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手工书籍装帧形式探讨 ——以中式线装为例

作者:谢晋业来源:《设计》日期:2015-12-20人气:6466

    书籍设计课程是我国艺术设计院校视觉传达专业必修的传统课程之一,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全国书籍设计展的举办、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中国的书设计作品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书展并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称号等,可以说当今我国书籍设计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 书籍设计新概念

    中国的书籍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由于时代、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书籍装帧大多数是以简单的二维化思维和绘画式的表现方式来完成书籍的封面和版式设计,缺乏由表及里的书籍整体之美。书籍设计理念的滞后与设计语言的贫乏,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现代书籍设计的概念吕敬人解释为:“书籍设计涉及方方面面,从封面到内文版式,外在造型到信息传达、材质构建及工艺兑现,从阅读审美到实用功能……是一系列书籍整体设计的创造性运作”[1] 。书籍设计是一门“构造学”,是设计家对主体感性的萌生、悟性的理解、知性的整理、节奏的把握、工艺的运筹……一系列有条理、有秩序的整体构建设计者心中的“构筑物”[2] 。由此可见,书籍设计不仅是针对封面和版式的设计,它应该还包括开本、字体、插图以及纸张、印刷、装订和材料的选择与设计,更包含着与内容的整体搭配和统一规划。对于一本比较完美的书籍来说,书籍装帧形象不仅是外在形态与书的内容气质的和谐,而且是第一整体 (外观)与第二整体 (内页) 的感觉协调一致,而塑造书的形象主要靠书的造型及开本设计,书的封面设计,书的版面设计及材料、印装工艺等来完成。

    在如今国内部分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艺术设计院校的书籍设计教学中,教学内容也逐渐从封面设计及版式设计为主转移到整体设计的概念中来。但学生在书籍最后的成型阶段,会遇到一些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书籍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屏幕上,而要根据书籍的定位与特色采用适当的形式完成书籍最后的成型。由于学生设计的书籍涉及到成本问题,不能进印刷厂大规模生产 ,这就要求学生能自己手工来完成书籍的装订。胶装和钉装虽然简单,但定位低廉、时间久容易脱胶或生锈,以及书籍内页不能完全翻开等原因,我们在这里不提倡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以手工锁线装订的形式为主。作者了解了近百所设计院校的书籍设计课程,其中大部分没有书籍手工锁线成型技术的教授,学生在最后书籍设计成果的展示上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学生了解书籍手工锁线装订的技术,以完整地呈现自己的设计作品,这里从最基本的中式线装锁线方法和流程来讲述。

二 中式线装

    中式线装书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之作,是继承了传统的造纸工艺、装订工艺之后的突破,是传统书籍文化一个很好的体现方式。线装书形式古朴,设计和谐,品格高雅,达到了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也赢得了国人心底深处的认同感。

    中式线装,根据装订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 缝缋装

    缝缋装起源于中国唐代,通常采用阶梯式缝法,即在每帖书叶折缝处连缀。在这里以四帖四孔为例,具体讲授其锁线方法。首先由针头由第一帖折缝内部第一孔穿出,线头留在里面,再穿入第二帖第一孔中,再由第二帖第二孔中穿出,再穿入第三帖第二孔中,再由第三帖第三孔中穿出,再穿入第四帖第三孔中,有如上阶梯; 然后再由第四帖第四孔穿出,再穿入第三帖第四孔中,再由第三帖第三孔穿出,再穿入第二帖第三孔中,再由第二帖第二孔穿出,再穿入第一帖第二孔中,再由第一帖第三孔穿出,再穿入第二帖第三孔,再由第二贴第四孔穿出,再穿入第一帖第四孔,再由第一帖第三孔穿出,再穿入第二帖第三孔,再由第二贴第四孔穿出,再穿入第三帖第四孔,再由第三贴第三孔穿出,再穿入第四帖第三孔,再由第四贴第二孔穿出,再穿入第三帖第二孔,再由第三贴第一孔穿出,再穿入第四帖第一孔,再由第四贴第二孔穿出,再穿入第三帖第二孔,再由第三贴第一孔穿出,再穿入第二帖第一孔,再由第二贴第二孔穿出,再穿入第一帖第二孔,这时,就会看到开始穿线时留的线头,然后两线头打结,结束整个装订 (具体流程见下图)

(二) 多孔锁线装

    多孔锁线装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后来通称“线装书”。在装订时,先把纸叶中间对折好,然后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线装书如果书形不大,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孔装”或“四眼装”。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孔,就成为“六孔装”或“六眼装”。再大的书就打八孔,叫作“八孔装”或“八眼装”。精致考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起到保护的作用。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

    由上可知,多孔锁线装可分为四孔装法、六孔装法和八孔装法等。其中以四孔装法最为常见,该装法操作简单、实施方便。四孔位置的确定,实根据书本的大小来计算出天地角的距离,等天角和地角两真空的位置确定后,再来计算其余两孔的位置。将天角和地角的中间部分,平均分为三等份,然后中间的两个点,即两针孔的位置,一般天地角的长宽比为1:2,但也可以更具书籍的开本大小来调整具体比例关系。

    这里以四孔锁线装法为例,来详细介绍装订步骤。在纸叶数量确定、纸捻订书身、书身裁切整齐且孔已打好的情况下,进行锁线。

    首先针头是从第二孔穿入,后用针头从书背处将线尾拨入书脑中。线的尾端打结,由书背穿入,然后再由第二孔穿出; 穿入第三孔,穿出后再由书背穿入; 穿出后进入第四孔,穿出后再由书背穿入; 穿出后再绕过书根穿入第四孔,穿出后再穿入第三孔,然后再穿入第二孔,然后再穿入第一孔,穿出后绕书背穿入第一孔,再从书首绕过穿入第一孔,穿出后穿入第二孔,打结后原眼穿入,穿出后穿入第三孔,穿出后打结,并把线结塞入针眼内,整本书锁线完成(具体流程分解图如下) 。

    四孔锁线装订方式,适合幅面中等或较小的书籍,对于尺寸较大的书籍,采用四孔锁线装订的话,会显得单薄,也不够精致,所以一般会采用六孔锁线装订法,六孔锁线装订法比四孔锁线装订法多出两个孔,两个孔的位置在原四孔的第一孔与上书角中间处以及第四个孔与下书角的中间处,此种装帧方式,不但可以使书角牢固结实,另外还有起到一定的装饰和美化的作用。六孔锁线装订法的走线方式与四孔锁线装订法的走线方式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多走了几个线路。八孔锁线装订法中,多出的眼的位置也是在第一孔与上书角处以及第四孔与下书角的处,只不过六眼的是一个孔,而八眼的是两个孔。(图1 )九孔锁线装订法也称为麻叶式针法,每个麻叶由三个针眼组成,此装订方法,是建立在六孔锁线装订法的基础上,再进行装帧美化,此法也是适用幅面比较大的书籍。

    十二孔锁线装订法,该穿线方法是在四孔锁线装订的基础上形成的,装订走线的形式像乌龟甲片的纹样,穿线方式同四孔锁线装订。

(三) 中式线装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艺术作品必然会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精神,这是构成艺术品美感的重要因素,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不同审美体验,设计也要体现时代感 [3] 。上面所讲的线装方法是最基本的装订方法,中国传统的锁线装订形式种类丰富,但其走线原理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风格上也就比较统一,变化不是太大。如今,随着书籍设计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书籍装订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设计师在书籍设计时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很多现代书籍设计师在进行线装形态的书籍设计时,会将传统线装形态和结构进行改变和创新,以适应书籍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个性和定位。通常会改进书籍的尺寸大小、装订的形态、装订针眼的多少、位置的变化、装订线的材料、缀线和缀布的介入以及走线的方式等,将中国传统锁线装订的特点和风格运用在现代线装形态书籍设计中,从而使线装形态书籍设计作品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又具有新时代的设计感,以满足当今人们的阅读和审美需求。

    现代线装书籍的装订形态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开本大小、右边的线订形式、固定的针孔数量和大小、整齐的走线方式,设计师可以根据设计内容的不同开本、不同阅读对象,运用不同的装帧手法进行创新形态的设计。其实不管怎样设计,书籍设计所采用的装帧方式都是围绕书籍的内容来设计的,例如赵健设计的、荣获“世界最美的书”的《曹雪芹风筝艺术》的整体设计,运用了中式装订中的六孔线装,不过在孔的位置上做个重新规划,使中间两块距离稍近,这样就与书籍近正方形的开本相协调,整本书古朴高雅,很好地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蕴,营造出了令人回味的内涵美。抛开传统六眼钉和“绫绢包角”所蕴涵的传统风味,就“线”装帧方式与风筝之“线”的暗自契合已然令人赞叹,更不用说其中线装的锁线处又与内文编排中的虚线遥相呼应(见图2)。

    再比如赵羽设计 《戏画——梨园扇·潘裕钰画》 ,同样是中式锁线装订,但孔的位置、锁线的材料以及开本大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书籍订口为六孔,其中五孔距离相等,另外一空在第四孔和第五孔中间,且与其他孔不在一条直线上,位于更靠近订口的地方,锁线后在封面订口形成可一个“V”字形,而这个形状与打开的扇骨正好契合,体现书籍所承载的关于扇面画的主题内容 (见下图) 。因此我们在选择不同的装订方式来完成我们的书籍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最合适、最能体现书籍内容与主题的方式和方法,这样不仅能突出我们设计的特点,而且更能在无形中提升设计的内涵。(图3)

三 结语

    中式线装是我国流传下来的传统书籍装订方法,承载了一定的文化与历史。值得我们去继承和研究,而且手工锁线装订是在未达到量化生产之前作为书籍成型的必备技能,特别是对处在学习书籍设计阶段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必要和必须的。期望本文在中式线装方面的探讨能对现代书籍设计教学中欠缺的部分做些弥补,使学生的书籍作品能通过自己的手工锁线装订,最后得以完整呈现。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4380.html  《设计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