个体私营业主、新闻媒体工作者、退休人员等。其中农村网民中学生比例最高(21.8%),这与其学习需要互联网信息有关。

3.收入情况

表1   城乡收入对比

 

收入

合计

0元

500元以下

500-1199元

1200-1999元

2000-4999元

5000元以上

地区

农村

139

37

37

125

301

73

712

城市

132

42

33

73

423

104

807

3

0

0

0

0

2

0

2

合计

271

79

70

198

726

177

1521

农村网民低收入者的比例显然高于城市网民,两者之间仍存在差距。

(二)城乡互联网信息消费情况对比

1.消费主体进行信息消费的成本

为进一步分析影响网民互联网信息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我们采用SPSS数据软件,以宽带费用为例,费用支出与网民收入进行卡方检验,分析两者是否存在显著关系。由Pearson 检验结果表,可知c22=137.721,P=0.000<0.05,即网民收入与宽带费用差异不显著假设不成立,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差异显著。

 

图1   制约互联网信息消费的主要障碍

网民收入与宽带支出存在明显相关关系,随着网民收入的增加宽带费用有一定上升趋势,收入成为制约网民上网的一大因素。虽然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与城市居民仍有一定差距,资金仍是限制其进行互联网信息消费的主要因素,如图1所示。

2.网民进行信息消费动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休闲、娱乐需要”在付费动因中占据较大比例,尤其在农村网民中更为突出。根据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共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由低到高层次五大层次,其中自我实现是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是针对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的需要。事实上大多数农村受众更多地把媒介当做娱乐消遣的工具,获得生理与心理快感,而不善于利用媒介这一公共信息资源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次层次的需求。 

经济因素不应是探讨城乡信息消费差异成因的唯一,微观层面上的媒介接触与信息消费动机应受到重视。

2.网民互联网信息消费行为

(1)信息消费类型差异

笔者在信息消费类型中设置了“新闻资讯”、“娱乐交友”、“财政金融”、“专业知识”、“生活服务”、“科教军事”、“拟购商品信息”选项,调查显示城市网民在选择上表现为信息消费类型的层次多样化,各项比例选择相差不大,而农村则呈现单一化趋势,多集中于“新闻资讯”、“娱乐交友”、“生活服务”方面。 

(2)付费类型差异

为分析城乡网民之间在互联网信息付费类型上的差异性,笔者将地区(即农村与城市)和付费类型(网络游戏、电子书刊、社交网站服务、网络音视频、专业知识)做了交叉表,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为Pearson卡方值为38.059,显著性概率p<0.001,因此在95%的置信水平上差异显著,即城乡网民在付费类型上有所差异。相较城市网民,农村网民在网络游戏、网络音视频、社交网站服务方面付费的比例较高。

(3)参与互联网社交平台差异

 

图2  城乡网民参与互联网社交平台兴趣小组情况

    农村网民长期生活在信息传播形态较为封闭的村落环境中,在技术的限制下主动参与互联网社交平台兴趣小组的意识较低,而城市网民拥有更为便利的网络设施,加之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较为冷漠,更愿意参加网络兴趣小组、分享信息,获得超越现实世界的归属感与社会参与感。图2显示,在参加兴趣小组的积极性方面,城乡网民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受众在兴趣小组中发布、消费信息,从而进行文化体验与分享,体现了不同社会阶层所应有的不同的文化资本与惯习。农村网民交往环境的封闭性以及固守原有的生活、文化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与城市网民信息消费的“情境沟”。

三、关于缩小城乡互联网信息消费鸿沟的思考及建议

(一)因地制宜,政府彰显作为力量

1.政策先行,跟进资本,缩小数字“硬”鸿沟

政府应积极制定农村特殊信息化扶持政策,如对贫困家庭实行价格优惠,以降低弱势群体接触媒介的门槛。再者,加大对农村信息基础建设的资本投入,重视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采用多种终端和接入方式,逐步实现全市农村地区的信息普遍接入,构建城乡一体化信息共享网络。

2.积极引导媒介宣传,改善传播“环境沟”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容易形成较为封闭的信息环境,造成城乡信息传播“环境沟“。我国政府应有条件得利用大众传媒宣传一些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兴趣小组、社交媒体上积极健康的知识论坛,让农村网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加入,以扩大其信息交流范围,增强其自我认同感。

(二)因材施教,着力提高农民媒介素养

1.受众需求应受重视

为促进新型农业的发展,可与企业联合举办特色农贸会,宣传农业创富信息,并为解决农民不能及时了解市场资讯问题,鼓励相关企业开展技术上的创新,研发出来内容质量高,使用便捷的手机APP,让农民“跟着市场走,跟着形势走”。 

2.知识反哺,通过学生进行二级传播

学生作为上网群体的中坚力量,应引起重视。国家重视教育的发展,为完善学校信息资源设施上已投入较大的资金力度,如今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已与互联网息息相关。有很多农村网民从小没有受过良好的互联网知识教育,在很多问题上都得请教家中学生,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网络操作都是由学生“传授”,因此积极宣传科技文化知识,将家庭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反哺”,从而使信息进行“二级传播”。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