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中的雕饰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徽州山川秀美、历史悠久、人文积淀丰富,加上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孕育出包括新安理学、徽州建筑、徽州盆景、徽剧等在内的一整套徽州文化。而以徽州文化为主的传统建筑文化,则是这一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至今比较完好地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建筑遗存,尤其徽文化建筑中的木雕、砖雕、石雕(并称为“徽州三雕”) 艺术作品,加上绘画、剪纸、服饰、编织和陶艺等所形成的装饰艺术形式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徽文化建筑及其雕饰艺术的发展。徽州服饰作为直接反映徽州历史的布面文化,它保留着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精湛技艺。服饰设计常将民间传统装饰与造型作为创造灵感的源泉,那么,研究徽州服饰图案必然为丰富徽州地区民间艺术提供了新鲜血液。
一 徽文化雕饰艺术形成的思想
1 天人合一思想
我国古代农业社会,春耕秋种、夏忙冬闲的生产生活节奏,与四季轮回的自然节拍不谋而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生活,造成了人与天地之间的特殊亲密关系,由此积淀出“天人合一”的民族哲学观。徽州古村落,不论从选址、建筑格局、装饰材料,还是从局部雕饰,都突出体现了徽州人民与自然和平相处的自然观。徽文化建筑的装饰纹样,不以方、圆、三角等纯几何形态出现,而是千方百计将自然引入家园,用自然形态的花卉山水、飞禽走兽作装饰纹样。
2 社会的宗法伦理
我国古代是以家庭为核心的宗法社会,徽州古代人以家族为单位,聚族而居,有利于维护家族社会稳定的结构。封建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维护了宗法社会的稳定,统治集团大力宣扬并竭力维护,长期位居统治地位,在我国妇孺皆知,深入人心。“三纲五常”束缚着封建社会人们的行为,“天、地、君、亲、师”被中国古人看作神圣不可侵犯。徽文化雕饰题材选择囊括了象征着儒家思想的各种牌坊等,它寄托着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体现着宗法社会儒家的伦理道德观,是家族和睦、读书及第、福泽后代的愿望。因此,徽文化雕饰艺术无形打上了宗法伦理的深深烙印。
3 谶纬之学与吉祥意识
东汉以来,我国民间谶纬之学流行。谶纬之学从诞生之日起,不断地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利用。其中的吉祥意识,迎合了百姓期盼实现吉祥幸福的追求,借用形、音、符等手段,寄寓着百姓的迷信意识和对福、禄、寿、喜、财的祈盼和追求,因而,吉祥图案被大量地运用于我国古代建筑雕饰之中。吉祥意识和吉祥图案形成深广的民俗现象,基于我国古代人民独特的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东汉以来流行的谶纬迷信意识,则是吉祥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二 徽文化雕饰的艺术特点
徽文化建筑集砖雕、木雕、石雕于一体,徽州艺匠们充分运用每一个建筑的墙体和构件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尽善尽美地表达着建筑各细部的雕饰艺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徽州雕饰艺术发挥着其在古民居建筑上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给徽文化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丰富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现将徽文化雕饰艺术特点概括为“四结合”:
1 徽文化雕饰艺术注重与儒学思想相结合
徽州雕刻,实际上是一种人文雕刻,是儒学思想渗透的结晶,从雕刻的内容和形式上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儒、佛、道合流的思想,构图布局“散而不乱”。雕饰题材以人物为主,所表达的也多为儒家文化,如反映孝子孝女故事的《二十四孝》——“卧冰取鱼”、“封股疗母疾”图等;体现中庸哲学思想的“百忍图”、“和为贵”、“群僚同乐”图等。徽文化雕饰艺术中还有表现戏曲文学、人物典故等题材的,如“文王访贤”、“三顾茅庐”、“刘备救徐州”、“关公送嫂”等,充分体现了雕不离儒,儒不离雕,雕儒合一的文化内涵。(图一)
2 徽文化雕饰艺术注重与民俗文化相结合
徽文化雕饰题材除了表现儒家思想的雅文化之外,还体现了徽州民间的俗文化,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福禄寿”、“八仙过海”、“鹤鹿同春”、“麒麟送子”、“和合二仙”、“五福捧寿”等题材备受欢迎。还有反映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表现他们的生活及其审美理想的,并在其间广泛流传的民间文化,如“吉祥瑞兽”、“吉祥鸟禽”、“吉祥神”等,再有就是表现渔、樵、耕、读等题材的也颇为常见。
3 徽文化雕饰艺术注重实用与装饰相结合
徽文化雕饰艺术品十分注重实用功能,装饰美是在此基础上的发挥和创造,更好地诠释了形式服从于功能的实用价值观。其一,只有将装饰艺术与建筑结构融为一体,才能相得益彰。如制作门罩砖雕,既是出于视觉审美的需要,更是为了建筑结构的实用。其二,只有从实际应用角度考虑,才能体现建筑主人的务实需求。如门、窗、隔扇所采用的格子纹样,是因为当时玻璃这一新材料尚未普及,而多数是采用皮纸糊挡这些部位的实用目的;皮纸容易损坏,因此只有选择这种细格子纹样装点门面。
4 徽文化雕饰艺术注重简洁与淡雅相结合
徽文化雕饰艺术,明代时,其风格近似于汉代的画象砖,刀法简练挺拔,人物形象生动、有趣。到了清代,其风格逐渐趋向于繁复和细腻,以追求精细完美为时尚,雕刻的力度受到了削弱,逐渐失去了明代粗犷 、挺拔的气势。在雕刻的手法上,至清代,增加了凹雕、皮雕和多层雕,用刀技巧变化多端,形象逼真,引人入胜。雕刻画面的开光处理打破了单一的方框格局,以吉祥八宝、奇珍异草等装饰纹样组合布局,表现出较强立体感和丰富的视觉效果。至清朝以后,虽然有些木雕髹漆,但色彩却十分单纯,通常只用红、黑及金色,如此的色彩处理,更显示出雕刻的大气和朴素简洁的艺术美感。
三 徽文化雕饰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徽文化中的服装是民间情感和习俗积淀的记述,它以图案的形式让世人了解服饰图形的文化特色。徽文化雕饰艺术将传统的儒家思想和情感经验、道德伦理融为一体, 表达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主题,建筑雕饰艺术作为历史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标志, 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徽州商人在宅居建筑中注入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个性化审美追求,促使徽文化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其雕饰艺术中体现的美学思想、造型装饰、“图形遗产”、雕饰工艺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品质,并充分将其应用于服饰设计中来。
1 徽文化雕饰中的图案装饰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徽文化雕饰艺术取材广泛,这其中图案装饰是徽文化雕饰艺术的重要表达方式。经历了千百年发展历程的传统服饰图案,蕴涵着我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服饰图案反映其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礼仪与艺术传统。因此,徽文化雕饰艺术中的“图形遗产”丰富了现代服饰的设计语言。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现代服饰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徽文化建筑中经常出现一种冰纹梅花木雕窗,在冰纹中夹杂着几朵梅花。它有着多重的寓意: 一是冰纹显示季节是寒冬,有“寒窗苦读”之意;二是有“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同时冰纹图案又像是一个个“人”字造型的组合图案,整组冰纹梅花木雕窗表达了一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教化寓意。一扇简单的冰纹梅花木雕窗就有如此多的含义,可见当时人们的创作水平之高和雕饰艺术品所表现的“寓教于美”的教化作用。受此木雕窗冰纹梅花图案的启发,运用蜡染和扎染工艺染等手法染织出具有冰纹图案的纺织品,并将其应用于服饰设计中来,既体现了服饰图案的朴素之美,又丰富了服饰设计的装饰形式。
2 徽文化雕饰的低碳思想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当今世界广泛推崇的“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理念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体现和表达方式。“低碳”为了让人与自然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状态,这种和谐状态就是徽州雕饰艺术中倡导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我们的现代设计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可以把“低碳”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来,“天人合一”的传统、“低碳”的时尚,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
在服饰的用料上,我们要选择天然的可回收再利用的新型面料。因为在生产如化纤等服饰材料的同时要消耗很多能源以及产生很多二氧化碳,使用天然的可回收再利用的新型面料,既能体现传统服饰的设计美感,又符合“低碳”的设计理念。
同时,使用本色与天然色彩的面料,可以减少因染色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低碳的方式,也契合了“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3 徽文化雕饰的造型装饰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徽文化建筑雕饰的装饰性是建立在主体实用性基础之上的,雕饰艺术赋予了原本普通平凡的古民居建筑以文化生命。古民居建筑本身就像一个没穿衣服的人,平凡而普通,当我们给他穿上富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的服饰加以修饰之后,那么这个人将会变得更有魅力,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所表达的正是这层含义。因为徽州雕饰有着与服装一样的装饰性,并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才能使徽文化建筑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并赢得世人的瞩目。服饰和徽州雕饰艺术品都以其装饰性被热爱艺术的人所推崇,雕饰艺术品被艺匠赋予生命,服装也同样被设计师赋予了情感。既然服装和徽文化雕饰艺术品有着相似的特性,那么徽文化雕饰艺术不同的表现手法同样可以被运用于服饰设计中来。
4 徽文化雕饰艺术之工艺装饰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徽文化建筑雕饰工艺追求精湛的细节处理,一朝过目,则终身难忘,轻削重刻,一刀一凿,削木如泥,捉刀如神,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一切又显得那样艺术。在服饰设计中,我们更要充分吸取了这一工艺优点。“绣风”系列女装设计(如图二) ,创灵感源于徽州刺绣及雕饰图案。充分挖掘和利用徽州雕饰艺术的视觉资源,运用乳白色的面料结合盘绣工艺构成凹凸起伏的雕刻图案形象,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和时尚性,焕发出为现代人所接受的新的美学品质。衣摆设计成荷叶边的效果,再加上色彩丰富的徽州贴布绣及金丝边钩线封腰,显得更加时尚。面料柔软舒适,色彩清新朴实,代表着徽州古朴的民风。
四 结语
设计和开发具有“徽派”风格特点的服饰产品,要求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需要具有美观时尚的特点。对产品的品种形式、设计、造型、工艺要有较高的要求。一切传统的文化资源需要现代的转换与创新,而不是模仿和复制。“徽派”风格服饰品的设计需要体现当代及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追求。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使得设计的审美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这使得具有“徽派”风格服饰产品的设计具有流动性和时尚性的特点。个性化需求刺激富有创造力的新产品不断出现决定了“徽派”风格服饰品的设计形式也更为自由和时尚。时尚的演绎本土文化特色,是提高服饰品品位档次和高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徽州传统图案是徽州本土文化的积淀,具有深厚的人文性和民俗性,这些民间装饰图形中渗透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多样化的视觉语言,形象化的视觉表现,都为未来服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每一种不同的民间装饰图形都讲述着特定符号语言的形成缘由,对于现代服装设计,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必将推动现代服装设计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徽人的忍让、中庸、孝慈的理学思想,使得徽州服装大多使用古朴、稳重、淡雅的色彩,对于研究徽文化雕饰艺术及其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探索价值。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